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家有仙妻[红楼]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分卷阅读18

    做场法事。”

    “是。”柳叶儿眼睛一亮,悬着的心总算落下。

    当晚,江堇姝研磨铺纸,在灯下抄写《地藏经》。这部经文统共不到两万字,毛笔字也难不住她,加上灵气在手腕运转不觉酸麻,两个时辰就写完了。

    寺里和尚们作息很规律,一般在亥初休息,除了巡夜的值僧,不管是和尚还是香客都不准随意在外晃荡。

    尚不到亥时,江堇姝已将经文抄完。

    四下静谧,柳叶儿已睡熟了。也难为柳叶儿,这几天因着她的事儿担心惊受怕,和许叔一样寝食难安。正因此,晚饭梳洗后,她就劝着柳叶儿先睡,柳叶儿到底没扛过睡意。

    收拾好经文,正准备抓紧时间修炼,却听得外面有说话声。

    莲花寺不大,供香客借宿的禅房分在两个院子,一边招待男客,一边招待女客,以防生事。最初禅房倒是没住什么人,但这回祥瑞的事儿一出,竟是比佛会还有吸引力。江堇姝虽没问都住了什么人,但她耳力灵敏,但听那些人粗浅的交谈声就知晓了七八。

    这个时候不早了,哪怕不是在寺里,寻常人间也都睡了,竟还有人在谈诗论词。

    声音正是从相邻的另一个院子传来的,两个年轻人。本也没什么,听着强调就是读书人,令江堇姝惊讶的却是其中一个声音略有耳熟,是顾庆!

    对了,柳叶儿说过,顾庆跟同窗来赏荷,竟没走么?

    第13章 返回顾家白氏登门

    “顾兄,我有个好消息。”

    “王兄请讲。”

    “顾兄可知道翰林院的彰泰张老大人致仕还乡了。”

    “出自咱们永阳府的那位彰泰老大人?”顾庆心头一动,知道对方不可能无缘无故提及此事。

    “正是!据说常有世交子弟前去彰家请教学问,老大人从不厌烦,甚至素不相识的寒门子弟投了拜帖,若文章得了老大人青眼,也能得到指点。我已准备过几日前往府城投拜帖,顾兄可有意一同前往?”

    “这等好事自是求之不得,多谢王兄相邀。只是……我等一不是彰家世交子弟,二来无人引荐,只靠投拜帖,不知何时才能得见老大人。”顾庆虽是读书人,脑子却不呆,很清楚无缘无故、无门无路,哪里就那么容易见到那等人物。

    这位王兄笑的胸有成竹:“顾兄,彰老大人是风雅人物,喜好诗画。你我带着‘诚意’拜访,想来老大人会见的。”

    江堇姝听到这里,哪里听不出所谓的“诚意”就是投其所好的送礼。

    当世寒门子弟读书艰难,不仅是钱财方面,更在于读书资源的匮乏。

    顾庆是在镇上学馆里开蒙,童生试过后,他去了县里书院读书。春山镇学馆的坐馆先生是秀才,是镇上重金聘来的,顾庆倒也可以继续去请教学问,但不是长久之计。这位先生主要给学童开蒙,对顾庆来说,助益不大,何况他也需要和同窗交流谈论,春山镇太小了。

    去了更大的地方,结识更多的人脉,才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更珍贵的书籍和试题,甚至运气好还能拜一位老师。

    好比现在,正是这位王兄透露,顾庆才得知有拜访彰泰老大人的机会。这时候请教文章只是附带,重要是希望能得对方提携一二,更甚者拜在其门下,其中的好处不是三言两句足以道尽。

    顾庆很心动,但他并没有太显露。

    江堇姝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吹了灯,盘膝打坐。

    第二日,江堇姝在寺里做完法事,回了镇上。

    回镇的途中,陆续有马车行人往莲花寺而去,嘴里依旧谈论着祥瑞实际,个个与有荣焉。

    到家后,江堇姝先去上房见顾老太。

    家里知道她回来,女眷们全都陪在顾老太身边,连顾庭都在。

    顾庭翘首盼望了半天,竹帘一晃,见她从外面进来,立时高兴的蹦起来:“堇姝!”

    江堇姝回以淡笑,上前给顾老太等人见礼:“孙媳妇回来了,请奶奶安。孙媳妇不孝,让奶奶担心了。”

    “回来就好,快起来。”顾老太见她气色红润,毫无颓色,知道她是扛过之前的坎儿,安慰不已。顾老太知道她虽出生富贵,却命苦,真担心她一时承受不住,幸而是挺过来了。

    江堇姝又给两位伯母、三个嫂子请安。

    顾老太瞧着顾庭眼巴巴的样子,失笑道:“行了,庭儿媳妇才从寺里回来,肯定累了,先回去歇着吧。”

    “是,孙媳妇告退。”江堇姝领着顾庭一起回了西院。

    顾庭一出门就拉住她的手,双眼直直盯着她,十分委屈:“堇姝,你去了好久,我一个人在家都不好玩。你下回再要出去,一定要带我!”

    江堇姝直接转移话题:“我给你布置的课业都完成了吗?”

    “嗯,我有每天背书,按时写大字。”顾庭说起这个一副得意,将自己写的大字都拿给她检查。

    江堇姝一边翻看,一边让他背书。

    顾庭十分喜欢,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游戏。先背了《训蒙文》,接着又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语句流畅,吐字清晰,一字不错。

    “真可惜。”许大娘叹了口气。

    这个“可惜”,谁都知道什么意思。顾庭的记忆力这般出众,简直就是为读书而生的,偏生是个傻子。

    柳叶儿低声道:“娘子,四爷的病不能治吗?”

    “怕是不容易。”顾老太那么疼顾庭,肯定请过大夫,哪怕花大几百两银子也舍得。但顾庭依旧如此,只能说寻常大夫没办法,兴许唯有宫里的御医尚有几分可能吧。

    这时顾庭突然说:“堇姝,我要去考试!”

    江堇姝一愣:“什么?四宝,你要考试?”

    顾庭很认真的点头,眼睛明亮闪耀:“我会背书,会写字,我也要和小六他们一样去考试。我考得好,奶奶会特别高兴。”

    江堇姝有些没明白,只能看草珠儿。

    草珠儿在家这几天照顾着顾庭,加上和顾家下人们混熟了,知道不少事儿,见她迷惑,忙说道:“娘子,四爷说的‘小六’是巷子东头儿顾三爷爷家的六孙子,今年九岁,在镇上学馆读书,前两天来过家里跟四爷玩儿呢。”

    江堇姝了然,笑道:“哦,既然四宝想考试,那我给你出题,考的好有奖励。”

    镇上有四大家,其他三家或是财势盛,或是子孙盛,顾家与之相比要差些。顾家算起来只有三房,便是如此,彼此关系也远了。顾老太这边是独一支,东头儿的顾二爷、顾三爷都是顾老太爷的堂兄弟,三家子里头,顾三爷那边子孙最繁盛,尤其是曾孙辈儿足有八个。

    照辈分,小六要喊顾庭“四叔”。

    江堇姝只当顾庭是小孩子凑热闹爱玩

    分卷阅读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