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

      公府表小姐 作者:云峤

    分卷阅读5

    枝了,冉念烟伸出小手紧紧抓住琼枝的衣襟,啜泣道:“琼枝……抱我……回去找娘。”

    琼枝道:“小姐乖。”说着,看了一眼郝嬷嬷的脸色,“嬷嬷,咱们就依着小姐吧。”

    郝嬷嬷撇嘴道:“两岁孩子懂什么,不许去,来给我抱着!”

    小文小苹在一旁窃窃私语,西跨院里几个不当班的丫鬟本来已经睡下,现在都披衣过来,为首的一个名唤紫苑,一身雪青的衣裳,是自小侍奉冉靖的家生奴婢。

    “小姐怎么哭得这么凶?”紫苑顿时冷下脸,“快把小姐给我。”

    她手下的小丫鬟二话不说,从郝嬷嬷手里抢过冉念烟,喜枝想上前阻挠却被琼枝不动声色地拦下了。

    冉念烟并不认得紫苑,可看她的气势,显然是有头有脸的,抱着她哽咽道:“姐姐,带我去……去找爹娘。”

    郝嬷嬷倒在床上捶胸顿足,“不得了了,这家里闹妖精了,反了!”

    紫苑连一个正眼都没给她,抱起冉念烟就去正房找主家,郝嬷嬷却跳起来拉住她。

    “侯爷吩咐了,不让人过去叨扰!”

    紫苑横眉冷目,扭脸儿让小丫鬟们拉开郝氏,啐道:“没心肝的,小姐哭得背过气去你也忍心看?大爷、大夫人已经来了,你还在这儿装什么言听计从忠心耿耿!”

    郝嬷嬷被推了个跟头,琼枝喜枝也是陪嫁来的,和郝嬷嬷一损俱损,连忙扶稳她。

    紫苑二话不说抱着冉念烟出门,琼枝追出去赔笑道:“紫苑姐姐,郝嬷嬷年纪大了难免糊涂,分不清轻重缓急。您刚才说大爷他们来了是怎么回事?”

    伸手不打笑脸人,紫苑脚下没停,匆匆解释了一句:“大爷来找侯爷,正撞见侯爷和夫人吵架,还要把夫人送回娘家去,就叫大夫人过来劝架。放心吧,没惊动其他人。”

    好在事情没闹大,冉念烟松了口气。

    到了正房,一挑帘栊,先入眼中的就是摆着一桌二椅、东瓶西镜的中堂,大伯和父亲都在。父亲垂头坐在楹联下的太师椅上,手撑在膝头一脸懊丧,坐在另一侧的大伯父正和他说着什么。

    两人都抬眼朝进门的紫苑看去。

    “怎么把小姐抱来了?”父亲见女儿哭得可怜兮兮,先抱进怀里哄着,那双在沙场上睥睨群雄的眼睛面对着这团柔软的小东西,也不由自主地柔和起来。

    这个怀抱太让人安心,冉念烟终于渐渐止住啼哭。

    紫苑道:“听说大爷来了,我怕值夜的流苏年纪轻不懂事,就过来侍奉茶水。一走过西厢房就隐约听见小姐哭得不行,一屋子人都哄不好,怕是吓着了,所以抱来让爷看看。”

    冉念烟道:“爹爹,娘亲呢?我要娘亲。”语带哽咽。

    父亲叹道:“果然是母女连心,她也替她母亲难过呢。”

    大伯父朝西间望了一眼,小声道:“抱进去给弟妹吧,她一见孩子,心肠也就软了,你再去陪个不是,把亲家派来的人送回去,明天一早就和好如初了。”

    父亲道:“问彤也是好意,不是胡闹,要不是大哥过来和我说夏奶娘一家的事,正好撞见我们拌嘴,原也不该惊动大哥大嫂的。这件事千错万错,错在我不该瞒着她宣府的事。”说着把冉念烟交给琼枝,嘱咐道,“琼枝,你去看看夫人,在我们这儿听见的话一个字也不许说。”

    琼枝应了一声,抱着冉念烟绕过云母屏风进了西间,大伯母正和母亲并肩坐在榻上,握着母亲的手叙话。

    一看母亲的样子也是刚刚哭过,还不住地用帕子擦拭泛红的眼角。大伯母比母亲年长六岁,人到中年倒有些慈眉善目的菩萨像,让人一见就倍感亲切。

    见女儿满脸泪水,母亲也不顾自己了,赶紧接过女儿摩挲着她的后背,让琼枝拿来一条浸了温水的帕子帮她细细擦拭。

    大伯母叹道:“这孩子是个懂事的,冥冥之中知道娘亲不好受,也跟着掉泪。”

    母亲抚着她细软的发丝,见她通红的小脸上小巧的鼻尖都哭红了,心疼地说:“盈盈还这么小,安绥就算不顾念我,难道也不替自己的亲骨肉着想吗?打仗又不是玩的,说走就走,把我们娘俩当成什么!”

    大伯母道:“去宣府这件事,二叔的确不该瞒你,可这也不是他的错。调令是朝廷下的,说到底还是二叔才能出众,前年在安南平乱有功,这才被圣上信赖,升了宣威将军,调到北方重镇。”

    “我家也是军功起家,我大哥还是代北总兵,论嫌弃武官,拘着丈夫不让他觅前程,我是断然不会的。只是我们夫妻之间有约定在先——嫂子可还记得去年年初,我娘家三哥殁了,侯爷陪我回去吊丧,看见三嫂抱着安哥儿跪在灵前,安哥儿才三岁,还不明白生死之事,不住地问三嫂爹爹在哪。那时安绥刚从安南九死一生地回来,信誓旦旦地和我保证过,将来无论驻守何处都要和我报备,我不同意他便不去。您也知道,宣府之所以是重镇,就是因为那里是大梁的咽喉,突厥若要入关,宣府首当其冲,十年来围城百次,守将不是战败就是战死。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反倒不与我商量一声就自作主张,若不是今日在母亲面前道破了天机,恐怕到临走的日子我还被蒙在鼓里!”

    母亲说着,又是热泪盈眶,冉念烟拿起比自己手掌还大上几圈的帕子笨拙地在母亲脸上抹着,又把桌上的青枣往她手里塞去。

    “娘不哭,吃枣子。”

    自己和丈夫不和,女儿倒像一夜之间长大了,母亲不由得心疼不已。

    大伯母也从冉念烟手里接过一枚青枣,摸了摸她的头,对母亲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皇命难违,你这又是何苦呢?”

    母亲道:“要是提前知会我大哥,自然有回转的余地。恨就恨安绥不告诉我,必定是他铁了心要去宣府,如今还让公府来人接我回去,他这是安的什么心,不就是厌弃我,我全心全意为这个家打算,倒成了无理取闹。”

    “二叔也是一时气话,你大伯与我拌嘴时也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可哪句是当真的?男人不就是这样,气性大忘性也大。这次是二叔不对,嫂子帮你记在账上,他不认错有我替你撑腰,可要说他厌弃你,可就是无稽之谈了,我们问彤好福气,二叔对你的用心谁不知道!近的就说正月给你庆生,前门大街的流水席摆了多久!当初盈盈出生,二叔不在京城,还没忘了请潭柘寺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祈福法会。前些天和我娘家弟媳闲话,京城有头有脸的夫人谁不羡慕你,这还是面儿上,私底的情意你是最知道的,何必说什么妄自菲薄的话。”

    大伯母劝人的方法很高明,不直来直去,而是勾起母亲对父亲的情意,夫妻之间若是情意还在,消除矛盾只是时间的问题。

    分卷阅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