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2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382

    我本闲凉 作者:时镜

    分卷阅读382

    都没学到,那浸染在他眉眼间的几分冷厉之色到底是泛了上来,让他的面目看上去多了几许阴沉。

    “朕没准你走!”

    “知道的说你是九五之尊,不知道的怕还以为是那山里的盗匪。如今你身份不比往昔,一言一行都事关国体,便是任性妄为也要有个度在。但凭你今日敢将我从席间叫出来,若传扬出去,这皇位你怕是坐不稳的。”

    如今朝堂里什么局势,陆锦惜还能不清楚吗?

    顾觉非功大。即便人人都知道伪帝萧彻之死与他脱不开干系,也知道京城那血腥两日大多出自其手笔,更知道他是被薛况以边关安危胁迫才勉强应允让萧廷之登上了皇位,可谁能奈何得了他?

    他是手握重权,位比摄政。

    眼下对萧廷之看着确是尽心辅佐,一副忠臣良相模样,可当年对萧彻都是说翻脸就翻脸,一个根基尚浅的新帝,又岂在话下?

    一切只在于他做不做,愿不愿罢了。

    顾觉非想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当初被薛况以边关黎民安危相要挟,他被迫答应,看似很憋屈,可谁当皇帝他并无所谓。耿耿于怀的也不过是自己与薛况斗到最后,还被他给摆了一道罢了。

    至于皇帝,便更简单了。

    他一心为国为民,绝不做什么越界之事,若如此皇帝都不能容下他,那也证明这皇帝昏庸,不要也罢。

    反与不反,从来在一念间。

    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一口立在皇帝宝座旁的警钟,但在萧廷之的眼底,他无疑是伏在天子卧榻旁的虎狼。

    只是如今的萧廷之还不能除他,也无力除他。

    或恐他日顾觉非功高震主,也会应验昔日薛况临死之言,但至少如今还是挑不出半分差错的。

    陆锦惜看着面容骤寒的萧廷之,叹了一声。

    她本不欲再与他分辨半分,可临到要走时,到底念及他处境颇艰,昔日也半真半假唤过自己一声嫡母。

    于是略藏了几分复杂地一笑,劝他:“你会是个好皇帝,可前提是这皇位你能坐稳。你选择坐上这九五之位,便如猛兽被关进了牢笼。自此一言一行都在人眼底,一功一过都在史家笔下。陛下,您能坐有四海,可天下间总不是什么事都能顺你心,如你意。事如此,人也如此。你觉得你属意于我,可你才多大?人的一生很长,总有你错过的、得不到的。酒醉早醒,或还能看杨柳岸残月晓风;酒醉不醒,焉知不会错过更多的风景?”

    萧廷之望着她,没有说话。

    也不知是听进去了,还是没有。

    陆锦惜得不到回应,便轻轻一声喟叹,笑着摇头,转身往里去了。

    在柔仪殿外,萧廷之站了很久。

    后有宫人私底下传,说新皇这一夜喝了很多很多酒,醉到第二日很晚很晚才醒,然后召了辅臣入宫。

    中午离宫,顾大学士心情很好,带了陆锦惜去大昭寺赏雪。

    三月后,永嘉二年暮春,新帝大婚,立顺天府丞女孙氏为后,朝野偃息,再无妄议。

    第216章 番外方少行

    一眨眼四年过去了, 没仗打的日子, 一天比一天无聊。边关安定, 薛况也死了, 剩下一个刘进老好人一个,想折腾都没得折腾。

    方少行觉得自己浑身都要长毛。

    他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甭管轻重缓急都要进去插上一脚的性子。在享了这些年的清福之后,终是忍无可忍,做出了一个叫全京城都惊掉下巴的决定。

    ——辞官。

    这一年是永嘉四年, 方少行一个才过而立没多久、前途正好的从一品武官,说辞官就辞官, 半点不带含糊的!

    折子往朝上一递,人人都当他是疯了。

    就连根基渐深的皇帝萧廷之翻过奏折后, 都皱眉问他:“方大人真想好了?”

    哪儿能没想好呢?

    又或者说……

    方少行的事儿,就没一件是想好了再做的。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 他随随意意地站着,眼角那一道旧疤上凝着往昔的邪肆,是半点也不见改。

    听了皇帝问,他也没正色多少。

    当下便回:“当官没仗打也没意思,让我往边关去驻守皇上您与几位辅臣又一副不放心的样子, 生怕我搞出点什么事来。所以想了想, 准备回去种地,望您恩准。”

    “……”

    “……”

    “……”

    从萧廷之到顾觉非再到季恒,甚至是到刘进,到昔日认识他或者不认识他的一群人, 所有人听见“种地”两个字时,俱是嘴角一抽。

    如今这大夏,就说是顾觉非去乡下种地,都比方少行回家种地这种话来得靠谱可信!

    方少行能老老实实种地?

    别从地里种出个妖怪来才是吧!

    文武百官都想劝,可方少行愣是铁了心了,横竖就一个意思:老子就是要辞官,赶紧给老子准了,不然老子要搞事!

    得。

    谁也拗不过。

    最终还是顾觉非看出那么一丁点意思来,站下首老神在在地笑着劝萧廷之:“皇上,既然方大人想要辞官,您就允了吧。全天下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您先放他回去玩几天。等万一哪天他闲不住了,再想回朝堂上来折腾,您再下诏宣他回来也不迟。左右都是您一封圣旨的事情,实不必如此计较。”

    这话也有道理。

    萧廷之对方少行有了解,知道这是个规矩束缚不住的人,当年被萧彻派去守宫门,愣是逼得一群大臣上不了朝。

    他哪儿是守宫门的,简直是老祖宗!

    如此一想,到底还是准了折子,只说方少行想回来做官,或者他日边关起了战事,再召他还朝。

    于是方少行官服一扒,成了坦荡荡一介白衣。

    市井流言传遍,有的游方道士信誓旦旦对人讲,说他是中了邪。他听说之后,找到那道士,跟他说“道长你算的真准,我就是中邪了”,然后一顿老拳把人给揍进了回生堂。

    从此以后,京中谣言竟为之一空,种种七嘴八舌的议论,消失的速度之快,便是皇帝下的禁令都望尘莫及!

    永嘉四年的整个下半年,方少行是泡在酒坛子里、醉在脂粉堆里的。皇帝赏赐的金银不少,足够他喝遍美酒,看遍美人。

    自己的府邸是不回的,就睡在勾栏里。

    八月过中秋的时候还有两位名妓为他吵了一架,闹得满城风雨。

    不少忧国忧民的大臣们听了之后直摇头,想不通方少行这德性到底是怎么养起来的,也不知他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反正他现在辞官了,众人也管不着。

    方少行乐得逍遥自在也从不想去搭理他们,眼瞧着眨眼年关翻过,一下又到了永嘉五年,他酒才醒了不少。

    这一天

    分卷阅读382

    -

    分卷阅读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