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0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630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630

    拍的。

    除了拍一些世情记录照片,莫茹还给村里人拍全家福、小夫妻新婚照等,和照相馆的价格一样。

    毕竟他们不用去县里,而她目前还得送县里去冲洗呢。

    双人照两寸大,一家四五口的全家福,三四寸就够。

    拍完一个胶卷,莫茹和周明愈就送去县里冲洗。

    他们已经跟邱科长申请,请他帮忙买冲洗相片的机器,到时候他就可以在家里自己冲印。

    虽然贵,但是对于有这个需求和爱好的人来说,钱就不是问题。

    谁让这俩人消费意识超前了半个世纪呢。

    转眼麦收时节,这一次有两台手扶拖拉机,前面装上了收割脱粒机,下面装上铁皮桶或者麻袋,麦子被割下来以后就直接脱粒,满了以后就换下来,方便快捷。

    周明愈一边搞生产一边留意机械需求,写下自己的心得,找时间就寄给李厂长,让他们根据农民实地需要来调整农机生产。

    比如他需要调低割麦子的刀刃,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把麦秆收割下来,而不是浪费在地里。

    以前没有拖拉机,收了麦子以后,不是全都要耕地的,有时候就直接种玉米或者谷子豆子。现在有拖拉机,收完麦子以后,耕地、施肥、种地,别提多轻松。

    收割完自己的,两台拖拉机由周诚廉、周培基带着周明林等人去其他大队帮忙收麦子给大队赚钱。

    如今周诚廉和周培基俩人可吃香了,去了哪里人家都好吃好喝伺候着,就想让他们先给自己大队收割麦子。

    周培基还在去作业的时候收获媳妇儿一枚,两家看对眼立刻就商量定亲,等冬天就结婚。

    现在拖拉机也交给了别人,周明愈开始带着人准备村里的沼气池。

    他除了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还特意买了书看,虽然没有专门讲解的,但是省图书馆那么大,还是让他摘录了不少有用的。自己加以融合,基本就出来了。

    他让周玉忠带着几个手艺好的泥瓦匠帮忙,他指导,周玉忠带人操作。

    选址的时候周明愈逛了一圈,最后决定去找将军庙子谈谈。

    先锋大队三队在北边靠着将军庙子的地,有一块特别贫瘠的,那一片土质特别差,就算肥料多收成也很差。以前三队和将军庙子一样都基本放弃的,后来二队接手带着他们一起劳动,周诚志才带人灌了一次河泥。

    但是远远不够,一茬庄稼以后就不行了,所以现在那块地很遭人嫌弃。

    那一片地三队有四亩多地,到时候修盖六座十立方米的沼气池,六大间猪舍,一间猪舍可以养十五到二十头猪。这个数量看着不少,可比起以前家家户户养猪,总数还是少。

    自从大食堂解散以后,很多社员虽然自己做饭,却还是不乐意养猪,先锋大队一直还是集体养猪,只有少数人家自己家里养。

    这样的话,另外的空地还可以用来种大棚菜,蘑菇大棚也可以挪过来。

    猪粪可以提供沼气池原料,产生沼气以后可供养猪场,给猪舍和大棚加热,以及用来生火做饭。

    而沼气池的熟料就可以当肥料,这样比堆肥的效果还要好,除了能供给大棚菜,还可以送到其他田地里。

    虽然冬天早春可能沼气池活性不足,只要多加热性大的马牛羊粪就可以解决问题。

    现在不是未来农村,各家不养家禽家畜和牲口,地里也没有足够的草运回来当原料,所以沼气池经历几年红火期以后就开始衰退。

    现在各家的圈粪、生产队的养殖场、以及积肥、地里的碎草等都可以用来当原料,正是最适合农村沼气池发展的年代。

    起码还可以用上三十年!

    足够的。

    规划好以后,周明愈和莫茹先出图纸,然后跑一趟公社,找柳红旗和相玉亭申请支持和贷款,拿到审批以后又跑一趟县里盖章审批。拿到公社和县里支持之后,他们就带人准备原料。

    按照预算拉砖、水泥、黄沙、石子,自己队牲口往回拉砖,拖拉机出去拉黄沙水泥石子,几天就把原料准备好。

    悄悄查了日子,然后上供土地神、关帝神,之后周明愈带人实地放线,规划好就开挖沼气池,同时要修建新的猪舍、大棚等。

    有周明愈和几个有经验的泥瓦匠把关,该注意的注意,沼气池修建得非常成功。

    莫茹则带着相机拍照,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有领导支持,人多力量大,还不到秋收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生态养殖场就建成。

    建成的时候相玉亭带了林纾来视察一圈,了解了一些关于养殖场的情况,让他们有困难只管找领导。

    很快把原养猪场迁过去,也不抓新的小猪崽,他们自己养猪场就有两头母猪三头种猪,可以自己配种下小猪崽,除了自己大队养还可以卖给其他大队换钱。

    养猪场迁过去以后,养鸡场也计划着迁过去,这样把养殖场往北迁,远离村落,不会有什么气味。

    而村里也能有条件好好规划一下环境绿化、卫生等,先把村里的主干道铺上煤渣碎砖碎石等,慢慢地再把巷子也铺好,免得一连雨天就处处泥泞得没办法下脚。

    规划好道路,之后就是绿化,道旁的下水沟旁都栽花,什么月季、蔷薇、百日红、菊花、地瓜花、一串红之类的,什么鲜亮栽什么,不两年就能花红柳绿,漂亮非常。

    当然,这些都是要慢慢进展的,农忙就下地,农闲就搞街道副业建设,上工、美化两不耽误。

    先锋大队一片欣欣向荣,外面却风起云涌,政治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第257章 毕业

    等秋天农村的四/清运动已经很平淡,社教运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报纸和收音机也不再说四/清, 而是谈打仗、备战,抓好生产, 在城市展开“反贪污行贿,反投机倒把, 反铺张浪费, 反分散主义”的运动。

    这时候农村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彻底走出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期的阴影,开始进入了经济恢复和稳步增长时期。

    但是学校、文化/部门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比较激烈的内部矛盾。

    莫应熠写信回来, 他告诉莫茹和周明愈,去年的时候, 老师还鼓励高考生们要好好学习,分数挂帅,让分数检验学习成绩。可是今年已经不敢再提,老师们也都行色匆匆, 一些之前比较活跃、推崇学习改变命运的老师已经有日子不见, 听说是送去干校学习。

    他很迷茫,“姐姐, 姐夫, 老师们已经不鼓励高考, 同学们也不提倡认真学习, 反而要强调参加劳动, 每周有一半的时间下车间、下乡帮忙,我该怎么办?”

    后人写省大研究所神人传的时候,曾经采访

    分卷阅读630

    -

    分卷阅读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