分卷阅读630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630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630

    些人一个教训。”

    四爷收敛了怒气问她,“你有什么办法给这些人一个教训?”俗话说法不责众,要真是全国各地会有人趁乱而为,四爷也没有那个办法将这些人给找出来。

    敏宁开口说,“我觉得这些人肯定都是读书人所为,所以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针对所有读书人。”

    四爷看着她,“有什么办法?”

    敏宁笑了一下,开口说,“现如今东北、伊犁这些边疆都急缺人,既然这些读书人整日的无所事事,我看不如就发布一条召集令,命所有考上童生以上功名的学子全都下乡支援,想必经过一番苦练,就不会有那么多歪心思。”

    四爷猛然看向她,她怎么会有这种念头?“不行,绝对不行!”

    敏宁住了嘴,笑了笑没有继续说。

    她知道提的这个事,没有大魄力根本没法完成,这种事情光是提出了,朝廷百官大概会集体抗议。

    虽然说四爷之前的几项政令,致使读书人的地位降了下来,再加上学院的设立,以及对于百姓的扫盲,读书写字已经不再成为学子独享,连民间一个卖鸡蛋的妇人都能够拿笔来算价格。可千百年来拥有功名的读书人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天然就高,不是短时间内朝廷的几项政令就能够消弭掉的。

    要是真的发布了这条命令,想必接下来就会打击百姓供孩子读书的这种积极情绪,对于未来的大清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想必四爷正是有这种顾虑才会直接反对。

    然而四爷却忘了,眼下全国遍地都开了学院,未来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敏宁想要将那些只会八股文学子送到边疆去改造,正好将这些空位腾给学院里出来的学生,比如招收大学毕业的学子来参加科考。

    眼下敏宁也知道没那么容易说服四爷,所以提了一嘴之后就不再说了。

    四爷不同意敏宁的提议,可是民间那些人却没想过放过他。

    事情传的越远越烈,直接给四爷安上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十大罪状。

    四爷直接气的直接气的吐了血,敏宁看他昏迷过去,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去,让人看着四爷。

    敏宁的脸色阴沉的吓人,直接假传四爷的命令下了旨,“凡是童子功名以上的学子,每户都得出一人下乡支援国家建设。”

    她这是迁怒到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身上,既然找不到那幕后黑手,索性直接让其他人带过。

    想必这张网撒下去,肯定能网到那些起哄的人。

    果然,这道旨意传下去之后,在朝廷就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现在当官的有哪一户子弟没有读书的,这道圣旨最先针对的就是这些官员之子。

    先是内阁,随后是六部全都上折奏请万岁爷收回这道旨意。

    然而皇帝却避而不见,连朝都不上。

    旨意传出去之后,民间也跟着引起了哗然。

    特别是读书人,就是拿起笔在报纸上评击这一道旨意。

    可惜的是皇帝根本充耳不闻,朝廷那边僵持了许久,最后只能通过这条旨意。

    等四爷清醒过来,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他脸色难看,从来没有想到安佳氏越过他插手朝政。

    皇帝的权利没有人能碰,敏宁这一次的行为简直是犯了大忌,不过这件事要是重来一遍的话,她任然会做。

    “爷,我绝对不允许旁人来伤害你。”当四爷问起时,敏宁这样回答他。

    四爷看了她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下不为例!”

    敏宁试探出了四爷的底线之后,便退到原地,不在触碰他敏感的神经。

    四爷好了以后,开始为敏宁收拾烂摊子,他补了一道圣旨,定下了学子支援长则三年,短则一年,按照在当地的表现来分派这个时间,表现好的一年可回,态度敷衍的务必满三年才能回。

    且未来考进士有加分,这些下乡支援过的学子可优先录取,接连几项补充旨意,才安抚住朝廷官员的埋怨跟民间的沸腾。

    支援下乡对于考进士有优势,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民间不少不到而立和不惑之年也没有考过进士的学子便将主意打在了支援下乡这方面,与其一辈子背着一个秀才的功名,还不如拼一把,也能够降低考进士的难度。

    一到三年时间确实不算长,许多人开始安慰自己,就当是外出游学。

    下这道圣旨之后,每个月都有一批被分配的东北三省的人。因为人太多,会在未来几年陆续送过去。

    好在一批都是接近夏天过去,这要是冬天的话非得冻僵了。

    眼下有火车,倒是不需要赶路,直接坐上火车转几趟就能够到达。

    全国各地的学子奔向东北伊犁一带,立刻给这些地方带来了人气。

    四爷对于学子能够做什么有些头疼,直接将这件事交给了弘暻,弘暻又去求教额娘,这才得到指点。

    东北那边则开一个又一个的庄园,种大米,种各种蔬菜。

    至于伊犁种棉花大枣,有了火车就可以将这些物品带往全国各地。

    东北那边还好办,围绕着军队屯的田,直接在周围开了好几个庄园。

    再加上拖拉机的出现,可以采取机器来耕田种地,唯一麻烦的就是种水稻,这个得人亲自下田栽秧。

    之前东北开田一直没有扩大规模,就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这下多了这么多人手,不少人荒地都可以开垦。

    有了大量的人聚集,嗅觉很灵敏的商人跟着将大笔大笔的货物运送了过去。

    才短短一年时间,东北一带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量的大米被运往全国各地,要不是朝廷对粮食进行了保护价,大概同是产粮大省的江南一代粮食都得降到一文不值了。

    不仅大米丰收,就连番薯、黄豆、棉花、玉米等等跟着丰收,大清百姓头一次发现,填饱肚子也不是那么困难事情。

    四爷更是大开眼界,他之前只是帮敏宁擦屁股,真没想到会给就带来这么多变化。

    这么多粮食入了粮仓,四爷头一回发现,粮食多了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特别是眼下下乡的只是少说,未来肯定越来越,东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产粮大地,只要维持现下的程度,就算再翻一倍人口也能够养活。

    四爷感叹一声,当年他跟太上皇说过开发整个东北,可是因为人手较少的原因,导致这件事情说出在一旁。

    军队种的粮食也只能够满足军队一年的,他也在为东北缺人而烦恼,以前的时候甚至想过从其他人口大省迁移一部分百姓过来。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行。

    没想到安佳氏这一回报复的举动,竟然帮他解决了这么大一个困难。

    分卷阅读630

    -

    分卷阅读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