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167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167

    兴了。”“……”人名满天下的顾觉非能跟你一样?真是翻白眼的力气都没了。陆锦惜不想做任何评价,也懒得打击他,干脆无奈地一扬眉,十分不给面子地敷衍道:“也有道理,那你想带就带吧。”反正不干她事。于是,薛迟就这么被忽悠了过去。他还在那种大人说什么基本就是什么的年纪,也没感觉出他娘的态度太敷衍,只一心沉浸在“我怎么冒出了这么个厉害的点子”的得意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仔仔细细把今天在顾觉非那边学了什么,遇到了什么趣事,一一地说了出来。说到一半的时候,薛明璃和薛明琅也来了,坐在一起听。两个小姑娘都听了个一脸的艳羡,陆锦惜便注意到了。晚间她留了三个孩子用过饭,又陪他们说了会儿话,结果到底还是看他们无聊,又讲了个故事。只是这一次讲的,不是先前允诺薛迟的白纸扇蔡先生神机妙算的故事,而是换了方少行。方少行跟在薛廷之身边的时间最短,年纪也最轻,但功劳和本事却是最显眼的一个。讲他的故事,陆锦惜不会杜撰很多,也一样精彩。薛迟虽然对不讲蔡修的故事十分不满,但被他娘那一双漂亮的眼睛一瞪,便没了脾气,老老实实坐那边跟两个姐姐一道听完了。这时候,陆锦惜才让人把他们都送了回去。白鹭收拾茶盏的时候,就不很明白:“您先前答应了哥儿要讲蔡先生的故事,奴婢也觉得蔡先生的故事更精彩,今天怎么就不讲了,还换了那个您不大喜欢的方大人?”这事儿陆锦惜没法儿解释。她总不能跟人说,我这是怕自己编过头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吧?所以只垂着眸一笑,若无其事地扯了一句瞎话:“也没什么,就是觉得,方少行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吧。一碗水要端平,总不能老不讲他不是?”“哦……”白鹭想事情从来不深,陆锦惜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没察觉出这一句话有什么异常来。一旁的青雀,却是想起今天在街上,方少行懒得再听薛迟讲故事,直接离开的事情。再一琢磨陆锦惜今天讲的故事,一下就有点莫名的感觉。但这不是她应该管的事情,所以便闭了嘴没说话。倒是陆锦惜自己,说完了之后,又不禁想起薛迟先前提到的“蔡先生”来。蔡先生,蔡修。她早先就听过了这人的名字,知道他是薛况的心腹,三军的智囊。这阵子看卷宗记载,偶尔也会提蔡修一笔,只是很少,也从不往深了表功。但陆锦惜的眼睛,又是何等毒辣?她硬是从那寥寥无几的几行字里,窥见了蔡修的谋略与才智。好几场关键的战役中,都会提到他与大将军薛况一道定计,或者薛况陷入什么困境危难之后,便会由他暂时调遣三军,展开营救。可以说,薛况能有好几次的死里逃生,多亏了他。一个是有勇有谋的大将军,本来就已经强如战神。结果上天还异常眷顾,在他身边放了蔡修这么个睿智的军师,就是一时没考虑周到,有什么遗漏,也都有人提醒周全。如此,怎么能不百战百胜?只是……陆锦惜其实一直有一点不很想得通:似刘进等人这般的,在当年和战后,都加官进爵。蔡修的功劳这样大,怎么就没个一官半职?甚至,若非她对着奏报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都不会觉得这是个厉害人。跟在薛况身边多年,出谋划策,忍受着边关的苦寒,却不求名不求利,为的到底是什么?总不能是一腔热血,一身忠肝义胆吧?蔡修,是军师。可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谋士。陆锦惜莫名想起她先前对“谋士”这二字做出过的判断,眸光流转间,暗自思忖:这人,又算是哪一种呢?而且战后他没回京城,愣是在边关待了六年。如今议和的消息传遍了举国上下,匈奴的使臣也已经入了关,过不多久就要入宫朝见。眼看事将成,蔡修却回来了。怎么想,怎么觉得似乎不是单纯回京城那么简单。陆锦惜琢磨着,目光重新落在了那一本账册上,于是想起白天宫里来的那一道旨意来,头又大了几分。入宫,就代表着麻烦。礼仪,服制,还有需要了解的人际关系……件件处理起来都不简单。“罢了,今日先睡下,剩下的明日再起来忙活。”总归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想明白处理完的事情,陆锦惜干脆把账本合起来,扔到了一边去,洗漱沐浴后,便直接上床睡了。第二天起来,朝廷要在二月十五与匈奴举行议和之礼的消息,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加上前两天顾觉非才在阅微馆开试以“论议和”为题,已经引发了好一阵的热议,如今就更是人人谈论了。只是相比起百姓们愤怒或者高兴这种单纯的情绪,朝野上下许多大臣及其家眷,就复杂得多了。因为,皇帝的圣旨,不仅只给了将军府。但凡在京中为官,数得上品级的大臣,都要观礼并参加宫宴;大臣的母妻中,诰命在三品以上的,届时不观礼,但宫宴也要参加。大臣们的宫宴不必说,肯定在前朝;但命妇们这边,必定就在后宫了。外命妇虽有大事朝见的资格,但平日进宫的机会都很少。如今一下来了旨意,能进宫了,就有不少人心思活络了起来。一时间,京中的贵妇淑女们,殷勤串门的,不在少数。就是陆锦惜也为此做了不少的功课,找了隔壁英国公府的叶氏坐了坐,了解了一下宫里的情况。外朝不必说,自庆安帝登基以来,一直都是各党派倾轧不休,没个消停的时候。那是男人们的事,陆锦惜现也管不着。但后宫中的事情,就有几分让人思量的微妙之处了。庆安帝萧彻,先皇的三皇子。他是端妃纪氏所出,纪氏身份卑微,萧彻当时也不出色,所以母子皆不受宠。今日能在皇位上坐着,都是因为十三年前那一场宫变。都说是当年极为受宠的四皇子趁先皇病危,谋朝篡位,残忍杀害了先皇后卫氏与先皇嫡子,也就是当时才五岁的七皇子。幸好永宁长公主及早发现,秘密通知了顾太师与卫太傅,这才阻止了其阴谋诡计。之后先皇大行,遗诏宣读,果然是封七皇子为皇太子,在其去后继承大统。但那个时候,七皇子已死,哪里能登位?于是两大辅臣,便一道扶立了本没有什么出众处的三皇子萧彻。萧彻登基后,之前谋逆的四皇子被圈禁,不久便病故;至于在宫变中不幸身亡的七皇子,则依照先皇的遗照,追封为皇太子殓藏。次年,改国号为“庆安”,自此新朝开启。萧彻生母端妃纪氏,一下成了太后;原本出身五品典仪家门的皇妃沈氏,也成了皇后,贵为国母,执掌六宫。一般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如今后宫中局势颇为微妙,也恰恰因此而起——当初萧彻不得宠,沈氏这般的出身才能成为其正妃。但在萧彻登上大宝之后,他已经是皇帝,天下的美人任其享用,更何况还正值年青?有心思的大臣们,都把女儿往宫里面塞。三年一度的选秀一开,后宫中的新面孔一多,皇后这出身就不够看了。更不必说,

    分卷阅读167

    -

    分卷阅读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