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我在古代考科举 作者:天人少爷

    分卷阅读162

    我在古代考科举 作者:天人少爷

    分卷阅读162

    颇有些沉重的身躯小跑着跟了上去。

    早朝过后,百官移步文华殿,这场经筵是秋季始开,仪式颇为隆重,侍班除了首辅高渊,还有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及学士等,除了方长庚和李国崇作为进讲官,掌院学士徐元贤还在翰林中选了两人作为展书、掩书,其中之一正是沈霖。

    方长庚多少获得了一点心理安慰,侍班的众官员都面目严肃,皱着眉头十分难以讨好的样子,只有方长庚和沈霖两人还是蓬勃向上、神采奕奕的小年轻,对比十分明显。

    方长庚两年前就有蓄须的念头,但是那副样子着实有些奇怪,有种和小孩穿大人衣服异曲同工的滑稽感,于是只蓄了一次就放弃了,这下一看殿上几乎所有大臣都蓄了胡子,方长庚不禁摸了摸下巴,暗想回去以后再试一次,不然实在不利于树立严谨靠谱的形象。

    众大臣们在殿内等了一会儿,那些一、二品的大官有的开始凑着脑袋低声交流,很快,随着御前太监一声“肃静”,那些窃窃私语声瞬间销声匿迹,所有人屏息低头,等太监再次开口——“恭迎皇上圣驾。”

    百官齐齐下跪行三跪九叩之礼,高喊“恭迎皇上”,方长庚跟着照做,因为前面都是一二品大员,方长庚这样从五品的小官只能跪在最后面,所以连皇帝什么时候坐上龙椅的都没发现,直到昭武帝有些苍老却不减深沉雄厚的声音有些随意地响起:“都起来吧。”

    众臣这才纷纷起来,由高渊主持经筵仪式。

    这么多年下来老臣们对这一套程序已经烂熟于心,是以进行得十分迅速,很快昭武帝就淡淡开口:“今天是哪两位先生进讲?”

    方长庚和李国崇对视一眼,从他眼里看出一丝受宠若惊,接着就见李国崇挺胸抬头沉着地走出大臣队伍,还真有几分气势。

    经筵可讲四书,可讲五经,也可以讲历史中的一事,并不设限制,方长庚自问自己在四书五经上的造诣不提也罢,于是选择讲史。

    而李国崇则讲经,又是侍读学士,所以在先。

    说起来,一开始方长庚也觉得奇怪,按理说他年纪轻没什么经验,虽然已经侍讲学士,但不至于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让他上场,难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来了,欠了三更了,希望我明天能雄起呜呜呜呜

    第125章

    昭武帝见李国崇是一个矮胖身材、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 也没别的表示, 只朝他点了点头:“李学士,坐吧。”

    李国崇原先还十分镇定,听到昭武帝的话眼里闪着激动的光,心里呐喊——他们的皇帝果然是千古名君,前朝的讲官能有这样的待遇吗?不能!

    只是他不敢轻易就坐, 忙推辞道:“皇上宽厚仁慈,臣却不敢逾越, 臣还是站着讲吧!”

    昭武帝语气平淡地重申了一遍:“爱卿请坐。”

    李国崇心里一惊, 眼神飞快地在皇帝脸上掠过, 见他似乎并没有不满的情绪, 这才稍微放下心来。既然皇帝都用上“请”字了,他觉得没必要再推辞,便整肃神情, 走到讲学案后坐下。

    司礼监太监将李国崇所要讲的四书经史各置一册于御案和讲案,沈霖上前展书,经筵官们分东西两班侍立,接着李国崇就开始报告今天要讲的内容——《周书·立政》。

    “成王在丰,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 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悦)……”

    李国崇的谈吐与他的外表着实不匹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很快就引起了昭武帝的兴趣。而且李国崇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他的夫人同样是商人之女,这让李国崇在讲话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市侩气,却使得语言更为诙谐丰富,并不觉得乏味枯燥,和那些一本正经捧着讲章照读的讲官们相比实在是有趣多了。

    昭武帝越来越满意,不时问李国崇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问题,和李国崇所讲的内容背道而驰。但李国崇此刻越来越自信,忽略了东西侍班一些官员黑下来的脸色,和昭武帝愉快地对谈起来。

    等李国崇讲毕,昭武帝到暖阁休息了片刻,然后就轮到方长庚接力。

    经过前面近一个时辰的讲学,昭武帝明显有些疲惫,不过看到方长庚站出来时眼里还是多了几分探索。

    “你就是方长庚?”他饶有兴致地问道。

    方长庚一身青绿锦绣服,在一众大红袍的侍班官员中格外显眼,更衬得他本人气质清濯,有如一棵秀逸挺拔的青竹,令人眼前一亮。

    他不知道皇帝怎么会对自己有印象,或许是之前修史的功劳,他也不敢太当回事,三跪五叩恭敬答道:“微臣方长庚——叩见皇上。”

    昭武帝莞尔一笑:“你大考作的那篇文章我看了,说得极好。”

    方长庚头皮一紧,得到夸赞自然值得高兴,只是这个场合下他只想着怎样不出错,毕竟顾尚仁还在一边看着他的表现,高兴也是回去以后的事。

    “皇上谬赞,微臣仰慕皇上通达儒术,便时常搜集皇上的文章反复,是以那篇文章多是臣读完以后的感想,仅凭臣的能力难以答出这样高瞻远瞩的观点。”

    实话实说再拍个马屁,这样总是没错的,顾尚仁当初教导他的话他还一直记着。

    果然,昭武帝的表情如同拨云见日,不复刚才的无聊,笑着问他:“方学士今天要讲什么?”

    方长庚不卑不亢地开口,他今日要讲的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创业艰难、励精图治的事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越是艰难越能成就千古一帝。然而要想长久,身为帝王必须“鉴戒”,“视其善者,取以为师,从之不如不及;视其恶者,用以为戒,畏之如探汤。每兴一念,兴一事,即稽古以验今,因人而自考”……

    这些道理皇帝何尝会不明白呢?方长庚今天讲这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是投其所好将皇帝内心深处最关心的问题借题发挥一通,借此在皇帝面前刷一刷好感度而已。

    昭武帝的确对他所讲的内容没什么感觉,但方长庚所表现出来的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不由得问方长庚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让他大胆议论。

    方长庚心里十分犹豫,如果让他继续用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套话敷衍过去算不上难事,但他想说一些别的,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将他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

    “臣认为……”他欲言又止,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今天是大经筵,那么多大官在一旁盯着他一举一动,他要是真把有些话说出来了,无疑是在无形之中给自己树立了隐形的敌人,他不

    分卷阅读162

    -

    分卷阅读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