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公府表小姐 作者:云峤

    分卷阅读92

    去,说不定世人要为年轻的太后和嚣张的摄政王编排出怎样旖旎的胡话,她甚至觉得,徐夷则本就是这个意思。

    他若没有那种意思,为什么要两世对她纠缠不休?她很好奇徐夷则之前究竟经历过什么,如果是惨死在勤王的大梁将士手中,那是何等的报应不爽。

    眼看离离开九成山的时间越来越近,谢昀就像失踪了一样,夏师宜也毫无音信。

    就在要离开的前一夜,九成宫宫门夜开,徐德在值房值夜,远远望着从山上行宫到山下御道,一片灯火荧煌,便知情势不妙,如今看来,能引得宫门夜开的,若非东宫太子的病势,就是西北战局骤变。

    与西北相比,他倒宁愿是前一种,毕竟后一种事关他的兄长,更事关徐家。

    徐家别业内,第一个发现情况有变的是守夜的家丁,因为徐德和徐径都不在家中,他们只能直接将消息通报给已然入睡的太夫人。

    那一夜,冉念烟在外祖母的暖阁中过夜,她一向浅眠,家丁将消息传达给周氏,周氏已然十分小心,缓步轻声,却还是惊醒了冉念烟。

    “出了什么事?”声音略带沙哑,是刚醒来的外祖母。

    周氏道:“家丁们说,宫里有变故,正有官兵下山。”

    沉默半晌,外祖母道:“更衣。”

    这便是她的明智之处,徐家处在这种地位,无论是出了什么变故,必然会牵连到徐家,与其祈祷太平,不如准备好随时应对,到时方可有条不紊。

    与此同时,各院的女眷也都起身,换好白日才穿戴的衣裙,来到太夫人房里等待着,虽然她们大多不知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是徐家,别姓的宅院中也渐次亮起灯火,却没有一个人敢迈出家门,与亲故商议,或是上街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出巡,随行的官兵并不多,并且都是选自锦衣卫的亲军。

    光是锦衣卫三个字就足够令人胆寒,因为他们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心思,不过天子怀仁,总要维持一个光辉仁厚的形象,与之相对的阴暗面就要由锦衣卫去充当。皇帝让臣子灭亡,臣子除了造反,没有活路,然而造反也多半会以死谢幕,如今大概是除了徐家,所有人都希望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徐家太夫人坐在交椅上,面色疲惫却双目炯炯,暗叹,有时气度也是被时事逼出来的。阖府的人都醒了,她却始终没忍心叫醒外孙女,她希望她能在暖阁里做一个好梦,今晚的事很可能和他父亲有关。

    从九成宫到徐家别业的路程并不长,徐家紧张的气氛也没能持续太久,一对锦衣卫已踏入府门,平日嚣张跋扈的家丁也不敢阻拦,统统放行。

    为首的是一个年轻的内侍,这些阉人到也有好处,总是看不出年纪。来人正是当红的司礼监秉笔刘梦梁,明明已经年过而立,却还是如弱冠之年一般,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胡须且少有表情。

    因为家中没有授了官职的男丁,便只能由太夫人为首,带着家中命妇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镇国公徐衡西北平寇有功,着令加封太子少保,镇国公之子庶人徐夷则襄助得力,着令晋升太子右内率。钦此。”

    饶是徐家太夫人经过风浪,也被镇住了。西北?平寇有功?不是一直在打败仗吗?

    刘梦梁出言提醒,她的声音平和舒缓,并不如一般内侍那样尖锐刺耳:“还不接旨?”

    太夫人只好从容接过圣旨,却又思考起另一件事——这些官职都是太子的属官,而徐家的立场,普天之下谁人不知?这是不是皇帝明为封赏,实则是一道最后通牒。

    若不支持太子,便要剪除徐家的势力。

    能赐予你的,自然也能收回。

    ☆、第五十八章

    因是避暑别业,为了保证阴凉, 每座房舍的外墙修葺得十分宽厚, 为的是隔绝暑气, 而房舍内的隔断仅靠竹制的槅扇,或是水精、云母之类质地通透清亮的屏风,力求凉爽透气。

    也正是因此,纵使身在内室,冉念烟依旧能知晓正堂的一举一动。

    奶娘先是听到刘梦梁三字,觉得十分耳熟,片刻后才想起, 自己的独子就在他府上,当下乱了心神。她不知冉念烟已醒来, 心想,纵使告知小姐又有何用?虽然同在一片屋檐下, 难道还能冒失地闯入,擅自打断宣旨不成?

    所谓咫尺天涯, 应当如是。

    大梁的惯例,接旨过后, 臣子应招待宣旨的内侍一顿茶饭,一是此时内侍并非内侍,而是天子的使者,应当礼敬;二是内侍久处深宫,淹通圣意,大臣可以借机奉送金银,攀扯关系。

    刘梦梁前来宣布的是荣升的好消息,按旧例,徐家便该拿出最好的茶饭诚意相待,谁知刘梦梁未等徐家太夫人安排,便先回绝了。

    “夜色已深,不必费心安排茶饭了,我只喝一盏清茶便回宫。”

    他这番考量极其细密,府上无男子,女眷出面招待一个内臣,于人于己都不方便,无人招待又显得怠慢,令主家为难,不如少坐片刻就回去。

    刘梦梁在堂上吃茶,随行的下人们便在廊下休息,自有管事奉上茶果点心,随意取用,此时夜阑人静,只闻得隔院别人家的喁喁私语,徐府上下却静的仿佛都已睡去。

    刘梦梁的侍从大多是宫中的小火者,也有在外蓄养的家奴,常在九成宫外刘氏的私邸听差,以备刘梦梁出宫后听用。宫中的小火者早已习惯彻夜坐更,而宫外的刘氏家奴却多半尚未清醒,正好借着片刻清闲打盹儿。

    只有一人未睡,眼眸清澈,望着灯火下朦胧的扶疏花木,若有所思。

    一个稍胖的小火者吃下一块花糕,打量着身边面生的家奴,虽压低声音,却也难以掩饰尖锐的嗓音:“你就是义父带回来的人?”

    这些追随刘梦梁的小火者多半认他为义父,这也是宫中风俗。

    那少年回头看向小火者,点点头,道:“是的,小公公。”

    这声小公公显然很受用,似他们这一级别的小火者是没资格被称为公公的。他刚要说什么,却听房里传来一个内臣的尖细声音:“夏师宜,公公让你进来说话。”

    小火者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年,他就是夏师宜,前些月义父带回来的人,那之后义父数日未曾回宫,回来便说有一只烈马亟待驯服,若不能驯服,断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如今看来,这个夏师宜不过是个寻常的、木讷的少年而已。

    只是这些话,他绝不敢说出来,义父看中的人,他们怎么能说不呢,何况这个人并不在宫里当差,又与他有什么利害冲突?何必自寻烦恼。

    夏师宜不知道刘梦梁要找自己做什么,反正他也想不出,干脆不想

    分卷阅读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