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4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46

    人来找。毕竟先锋大队这两年都跟着二队干, 年终也有钱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块呢。

    这大过年的, 可不就想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己?

    如今针头线脑酱油醋盐的村里代销点都有, 供销社虽然有更好的,可他们不是没有票就是买不起,赶集除了捣腾一点糊口的也没什么好买的。

    算来算去,最后也就是能凑件子衣裳出来。

    好不容易凑齐的布料,手里又有几块钱,当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时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缝纫机又忙起来。

    莫茹索性让周明愈把缝纫机搬到蘑菇大棚隔出来的小屋子里,由周跃红和丁兰英负责。尤其是周跃红,她现在是缝纫组主力,恨不得能和缝纫机作伴。

    现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给做,被她打扮得比县城小孩子还时髦。

    莫茹有沈淑君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周明愈贴心,孩子们逗闷子,这月子坐得相当舒服,让人羡慕得很。

    ……

    尽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锋大队有准备,且还有莫茹暗中补贴,所以不但社员们饿不着,还通过造纸厂、砖窑厂招工救济不少困难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树杰就打发二儿子来接,免得周明愈走不开。

    莫茹给他们收拾了不少东西,鸡蛋、蘑菇、粗细粮等,让他们带回去过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辞,最后只带了一点粮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着她。

    等沈淑君带着俩儿子回去以后,过了两天,公社说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户口本去公社取回来,全都是莫应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时候莫应棠就说回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一打听原来部队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拢一次,他们部队驻扎地方又偏僻,等到达最近的邮局又是好几天,经过分组再发往各地,再到当地邮局,这期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经常出现信件积压,同一个地址不同时间发出来的几封信最后同时到达终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知道不是有人针对他,家里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发加急信,没有急事就这样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这会儿又收到莫应棠的信,莫茹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戳,说明他换了地点。

    他是义务兵,去年秋天参军,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转业,因为表现好,今年夏天就从炊事班转到训练部,后来又参加部队的特训,只要成绩优秀,就有望继续留在部队而不需要转业。

    莫应棠能够留在部队有个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兴。

    毕竟等七十年代当兵可就是抢破头的好事,并不是够了年龄就能去的,还得有政审等各项考核,很多人送钱送礼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应棠能够更进一步,他们当然支持。

    就算现在,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莫茹还是为他打算,期间给他寄过钱,让他不要省着,如果是为了提干需要花的就必须花。

    莫应棠这一次倒是没把钱退回来。

    ……

    转眼过年。

    今年队里没有多少麦子,过年不可能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白面饽饽,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养猪养鸡,没有白面但是鸡蛋不缺,四个生产队一共杀了六头猪,让社员们过了一个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个先锋大队都满嘴流油,过了年走亲戚那嘴还油汪汪的,让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亲戚们一看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毕竟人家食堂别说吃肉,连一天半斤的粗粮也保证不了!

    就连嫁给先锋大队最穷人家的媳妇,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没人笑话她嫁得不好。

    过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满月,按照村里的规矩,基本就是食堂里热闹一下给孩子娘煮俩鸡蛋吃,张翠花也并不打算办什么。

    毕竟家里那么多孩子都没办,送过最重要的汤米就行,其他的随大流。

    结果却有不少关系好的又一次上门特意来给劳模孩子过满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庄莹、林纾、范队长等人,让人意外的是邱磊骑自行车带傅臻来的。

    两人带了不少东西,有邱母一家给的,还有傅臻给的,米面、海货、布料,还有给小八的一对银镯子,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张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帮着烀一锅窝窝头,又把莫茹存的萝卜白菜加上粉条炖一锅,再切几盘子咸鸭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汤,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满月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请莫树杰给孩子赐名。

    莫树杰早就预备着呢,如果让他起他就拿出来,不让他起,他就只当没取过。

    “就叫钦暄吧。”

    轮到小八是钦字辈排行。

    晖字寓意美好,又不会太生僻,上学以后也不会被人刁难生事。

    于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钦暄。

    其实莫树杰原本想给小外孙起名叫周钦晖的,不过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说什么钦晖、秦桧,这不是谐音了么,绝对不行。

    就在小八满月这天,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听到这个消息,社员们一下子炸了锅。

    以前就算饿死,食堂没有口粮开不下去,上头发救济粮、救灾窝窝头那也不许解散的,社员们一定要绑在一起吃大锅饭。

    可这会儿,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随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说好要一起进入**,怎么就解散了?

    又过了几天,正式文件就下来,各大队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产队却不解散的,干活还是由队长安排,社员们还是要挣工分吃饭。

    可不管怎么说,以后打了粮食又要分给社员们自己回家吃。

    这代表着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时候。

    外村的社员们都高兴得直欢呼,毕竟他们食堂真的开不下去,而且食堂猫腻太多,队干部们开小灶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员就吃亏,所以他们巴不得解散。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队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粮食了,没吃没喝,食堂实在开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后,再有口粮就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张罗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着社员家里也可以冒烟!!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领回来的一点口粮掺一起做成饭食糊口。

    还可以去集贸市场上尽可能的掏澄点粗粮回来贴补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欢庆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社员却懵了。

    因为他们

    分卷阅读546

    -

    分卷阅读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