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302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302

    ,也很和平。

    甚至她还给了陆锦惜一些过来人的忠告,又允许她带走身边的丫鬟,仆妇,甚至得力的下人。

    只是陆锦惜并没有带谁走。

    她固然能紧着自己方便,把白鹭青雀都带走,可带走了之后,孩子们怎么办呢?

    终归还是要为孩子们打算的。

    她走的时候,除了自己的私库,几乎什么都没带走。

    孩子们将来忽由孙氏照看,同时也留了白鹭青雀并几个嬷嬷照常照应,一切跟她还在的时候一样。

    似将军府这种环境,是不容易出什么乱子的。

    卫仙只是将她视若眼中钉肉中刺,却不至于对几个孩子动手。更何况他们是薛况的孩子,她改嫁了,薛况一个死人也不可能帮他们娶后母。

    如此,孩子们也受不了委屈。

    至于薛廷之,就更不需要担心了。

    他已经入了稽下学院开始读书,外面的宅院也都找好了。即便是她不在,他或许没了人照应,可只要他自己有本事,不出三年也能出头。

    所以陆锦惜这一搬,还真算得上是了无挂碍。

    将军府里平平静静,尚书府那边可就张灯结彩了。

    女儿嫁出去十一年竟然还有回到家门的时候,陆九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得了钦天监定的婚期之后,就赶忙让人把女儿原本住的屋子给收拾了出来。

    一切好像都回到了她还没嫁给薛况的时候。

    这还是陆锦惜第一次距离陆氏原本的家庭这么近。

    看到了她原来生活的环境,也侍奉在她父母的膝下,说些玩笑话哄二老开心,也看陆氏原本看的书,住陆氏原本住的屋子。

    轻而易举就能感觉到,原本的陆氏是个怎样的人。

    干净。

    简单。

    善良。

    是父母捧在手心里宠着的明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被挡在了门外,绝不叫她知晓。

    只是可惜了,这样的陆氏,已经消失在了时光的长河里,被将军府里那些寂寞暗淡的日子磋磨,成了滚滚红尘里一抹消散的烟尘……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圆熟、虚伪,又世故的她。

    对陆锦惜而言,尚书府的一切其实都是陌生的,只是谁都知道陆氏已经出嫁十一年,回府的次数不多,变化也大。

    再加上她本就不是寻常人,遮遮掩掩竟是半分破绽也不露。

    人人都道“陆小姐”是真的长大了,也浑然不顾外面话传得多难听,一命地恭维着她,赞叹她命好。

    陆锦惜也不甚在意。

    没了将军府那些琐事,她也不是要为自己绣嫁妆的那种人,所以在准备出嫁的这段时间里,日子变得悠闲而且无聊。

    每日的消遣,不过就是看看书,听听丫鬟们传的外面的趣事。

    比如才升了官的方少行方大人春风得意,妓馆买醉,偏还引得几位名妓为他争风吃醋;

    比如弹劾顾觉非未成反而促成了这一段姻缘的御史赵献,大约是受了这件事的刺激,在那一天i朝会弹劾失败之后,接连三天又参了一堆的大臣,让人苦不堪言;

    比如今科会试的结果已出,那一位缺了一条胳膊的才子季恒名列前茅,得了榜眼,已入选翰林院;

    再比如……

    本该全力准备着自己成婚事宜的理蕃堂主事顾觉非,竟然在被皇帝赐婚后的第二天就派去处理匈奴的事情,忙得半点不像是一个月余后就要成亲的人。

    是了。

    这就是陆锦惜最咬牙切齿的地方了。

    在尚书府里,她发现自己连出门都不大方便,更不用说即便是出门也根本见不到顾觉非了。

    她倒不是想这人,只是纯粹被那一种中了人套路还不能打回来的憋屈感压抑着,恨不能找到顾觉非再把自己一系列的猜测给问个清楚。

    这下好。

    简直成了个真正的古人,老老实实地待嫁,即便有满腹的疑问怕也只能等到成亲的那一日了。

    唯一的好消息,还是来自陕西。

    早两个月前她去保定谈的生意,一直都在推进,并未受到她被劫和后来这一系列事情的影响。盛宣理智地放掉了保定分号,将全部的心力都投入了边贸之事。

    眼下货物都已集结在陕西盛隆昌,就等去边关了。

    只要顾觉非那边与匈奴的沟通无碍,剩下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不管是他还是陆锦惜,都在赌——

    赌顾觉非的判断正确。

    赌匈奴与大夏的关系能维持议和之时的稳定。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

    在匈奴使团全部被人谋杀在大夏境内的情况下,两国是随时有可能开战的,要维持住这局面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可“富贵险中来”,不赌一把怎能暴富?

    出钱的是陆锦惜,她决定冒险的事情,盛宣也不好阻拦,咬咬牙也就跟她做了。

    不做是个死。

    做了却有希望抓住那渺茫的机会,一举翻身。

    幸运的是,老天爷终究还是站在他们这边的,或者说,终究是站在顾觉非这边,站在聪明人这边的。

    七月初四,陆锦惜成婚前三天。

    匈奴王庭终于确认了议和使团之事非大夏所为,老单于发来新的和书,愿继续与大夏修好。

    消息一传到京城,顿时振奋了满朝文武。

    身为一力主持此事的重要文臣,顾觉非也获得了大量丰厚的赏赐,原本在礼部管辖之下的理蕃堂直接被萧彻大笔一挥,划了出来,成为了独立于六部的存在。

    至此,顾觉非也终于开始在这朝堂上崭露头角。

    百姓们沉浸在边关传来的好消息之中,日子又正在七夕乞巧节附近,可以说满京城都是一片欢笑与繁华。

    陆锦惜与顾觉非,便是在这样一个极好的日子成婚的。

    那一天蓝天白云,有风无雨。

    红妆十里从尚书府铺到了太师府,迎来送往的队伍吹吹打打,看热闹的男男女女挤满了街道;不管交情厚薄,文武都在宴席上推杯换盏;不管真情假意,百官都在厅堂内高声祝贺……

    就连皇帝都列了席,当了证婚人。

    这绝对是这十几年来,京城里最热闹、最隆重的一门亲事了,不管是双方的嫁妆还是聘礼,都丰厚到令人瞠目结舌,更不用说这盛大的排场与赴宴人的身份。

    很多年后有人回忆起这一场婚礼,都只有一句话——

    顾觉非压根儿不觉得自己娶的是一个已经成过婚的女子,他娶的是自己全心全意爱重着的心上人。

    若说原本还有谁怀疑过这一场婚事里,陆锦惜与顾觉非的关系,那么到了亲眼见证过当日的场面之后,这样的怀疑便都冰雪般地消解了下去。

    顾觉非向来是个很容易让人生出好感的人。

    即便是那些与他拥有不同立

    分卷阅读302

    -

    分卷阅读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