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43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43

    往家带,要么就直接从场里往家偷。

    四队有周培基那一家子人顶着还略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大部分人都跟三队看齐,周培基家也不是为全队着想,还是为自己打算,总体就和三队差不多。

    在这种氛围下,同一个庄的四个生产队,就好似是俩娘养的一样,勤快和懒惰,泾渭分明。

    不过三队四队那些人一点都不担心没粮食吃,因为不断传来各种号外,全是大好消息。哪里亩产五千多斤,六千多斤……这消息刺激得三队四队的人更加狂热,他们觉得既然有那么多粮食,那他们的除四害工分是一定会落到实处的,绝对不会被忽悠。

    自己地里的麦子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还收个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县里和镇上又来新指示:邻省都有高产小麦,咱们当地有没有啊?

    没有是怎么回事,不会种地?还是不够勤劳?还是不够忠心?

    这么一问,张根发立刻高/潮,满村子嘟嘟地吹哨子:“号外号外!周家庄小麦高产,亩产三千斤!给社会主义献礼!”

    ☆、第23章 大火

    张根发带人在村里、地头吆喝的时候,莫茹正在他们几家菜园里抓虫子。

    这几天她抓虫子上瘾,不但自己家菜园,还把周家几房的菜园全抓一遍,尤其是三大爷家。他家的菜园不知道为什么没人花心思打理,虽然也浇水除草,可虫子就没人管。

    每天她在几家菜园里转悠一下就能大丰收,抓一堆虫子回去喂鸡。吃得家里那五只母鸡一只公鸡都挺着肚子直摇晃,原本就勤快的小芦花鸡突然一天下了俩蛋,简直喜欢死人了。

    在她的照管下,他们几家的菜园比村里其他人家都要好,尤其是她家的,那菜天天收根本吃不完,她就把多余的存起来。

    另外几家一开始听说她去自己家菜园还寻思是去摘菜的,都是自家人他们哪怕有人心里不乐意嘴上也会说随便摘,结果发现人家根本不稀罕他们家菜,而是去拿虫子。被她这么一打理,虫子没了,那菜长得越来越好,连三大爷家的都起死回生,让人又惊又喜。

    他们巴不得她每天去给自己家拿虫子,毕竟菜园可是口粮的一大补充,尤其那些吊瓜,那可是冬天的一小半口粮呢。为了感谢,有人不时送她点个鸡蛋、花生米什么的补身子。

    莫茹也没拒绝,她现在月份大了很需要补充营养,没有孩子还无所谓,既然有就要想办法吃得好点把它养得更健康一些。

    ……

    而张翠花那天晚上也就蚊子的事儿和周老汉儿嘀咕,寻思是儿子还是媳妇有“问题”?她找机会试探过儿子,儿子还是那个儿子,没问题,只不过不再犯傻更懂事,更孝顺。

    儿子没问题就不怕,还是自己儿子,浪子回头这是老祖宗显灵。

    那问题就出在媳妇儿身上,媳妇出问题不怕,更何况是变好呢。

    傻媳妇现在能做饭看孩子照顾菜园补贴家用,多好!而且媳妇明显有大本事,能悄悄抓那么多苍蝇蚊子,不但解决麻烦,还狠狠地扇了张根发一巴掌,要多爽有多爽,可给家里长了大脸。

    所以张翠花很高兴,不但不探究莫茹怎么抓的,还主动揽过去挡别人的询问,就算丁兰英、张够也问不出什么。

    不但如此,她还奖励莫茹一天一个鸡蛋。

    现在莫茹一天一个鸡蛋妥妥的,别家还送点吃的给她,她每天抓知了龟、蚂蚱……小日子也算滋润起来。周愈都说她气色更好看,身上也长点肉,胸都变大了— —

    ……

    “号外,号外!周家庄小麦大丰收,亩产三千斤!”

    莫茹不理睬他们瞎吆喝,寻思张根发就是虚荣过嘴瘾,吹嘘周家庄也亩产三千斤呢,这货怕是连号外什么意思都不懂吧。

    她对周家庄的亩产量也是有了解的,毕竟二队都基本收完,现在还在场里打场暴晒呢,亩产两百斤是最好的,平均也就亩产一百五六十左右。

    哪里来的三千斤!

    天上掉下来的?

    她回家做了饭,把知了龟和蚂蚱烧烧跟孩子们分了。村里还有人在转圈嘶吼,那狂热的声音带着很大的感染力,要不是她早就知道未来,只怕也要被带进沟里去。

    莫茹把汤都凉着,发现家里人都没回来,就叮嘱泥蛋儿看着弟弟妹妹,她去地里瞅瞅咋回事。

    这时候一队二队的麦子收的差不多了,地里大片大片的麦茬,只有三队四队还有金黄一片迎风招展。

    地里没人,居然都跑去三队的地里,不知道在搞什么呢。

    等她走近一点,发现张根发举着个铁皮喇叭在那里卖力地吆喝,“现在很多地方亩产四千多斤,咱们能落后吗?咱们周家庄一直都是县里先进大队,怎么能落后?不能!必须不能!我不能丢人,你们更不能丢人!咱们也必须要亩产三千斤打底!”

    莫茹蹙眉,这货是神经病了吗?一会儿号外号外周家庄亩产三千斤,这会儿又在喊要冲三千斤。

    看来他这是要放卫星了。

    果然他又在那里喊开了,“等今年秋天,咱们一亩地不能下六七斤种子,必须要200斤。7斤种子收一百三十斤,200斤就肯定能收5000斤!到时候要深耕,翻地必须半米!”

    ……

    他喊得跟抽风一样,**辣的风吹着他半长不短的头发,跟疯魔乱舞似的。

    莫茹也有些风中凌乱,没想到还能这样。

    这时候周明愈看见她,立刻过来拉着她的手走到人少的地方,省得被人挤着。

    莫茹低声道:“怎么还不回去吃饭?”

    周明愈努努嘴,“神经病在唱大戏呢。”

    张根发又在喊,“时间不会带着我们,咱们一定要争眼目前儿,不能等来年。今年就要大丰收!就要放卫星!放我们周家庄的卫星!”

    他这么一喊,那些拥护者就如山如海似的跟着他喊,“放卫星!”

    狂热无比!

    张根发喊道:“现在我们就要亩产三千斤!”

    其他人也跟着喊:“亩产三千斤!”

    张根发:“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毛/主席说克服万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亩产三千斤!”

    有人质疑:“大队长,咱们麦子已经成了,亩产也就是一百五十斤,怎么三千斤?”

    就算来年也收不上三千斤啊,更何况今年已经盖棺定论的。

    听张根发的那意思,分明就是想今年就亩产三千斤,等不及来年。

    张根发哼道:“动脑子,我们要与天斗与地斗!天不收,地收,地不收人收!排除万难,亩产三千斤!”

    然后他开始挥着手比比划划指挥,让四个生产队的男劳力停下手里的活都来参加劳动,按照他的要求,把三队四

    分卷阅读43

    -

    分卷阅读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