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9

      妙步生莲 作者:青木源

    分卷阅读269

    妙步生莲 作者:青木源

    分卷阅读269

    就捅了马蜂窝了。何惠出嫁之前在娘家可没有有过这种事,就算何猛上回和妻子气狠了,也没对着女儿说多少重话。

    何惠一气之下带着人哭哭啼啼的就回了娘家。

    “怎么能这样!”豆卢氏气愤难当,她娇养的女儿到了婆家可不是送去让阿家磨挫的。她想到这个就怨起何猛来。当初太皇太后说惠娘和京兆王相配,吓得何太后赶紧让何猛给何惠找了婆家,嫁的匆忙,豆卢氏心里原本对这桩昏事不满,听到女儿受了委屈心中有火,就要找女儿婆家算账。

    何猛听到女儿回家的消息也匆匆赶来,刚到门口就听到妻子要去和亲家算账,“你们这又是打算做甚么?”

    “惠娘在贺兰家受了委屈,我去给她讨公道!”豆卢氏对上丈夫气势很足,“惠娘嫁过去是怎么碍了公主的眼了,有必要这么羞辱人么!”

    “公主?”何猛听到事情牵涉到公主,顿时觉得头大,他看了一眼女儿,“到底出了甚么事,惠娘你说!”

    何惠对阿爷有些惧怕,断断续续的将话都说了。

    何猛听了,眉头蹙起来,“事关公主,你闹得鸡飞狗跳的到底是给谁难看?江阳公主就算在宫中不受宠,也是受东宫之命下降贺兰家,你要是去闹,闹大了丢脸的是惠娘。”

    这个时候何猛是真的不想去招惹宫里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老了,但是余威尚在,他可不敢去触霉头。

    “你就和亲家母说,别闹的人尽皆知。”何猛道,他看向女儿,“嫁了人和家里是不同的,不受半点委屈也不可能。不是阿爷不心疼你,一旦牵涉到公主,阿爷也实在……”说着他也叹了一口气。

    “阿爷……这……”何齐听到妹妹回来了,也赶过来看看,他才出现,豆卢氏就抓住他哭起来。

    “十郎,你来的正好,你妹妹在婆家受了委屈,你那个阿爷却不给她撑腰……”豆卢氏哭诉道,她双手抓在儿子的袖子上,何齐要扶住她才不让她跌倒。

    “怎么回事,阿爷?”何齐才刚来,被母亲这么一哭,不知道怎么回事。

    何猛见着妻子这样子气的无可奈何,“你阿娘要去找公主的麻烦,去问问她怎么回事!惹怒了东宫,又是谁来收拾!”

    何齐听到事关公主,而且说不定会牵涉到东宫,他正色对豆卢氏说,“阿娘,这件事先去找惠娘的阿家说一说,别将事情弄得太僵。”

    “难道,惠娘受的委屈就这么算了?”豆卢氏不甘心。

    “阿娘是不知道,最近朝中有御史弹劾东阳王和城阳王犯夜禁。”说起这件事,何齐都冷笑起来,“这样的大事都被东宫压了下来。”

    东宫对那对兄弟的偏爱已经不成样了,就算燕王嫡出的两个儿子也没有这样的待遇,燕王也不去管束,没了管束,姑母又宠爱到不讲理的地步,就算是好苗子也得长歪了,何况这对兄弟的资质还不怎么好呢。

    萧吉和萧闵已经从大宴宾客炫耀到触犯律法为乐了。再这么下去得罪的一多,恐怕就有好戏看了,说实在话,何齐自己都想出手让这对兄弟哭一哭。

    “……”豆卢氏听见顿时连哭都忘记了,东宫这么不讲理,她还真的有些犯怵。她看向女儿道,“我可怜的惠娘……”然后母女抱头痛哭。

    “待会请贺兰家的夫人过来一趟吧。”瞧着母女哭的伤心,何猛只能替妻子把决定做了。

    ☆、106|9.19|

    拓跋演从常山王别庄中回到宫里,心情不是一般的好。他嘴角带着笑,哪怕是和大臣说话,声音都要比往常还柔和了不少。

    他这样,让大臣们也越发的敢直言了,甚至还有御史将萧家的那对兄弟干的好事送到他面前来。

    从秦汉以来,城中都有宵禁,到了一定时刻街上就不能有人,除非有急事和手令,不然被巡街的兵士抓住给打杀了都没有人给喊冤枉的。这种禁令在北朝也有的,这么明目张胆的违反,不得不说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拓跋演看到御史台的那封文书,他看了看,放到了一边。“这个就不用给东宫送去了。”

    太皇太后年纪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同样的脾气也越发的暴躁,太医署的御奉说太皇太后这样是女子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会有的症状,只能缓和,不能完全治愈。东宫这样,拓跋演干脆就完全顺着东宫的意思来,最近高凉王妃传出有身三月的好消息,长信殿内也轻松了不少,好歹也不是时不时就从里头拖出几个人出去了。

    这个节骨眼上,拓跋演还真的不想触怒太皇太后。御史台的这份力气暂时是白出了。

    “陛下。”他将最后一份文书看完,刘琦已经走了过来,“诸公求见陛下。”

    刘琦将毛奇原来的差事给包办了差不多一半,原来那些在宣华殿的老人们,他算是过的最好的。

    “宣。”拓跋演道。

    “唯唯。”刘琦得命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李平等人便进来了,太皇太后当初提拔了不少汉臣上来。北朝虽然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但是汉臣们一直得到任用,汉臣和鲜卑贵族两方互相看不惯。到了太武帝万年,清河崔氏一门的嫡系几乎被灭了个遍,连带着那些姻亲一起都被打压的消停了。

    汉臣也沉寂了一朝,一直到还是到了太皇太后临朝称制,重用汉臣实行汉化改革,才又恢复了一些。

    朝堂上免不了要站队,不站队的也有,不过想要做个纯臣,说的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李平对此感受最深,陇西李氏不是王谢那种一等士族,比起清河崔氏来,还有所不足,士族说是不管哪家当皇帝都要任用,可是这任用也有高低的差别。甚至做的不好,还会掉脑袋,他年轻的时候被天子看重,可是真的得到重用,却是在入了皇太后床帷之后。

    于是朝堂上以他为首,那些被太皇太后提拔上来的汉臣都被鲜卑贵族归为后党。想要改革,不靠个大树是不成的,所以后党人还不少。

    今上亲政的时候,一群后党心里还惴惴不安,今上看起来温文尔雅,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持那边的政见,是亲鲜卑还是倾向于汉臣。

    先帝倒是表明的十分明显,但凡东宫重用的就要铲除,若是内宠,那么下场就更加可悲了。

    李平一开始心里有些没底,他对太皇太后没有任何感情,一开始不过是作为男子的猎奇心,后来是因为实现抱负不得不和太皇太后纠缠。但后来还是不得不承认,太皇太后是没办法从他的仕途上完全抹去了。只看着今上是不是真的对东宫上心。

    所

    分卷阅读269

    -

    分卷阅读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