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5

      灵素入凡记 作者:木天道境

    分卷阅读495

    庄子的时候,刘玉兰拉着她笑了半天,就说祁骁远接的这差事,又道:“他捉弄你家相公时候多得意,转眼就现世报了!”又说如今如何整日神神叨叨的,“那天家去,竟跟着我婆婆听一群大娘婶子唠了半天的闲话,就是为了凑点能写进去的事儿。有时候写得挺兴头,写完了自己看两遍,又撂了,嘴里嘟囔‘妙啊,好文章,好故事!可是准定会被骂的……’,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可乐的景儿了,可惜你们瞧不着!”

    灵素晓得这地方素有夫妻一体之说,那绝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这看自家相公的热闹看得如此开心的媳妇也少见得很了。——玉兰果然不是一般人物啊!她心里这么叹着。

    俩人就说起祁骁远这个买卖的来历,追回去方伯丰他们那说不通的活计,还是从祁骁远他们那群人里来的。结果如今又还回去了,真是报应不爽。

    灵素道:“上年那场雪真是太冷了,幸好已经过了年了,要是赶冬至后就连着来这么几场,那就真跟莽北一样了!”

    刘玉兰笑道:“现在不是风行弄什么火炕?我公婆不晓得哪里寻着的人,还弄了几个火墙,——墙里头空的,整个当柴窑烧,这得多热?!我说哪里至于的,真是吓破胆了,什么法子都使上了。”

    灵素道:“能这么办的人家总是少数,去年咱们饭庄子不是还借出去叫人暂住了么。那样的人家可用不上什么火墙火炕的,家里没那么大地方能折腾。再说这城里柴禾也是一根都得算钱的,有的家连火熜都没有。”

    刘玉兰道:“嗐!除了实在天不照应的,这样的人家,多半都是懒出来的!就看如今县里,什么人寻不着个活儿做?夫妻两个出去挣钱,一人一天就算他挣一百文,不多吧?这两个人就是两百文,够买二斗米了,怎么会过不得日子?这世道,只要肯出力气,就没有过不好日子的!”

    灵素听了她的话就不由得想到北地那些村人,自家虽没有种树,可种了树的地方把地下的水都吸干了,闹得自家原本也不算肥沃的田地更荒贫了。冬天又冷成那样,真有半夜被冻得睡不着,起来嚎啕大哭的。那可是大人啊,不是什么事儿也扛不住的小娃娃。

    不过莽北的事情这里的人哪里能晓得,就像那里的人也想不出来世上还有地方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冬天地里还长着菜。她自然也没想跟刘玉兰说这个。

    从饭庄子上出来,还去了米市街。

    结果看那小铺子里多了两个半大的娃子,胡嫂子见灵素来了挺不好意思,忙把俩娃儿拢过来让他们叫人,又对灵素道:“家里老人病倒了,我就带了他们两个过来。东家您放心,他们很听话,不会捣乱的,也不会耽误买卖……”

    灵素哪里看得了这个,赶紧道:“没事没事。”又问,“老人家怎么样?要紧不要紧?”

    胡嫂子忙道:“没什么大事,都老毛病了。年轻时候出力落下的陈伤,养一阵子就好了。”

    那俩娃儿自打灵素进来,就一直贴墙站着,一声不吭。胡嫂子叫他们喊人,他们也不动弹。灵素冲他们笑笑,问道:“你们多大了?”

    俩人还是不说话,胡嫂子答道:“一个八岁,一个十岁了。”

    灵素笑笑拿出一份热糕来笑道:“喏,先吃个糕饼吧。”

    俩娃儿看看那糕饼,就低了头看脚尖,也不说话。胡嫂子挺不好意思道:“这俩就是窝里横,出来见了人一个个都没了舌头了,东家不要见笑。”

    灵素看俩娃儿的衣裳也不是太合身,补丁是难免的,但都收拾得挺干净。心里想着这胡嫂子每日替自己看完了店,回去估计还不少家务事等着她呢,真心不容易。

    她晓得自己在这里待着她们母子只会更不自在,问了两句货还够不够卖的话,叮嘱两句便先走了。走之前又撂下一包包子,笑道:“这是我们自己家里包的,你们尝尝,别嫌弃粗糙。”

    胡嫂子自然又谢了她,灵素这才走了。

    之后去了几回,那俩娃儿也都在铺子里头,却不是在那里白呆着玩儿的,有人要买米粮。都帮着自家娘递东西撑口袋的,灵素看胡嫂子还一个劲儿教他们算银钱数目。有时候来的小户头,就要个几升一斗的,胡嫂子都坐那儿接着做自己手里的活计,俩娃儿就能应付妥帖了。

    胡嫂子起先担心灵素瞧着觉得不像样子,后来见她来了几回都和颜悦色的,并没有什么隐忍,才放下心来,灵素问她的话,她也答得更顺当了。

    灵素这才知道她养了三个娃,老大是个姑娘,今年十三了,这些日子都是她在家里帮着照顾老人。卧病的是这家的老爷子,胡嫂子的公公,婆婆年轻的时候做绣活伤了眼睛,许多事情一个人做不来,好在身子骨还算硬朗。

    偶尔有过来买杂粮面的认识胡嫂子,都会夸她两句,说她贤惠孝顺,自家公婆这个样子也从来没有一句恶言的。

    等人走了,胡嫂子很是不好意思的对灵素道:“这话怎么说的,哪里就能算孝顺了!真孝顺的等老人到了这个年岁,都是天天鱼肉伺候着,丝绵袄子叠着穿,我们这叫什么孝顺。从前小时候就是老人们吃苦费力养活的,难道他们现在老了动不了了,我们就能嫌弃他们了?我们那时候什么也不会也没见人扔了我们不是?!神仙都瞧着呢,哪有这么想事情的……”

    她很小时候没了爹娘,嫁过来的时候年纪也还小,说起来真是这二老养大的,如今打络子的手艺还是婆婆当年教给的她。

    灵素耳里听着她絮叨,心里就不由得想起刘玉兰说的话来。——这人穷,都是自己懒出来的。可瞧瞧跟前,这七八岁的孩子都每日做活儿了,十三岁的小姑娘照顾家里老人已经有三四年了,这叫懒?可怎么日子就是这么难过呢……

    她这阵子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那滚滚而来的财源。饭庄子、大连店、织绒行,这都是一等一的买卖,她没想靠这些营生挣来的钱过日子。她凭自己喜欢的种地和漫山遍野捡东西就足够过活了,何况家里还有方伯丰这个顶梁柱不是?

    可她也晓得,这银子不是单一个“钱”字,这是多少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儿之后得来的一个可拿来换旁的东西的凭证。她这里白得了这些可以换买他物的“凭证”,若就这么堆着,那就是个死钱,成了没用的东西。而这世上明明又有很多人,急需这样的“凭证”来换取别的东西,以求个温饱安宁。

    对旁人来说如此有用的东西,白搁在自己手里做什么,自然是要给出去才好。

    可这人世间的事儿又麻烦,就跟爹娘养娃儿似的,不是你干给她钱就完事的。养娃儿你还得教他怎么对怎么错,如何才能在这世上好过呢。这用钱帮人的

    分卷阅读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