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4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

    分卷阅读644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

    分卷阅读644

    过来,“听说许家最近有喜事,仿佛是他们家第三代要成亲了,可有这事么?”

    石英扳着手指,一时还想不起来,绿松在旁道,“是长孙要成亲了,虽说是庶出长房,但也看得挺重。听少爷说,他和这位许大少爷曾有些交情,吩咐咱们以自己的名头送礼过去。离婚礼还有一段日子,礼还没有过去呢。”

    虽说许世子已经南下,但杨七娘却还在京城逗留,只要她人在家,家务肯定是她来打理。蕙娘道,“应该也就是这个月的事了吧?送礼过去时,替我捎带一张帖子,等世子夫人看过以后,看她怎么说吧。”

    石英恭谨应是,等她下去了,蕙娘对绿松道,“府里这么多事,她一个人有点拿不起来,从明儿起,你帮着提点提点,但别揽具体职司,还是跟在我身边就行了。”

    绿松点头称是,她早已回复了从前的宠辱不惊,“上回出府回家,东北那边又来人了,我按您的吩咐,回报了过去。”

    蕙娘唇边,不免露出一点笑容,她点了点头,又问,“云妈妈那边,还有没有再找你?”

    “这几个月倒是很少联络,有见到,不过白问些衣食起居的事,态度松弛了许多。”绿松说,“提起您的口吻,也越来越亲近,还几次吩咐,让我留意平时对您有怨言的管事、下人们,向她上报。”

    从权世赟摆在台前的态度来捉摸他,是要费点心思,可有绿松这个反卧底,蕙娘对他的心路,还是比较了解的。看来,经过五年的相处,权世赟对她也是越来越放心了。两人的盟友关系,算得上十分牢固,甚至于说,对自己这么一个知情识趣、处处体贴的合作伙伴,云管事也是发展出了一丝亲情,毕竟,他也算是权仲白的族叔……

    蕙娘扬起唇角,微微一笑,她点头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真是一点错也没有,什么事能禁得住水磨工夫呢?绿松,你说是不是?”

    绿松现在还猜不出云管事有鬼的话,可以直接自尽了,她估计都已经猜出了蕙娘是争取到了云管事的支持,因此,便选择了一句很得体的回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您长年累月地对他好,只要他还有一点良心,自然都会懂得回报。”

    “你说得对,人和人相处,总是要互帮互助,才能越来越好。”蕙娘不知想到了什么地方,面上竟浮现出了一丝迷人的笑意,可不过片刻,这笑意又收敛了去,“这道理唯独不适用的就是朝廷和宫廷,在这两个地方,谁更没有良心,谁就能爬得越快……”

    绿松一扬眉,“您说的,是王尚书吧……”

    “还是这么仔细,”蕙娘略带调侃地一笑,“看来,昨儿那封信,没能瞒得过你的眼睛。”

    “十四姑娘差来送信的是黄玉,那还是我招待的呢。”绿松说,“我备细问了,姑爷待十四姑娘还是和从前一样,不冷不热,挑不出错,却也没什么热乎劲儿。不过,这事倒不是姑爷开口,是京里来了好几封信,太太也亲自发话了,十四姑娘才给您写了信的……”

    “嗯,这我也看出来了。”蕙娘撇了撇嘴,“是她的字迹,却不是她的口吻,这封信,她写好后应该给她婆婆看过。”

    信里说的是什么,自然不必多说了。以王尚书的性格,蕙娘此次表现,肯定不能让他满意。尤其现在主动和盛源号决裂以后,他就算没想着吸纳宜春号作为旧党财源,恐怕也想要借此机会,多加强旧党之间的联系。在这时候,蕙娘不为他摇旗呐喊,反而还给方埔此等中坚重臣‘先保全自身’的提议,一旦为王尚书捕捉到风声,他迁怒于文娘,借此对蕙娘施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绿松看蕙娘面色,不免有几分疑惑,她轻声说,“这些年来,十四姑娘也懂事多了,也许眼下情形,她还能应付得来。”

    不然,文娘信里若流露出一点委屈,蕙娘还会这么云淡风轻吗?

    蕙娘唇边,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她的声调听不出喜怒,“三月三日,天津港船队启航,这是已经定好的吉日。许家那边的礼,你催促一声,这几天就送过去吧,看许少夫人怎么回话,若是她没回音,那我们就先动身去文娘那里,盘桓一阵以后,直接上天津卫去。”

    绿松顿时一凛,她快速说,“我这就下去安排。”

    蕙娘点了点头,又说,“和你姑爷打声招呼,明儿没事,让他和我一块回娘家一趟……”

    她唇边又浮现出一点笑意,“我看今年是红鸾星动,我们家好多人要有喜事了。”

    今年正是权家下人互相婚配的年纪,绿松还以为她说的是这事,也没当真,自己退出去传话办事不提。她素知蕙娘护短,因此特地先去找石英咕哝了几句,转头石英就向蕙娘请了帖子,亲自送到许家去了。到了下午,她带回了许少夫人的回话。

    “一看帖子就站起来了,问您明天得不得闲……”

    知道她着急,不知道她居然这么急。蕙娘都有点吃惊了,她只好又和权仲白打了招呼,第二天一大早,便由权仲白把她拉上车,两人还顺便带了儿子,一道出城往大兴方向过去。车马走了一个时辰多,便到了大兴蕙娘的一处庄子上。

    ——这里她其实也有几年没来,此时一下车,连她都吃了一惊,望着远处那高高的炉子,半晌作声不得。倒是歪哥很兴奋,一下车便喊道,“呀,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我听说过——”

    他上下跳了一会,方道,“这是、这是夷人村吧!”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次是蕙娘看戏,小七的会合,哈哈哈。如果用小七视角写也许一样惊心动魄。

    这一次小七三妞戏份都不少吧xd

    猜猜看蕙娘要给小七看什么~

    ☆、280理想

    当年随着孙国公船队过来的这些洋人工匠乃至学者,一眨眼也在大秦呆了有四年时间了。欧洲那边,迄今仍是战火连绵,英国、法国彼此征战不休,也不知何时才能停战。有些学者心念祖国,回去报效了。但更多的学问家还是选择留在安宁富足的大秦。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和接触以后,四方馆的通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使用的各种语言,就蕙娘所知,最近还有通译连拉丁语都学了,大秦的风流名士们,如今也以学习掌握一两门外语为新风潮,其中以杨善榆的进步最大,别的京城名士,是对欧语诗歌、著作有兴趣,他和他的老师们,却是以格物致知为乐。权仲白说过好几次,杨善榆现在是蜡烛两头烧,又要持续钻研火铳、火药等等,又要把心思放在泰西的格物学上,越发是忙得成年累月不出他的小屋子了。本来得了闲还出去走走,现在压根就没这份心思。

    学者们有国家发给钱粮,并且大致而言也算是受人尊敬,虽然无法融

    分卷阅读644

    -

    分卷阅读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