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2

      卿本贤妻 作者:谢其零

    分卷阅读602

    卿本贤妻 作者:谢其零

    分卷阅读602

    方退婚都是理由杠杠的。

    苏府来人最多,丁氏也来了,她现在恢复的不错,光彩照人,看见她,苏氏就想雪莲长大肯定就是这般模样,不知会便宜了哪个小子。丁氏还抽空去看了雪莲,对苏氏是一阵感谢,说要是不方便她就接回去养,苏氏拦了,说在这挺好,让她放心。

    陶氏有点激动,九郎是她最偏心的外甥,给的礼也比给另外两个外甥多,在九郎迎亲前,拉着拉他的手感叹半天。

    来客也多,比老大成亲来的人要多的多,没法,这两年三房才在京里露面,结识的人也多起来,太夫人结识的老友人虽没来,都送了礼。就是常宁公主都送了大礼,这次和前两个儿子比,苏氏是收礼收到手软了。宋表弟都老远的捎来了礼,还附带这堂舅和姜太爷还有贾兰芝的礼。

    新娘进门,拜天地,入洞房,新郎去陪客,苏氏让春草负责带好带旻山和宋家早晚兄弟,热闹闹的婚宴结束,累瘫了的苏氏沐浴都是让秋藤帮着的,躺着让三老爷绞完发问了句儿子哪,就歪头呼呼了。

    进洞房,进洞房,今晚如何无法说,九郎羞新娘羞-----此处省略看后面。

    第二天的认亲,是去的缘草堂,九爷一拐一拐的进来,九奶奶搀扶着他,在门口九奶奶就松开了手,但能看见的都看见了,小辈的不敢笑,侯夫人是哧哧的笑了,太夫人更是笑呵呵。

    给太夫人磕头递茶,太夫人这回是给九爷一个封包,给新娘子的是个头饰,还说好好过日子早日生个大胖小子,羞得九奶奶粉红着脸暇,等到了苏氏三老爷这里,苏氏按照书面语简单几句,就递了个早就准备好的一对玉镯,侯夫人是个红宝石石榴雕刻的金钗,二姑太太给的和八郎媳妇九郎媳妇一样的礼,同辈的就不用磕头,都互给了见面礼,九奶奶给夫家的就是通常的新媳妇见面礼。

    认完亲,苏氏就开口让小两口回房,九奶奶比之前见的成熟些,端正的姿态,举止都是文雅,九爷那微笑模样,看来对媳妇还是满意的很。

    俩人走出去,苏氏还瞧见儿子等了下,媳妇急忙搀扶,苏氏心里也欢喜,小两口有个好的开始更好,就凭这个儿子那巧嘴,哄个媳妇不是难事。老二嘴不会哄,可手会哄呀,时不时送媳妇一个雕刻物件,有次还雕了个五奶奶抱孩子模样的雕件,把个五奶奶感动的哭的呜呜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小两口吵架了。

    老大那更是啰哩啰嗦的跟在媳妇孩子跟前,二奶奶也接受这样的相公,日子也是越过越和美,苏氏希望三儿夫妻美满,将来孩子上顺利就成,这就是普通凡人的日子。

    至于旻山,目前是喂养最重要,对,就是这个词,喂养!

    三天回门,苏氏安排的回门礼,看着儿子媳妇拜别父母离去,苏氏对三老爷说道:“当年我们是怎么回的门,我都不记得了。”

    三老爷没出声,他可是记得,因为那时虽然对太太不经心,但对岳家他还是尊重,大舅兄那会只是个普通御史,但那脸色看他就像看犯错的官员,所以他后面就有点惧怕大舅哥。

    九爷媳妇陶雨菲,要叫陶氏大姑,苏氏就让儿子带着媳妇又去了趟苏府,给大嫂请安,回来后又是收获满满,陶氏要给苏氏,苏氏没要,都让她拿回百合轩。

    虽然苏氏交代了不用每天来这里请安,可是陶氏仍旧是每天一大早就来了正院外面候着,害的苏氏都没法睡懒觉,弄的三老爷都不好出去看旻山,还得在里屋猫着,等媳妇走了后才出来,苏氏给她说每日来请安,她就说这是媳妇该做的。

    苏氏无语看房顶,知道你新媳妇怕婆家说,可是我当婆婆没那么多规矩,你这样反而给我添麻烦。

    没法子,苏氏就叫了老四过来,直接告诉他,别让你媳妇来了,弄的娘睡不好头疼,一天都难受,这就是不孝了。

    九爷难堪,忙起身应了,这以后苏氏才可以继续睡会懒觉了,不然每天早上正睡的香,屋外下人就悄声的说太太九奶奶来请安了,迷糊的苏氏下床出去,看天没大亮,有起床气的苏氏真是恨的呀,现在三老爷要是起早了,都是悄悄下床,收拾完去了小跨院抱了儿子去书房喂早饭。

    苏氏可不用教导媳妇什么立规矩,该孝顺的自然孝顺,什么婚后给媳妇立规矩就是婆婆的威风,这个威风不要也罢,这个礼教背景,也不怕媳妇将来不孝顺,再说,要说规矩,哪个媳妇都比她懂的多,用不着她来教导。

    第659 古板

    没几天陶杨氏接着打着给苏氏送点吃食,来了三房,苏氏自然知道她担心女儿,和她闲话中也说了她三房没那么多无聊的规矩,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是孝顺父母了。

    陶杨氏奉承了苏氏才去了女儿院里,看见女儿女婿在书房里,见了岳母,九爷笑眯眯的见了礼,拐着告辞,陶氏要搀扶,九爷没让,把房间留给岳母和媳妇说说家常话。

    见女婿出去后,陶杨氏紧着问女儿这阵子如何,陶氏含羞点点头,陶杨氏又凑到跟前悄声问:“和姑爷圆房了吗?”

    因为九爷的脚,迎亲回门都是拄着拐杖,今天来看女婿脱了拐,所以陶杨氏就急着问,陶陶氏羞红了脸,点点头,陶杨氏舒口气,又交代道:“有没有按娘说的,行房腰下垫个枕头,这样有利早点怀孕,别立刻下床,等一刻钟,这房里事,也别扭扭捏捏,顺着女婿才是,新婚你就先忍忍,以后就好了。”

    陶氏更是头都不敢抬的,脖子都红透了。

    陶杨氏是叹气,这个女儿留在京里,跟着祖母长大,和母亲不是很亲密,婚前给她说吧,她是恨不得捂耳朵。就是给教的规矩倒是好,就是太正经,什么都一板一眼,亲家这反而没什么规矩,陶氏就怕亲家也会被女儿的规矩给头疼了。

    陶杨氏是细心的给女儿慢慢讲些妇人之道,又一再说了,什么都听婆婆和女婿的,婆婆让你去请安你就去,不让你去,你就在自己院里呆着种种花草。

    因为女婿爱花草,陶杨氏早就找了个专管花草的婆子教了女儿两年怎么种花,就是想嫁进来后能和女婿有话说。

    说了会话,陶氏才散去脸色的羞红,见母亲不问那些羞人的事了,陶氏才说些三房的奇特的事,陶杨氏忙说道:“女子嫁过来,就要跟着夫家的规矩走,这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你婚前是天黑就要就寝,要夫婿是亥时就寝你就得等着夫婿,可别死板的对着来,当媳妇的就要按照婆家的规矩来。”

    陶氏委屈道:“女儿规矩自是好的,就是婆婆太……”

    陶杨氏厉声打断道:“那你这是什么规矩?说起婆婆来了?你婆婆是给你立规矩了?还是让你站着伺候了?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娘嫁进陶家,在

    分卷阅读602

    -

    分卷阅读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