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8

      三线轮回 作者:尾鱼

    分卷阅读158

    长下去?我认为不会。”

    “月亮圆了就要缺,水满了就会溢,花盛放了就要衰,人老到极致就会死——最本质的道理,永远蕴含在最普通、最常见的现象当中,进化走到尽头,就是退化。”

    底下有学生戏谑似地起哄:“所以我们人类进化到后来,就要往回走了,又变成单细胞动物吗?”

    教授微笑:“退化就代表消亡,但不是简单地走回头路,消亡有很多种方式,对吗,易飒?”

    易飒措手不及:“啊?”

    教授却盯着她不放:“是吗?易飒?易飒?”

    这声音忽然好耳熟。

    像宗杭的。

    ***

    易飒艰难地睁开眼睛,这才发现自己躺在地上。

    宗杭正趴跪在她身边,一脸焦急:“易飒,你怎么了啊?”

    这是哪啊?易飒抬眼去看。

    要说是山洞,又不像,这是条通道,但凿得四四方方,边上坐着丁玉蝶……

    看到丁玉蝶,易飒唬得整个人都精神了。

    他背着背袋,还保持着两手握持祖牌贴额的姿势,眼睛圆睁,却毫无光泽,像个突然僵硬的木偶。

    易飒问宗杭:“怎么回事啊?”

    宗杭说:“我还想问你呢。”

    他给易飒讲起之前发生的事:下了水之后,他依照易飒的吩咐,死抱着丁玉蝶一条腿不放松,正较着劲,身子一重,自己的双腿又被人抱住了。

    他没想到那个是她,还以为是黄河底下真有水鬼,被阴歌招上来了,吓得头发险些奓起——正想腾出一只手去掰,脚下忽然一空,整个人,不,串在一起的三个人,全滑了下去。

    他比划给易飒看:“像那种圆筒的、螺旋的滑梯一样,人像球一样在里头骨碌骨碌乱撞,最后砰一下,就落到这了。我骨头都要散了,好不容易爬起来,就看到丁玉蝶……”

    说到这儿,他止不住打了个寒噤:丁玉蝶这姿势,看多久都觉得瘆人,跟蜡像似的。

    “……丁玉蝶这么坐着,你抱着我的腿,易飒,你上次,不是不受祖牌影响的吗?”

    是啊。

    易飒转头看丁玉蝶,下意识把身子挪远了些:“难道是因为我当时抱着他?”

    丁玉蝶就跟个导电体似的,把祖牌的某些功用给她导过来了?

    宗杭不觉得:“但是我当时,也抱着他啊,所以我跟你……还是不一样的?”

    易飒喃喃出声:“不一样,我们俩有差别。”

    她是三姓,1996年在三江源出的事,不那么较真的话,她其实也算是接生者,是接生者,就能开门进金汤穴,否则怎么接生呢?

    而宗杭既不是三姓,又不是接生者。

    易飒脑子里有根线渐渐清晰:“漂移地窟出事的人里,只有两个水鬼,其它的,不是抖子八腿,就是水葡萄,他们应该都被赋予了水鬼的能力,以便来日下水。”

    “但想开金汤穴,需要跟祖牌直接接触,上次在老爷庙,我没有近距离接触祖牌,但这一次,我抱着丁玉蝶,受到了一些波及。”

    宗杭心里一动:“那是不是意味着,其实这趟锁金汤,没有丁玉蝶也可以,你加上祖牌,照样能进来?”

    也许是,但她不敢尝试:自己只是抱着丁玉蝶的腿,脑子里就已经出了那么多莫名的画面,如果是额头直接跟祖牌接触呢?会不会从此脑子不是自己的了?彻底成了“它们”的傀儡?

    这祖牌,她可真是碰都不想碰了。

    易飒转头看向背后:“那我们是从哪儿滑进来的呢?”

    背后不远处就是一堵竖直的山岩,又或许是息壤?但听宗杭的描述,几个人滑落下来,用了不短的时间,这儿又没有沉船废料可以利用,想再烧出去,简直天方夜谭……

    正思忖着,丁玉蝶忽然噌地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关节僵硬,站起的姿势极其诡异,然后同样僵硬地迈步,向着廊道深处走去。

    看来,只能紧跟丁玉蝶了:以前三姓锁开金汤,用时不过一两个小时,从来都平安进出,只要跟紧带头的人,不乱碰乱动,应该没问题。

    易飒招呼宗杭跟上,两人缀在丁玉蝶身后,边走边四下观看。

    这廊道,真像是人工开凿的,山壁上还留有一铲子一凿子的痕迹,而且走着走着,居然发现了岩画。

    岩画就是石刻文化,一般认为,是人类祖先用石器作为工具,通过石刻来绘画,记录当初的生产生活,绘画线条一般都粗犷、古朴,表达的内容有简单到一目了然的,也有晦涩到比天书还难解的——毕竟三岁一代沟,现代人和原始人之间的代沟,怕是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正经过的这段岩画上,有无数很抽象的小人,或奔或跑,或拽或拉,底下长长的波浪线,也许代表了大河,又有高高的土台耸立,上头站了两个大一点的小人,其中一个头上顶了道下扣的弧线,似乎是个蓑笠,手里像扶了根翻土的木叉。

    宗杭脱口说了句:“大禹,大禹带人凿的这条走廊!”

    第91章 28

    怎么就是大禹了?

    易飒一把揪住丁玉蝶的裤子后腰, 成功阻碍了他继续往前,然后问宗杭:“为什么?”

    难得有机会给易飒解惑,虽然全身都浸了泥水, 宗杭还是精神高涨,掰着手指一条一条列举。

    首先,景区有传说啊, 黄河原先不打这儿走, 是大禹引过来的, 怎么引?一斧头劈出壶口太夸张了,肯定是带领无数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凿道开渠啊。

    其次, 劳动很累, 累了要放松, 劳动人民歇息的时候,就寄情于画画, 以朴素的艺术表达方式纪念这伟大工程——看这图,明显描绘的是河工治水。

    再次,土台上站着的其中一人,头戴蓑笠, 手扶木叉,很符合大禹的形象, 他记得不管是动画片, 还是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 大禹都这造型。

    易飒问他:“那大禹修这走廊干嘛?还有,土台上还站了另一个人,是谁?”

    大禹为什么修走廊,宗杭是不知道,但对这另一个人,他确实有点想法:“会不会是你们祖师爷啊,丁祖?”

    有这可能,但这图上能看出的太少了,更关键的应该还在后头,易飒松开丁玉蝶:“走吧。”

    丁玉蝶已经做了半天的原地踏步了,终于被放开,身子趔趄了一下,继续僵硬着往前。

    宗杭想掏出相机拍照,犹豫了一下,还是先赶上去:胶卷机最多能拍三十来张,不能瞎浪费。

    这走廊很长,廊顶每隔一段,就有个“灯”,材质像是息壤,“灯”身各不相同,都是奇形怪状的头,有鱼的,也有龟、鼋、蛟的,还有些像畸形的小孩头,易飒怀疑那就是传说中的“虫童”,原本生活

    分卷阅读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