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大笑拂衣归 作者:自带小板凳

    分卷阅读131

    望在卫川县里就超过了李县令,成了最让人安心的存在。

    两天后,派去六纺镇打听消息的人也回来了,那里并没被匪兵袭击。

    看来失了曾庆后,那些匪兵竟是胡乱逃了……

    阿意和她爷爷又重新驻守起信号树,卫川县的城门也恢复了正常开启时间。

    这大门一开,城里人就有些要出去采买东西。

    而他们到周围村子、集镇里买东西时,就忍不住会吹一波自己城里是如何把匪兵给赶走的。

    随着这些消息的流出,附近的百姓竟有不少想要迁入卫川县城。

    这些人中,有钱的,自然是来买房子或者租房子入住。

    钱不够的,会暂时找个便宜的大通铺住着,再想法子在城里找些谋生的活计。

    更穷的,则干脆白天去扛活,晚上就找个屋檐,胡乱将就一晚。像这样的多是无依无靠之人,若是稍微遇到些意外,很容易就变成了街边的乞丐……

    晚间,县里的两大巨头再次共聚一室,商议大事。

    “咳,谢县尉啊,我看城里如今多出不少外来户,夜间巡逻时,街边也多了好些露宿者。如今天气暖和还好说,若是到了秋冬,怕是要出事啊……”李县令一边仔细地给县尉梳着头,一边正儿八经地说着。

    谢沛轻笑一声,道:“县令大人真是体察民情啊,可是想出什么好主意了吗?”

    李彦锦玩着手里顺滑的黑发,道:“既然不好赶他们走,我看就把人都用起来吧。”

    谢沛点了点头道:“用的时候,咱得防着点,不要走了府城的老路。”

    李彦锦道:“嗯,详查户籍。若是没有户籍路引,就得受些限制了……”

    小夫妻洗漱之后,睡前又跑回谢家看了看父亲。

    谢厨子回到卫川后,并没急着把饭馆开起来。此时城里危急,也没什么人有心情出来吃饭。且胖厨子还有点私心,他担心真被围了,到时候家里的粮食就很重要了。所以他也不急着把饭馆张罗起来。

    倒是邻居们来看了看,自然会问问女儿女婿怎么没回来。谢厨子就说小两口去女婿老家了,过一阵就回来,统统给糊弄了过去。

    只是他不清楚,当隔壁的郭秀才过来了一趟后,夜里就有三只信鸽从卫川县城飞了出去。

    次日一早,几处城门口除了之前的那些守兵外,还多了十个衙役与一个书吏模样的人。

    从这天起,卫川县渐渐进入到一种军事化的管理之中。

    趁着暂时没有匪兵来袭,谢沛和李彦锦配合着,利用几百乡勇和衙门中的二十个书吏,对全城人口做了一次清查。

    核查无误的,就会按人头发放特制的门禁牌。

    若是对不上的,则需要说明具体情况。来投靠的亲戚验明户籍、并得到本城人的担保后,也能获得门禁牌。

    这一查,城里的户籍就被大修了一次。不少人家添了新丁却并没去户房登记,就是为了省下以前张洪文订立的人头税。其中没有户籍者,年纪最大的已经到了十八岁。

    李彦锦回去翻查了一遍税文,发现这人头税并不是上面要缴的,根本就是张洪文为了捞钱立的名目。

    于是他干脆把卫川县所有税目都核查了一番,把人头税、灶头税等十七种虚立税目给统统取消了。

    随后,还在大街小巷都贴了告示。通知城中百姓,自升和十七年六月起,这十七种税都不再征收。

    这告示一出,城中原本紧张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因为这些税目取消后,每个月普通人家就能省下百多文钱来,一年下来也是一两多银子了!

    李彦锦在清查城内户籍的时候,谢沛则对新进入卫川的人口做了个初步的规范。

    有正规户籍,或者城内有本地人能担保的,都直接放行了。两者兼具者能获得自由进出城门的门禁牌。只满足其中一条的,则需要提前到衙门来申请,才能得到临时性的门禁牌。

    而无人投靠,也没有户籍路引的,则被谢沛暂时都安置在了白玉楼中。

    没错,就是余家开的,卫川县最大的那个大酒楼——白玉楼。

    这并不是谢沛打击报复余家,好吧,可能有那么一点,但主要还是余家自己作死。

    之前李彦锦放那批富户离开时,余家舍不得出钱就假装不走。与此同时,他们却把家里带不走的存粮以及笨重物件都卖给了粮铺和当铺,换成了容易携带的金银细软。

    第93章 墙头有一只暗卫!(抓虫)

    余家把这些财物都处理完后,竟想办法买通了几个有老交情的门子, 全家带着金银细软, 混在人群中, 溜出了城。

    他们还以为,大敌当前,县令大人并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可惜, 他们不清楚的是, 如今的县令和县尉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曾经满城踩着李彦锦给自家赘婿长脸的时候, 余老板怕是也没料到,有朝一日, 自己会因此入了县令大人的眼……

    于是, 没几日, 余家偷溜的事情就被李县令发现了。

    谢沛严查了一番, 当即就把那几个收了钱的门子惩治一番,赶出了卫川县。

    而李彦锦更痛快,直接就把余家的房舍、酒楼都给充了公。

    确实就像余老板预料的那样, 因为余家房舍修得好, 李县令没舍得真拆。可李彦锦也不傻,直接就用公文发了个通缉令, 说这余家在匪兵攻城前夕, 神秘消失,恐涉嫌勾结山匪,望附近县镇严查。

    这公文虽然并没发到其他城去,可在卫川县却是一直都贴在城门上的。

    于是, 当李彦锦再将余家房产充公时,就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了。

    而且县令大人说是充公,就是真的充公。

    余家的房舍被略微修改了一番后,就成了乡勇们平日休息的地方。

    而白玉楼在李彦锦的建议下,一楼就改成了双层大通铺。二楼包间则改成了给女子或者一家人居住的小单间。

    白玉楼后面有几十个灶台,此刻也都派上了用场。

    住进来的人,可以每日花几文钱,吃上热汤热饭,虽然没什么荤腥,但味道却是不错。

    还有想自己开伙的,也可以去几个小厨房里做饭做菜。只是东西都要自备,做饭时间也有限制,做完还要把灶台收拾干净。

    原本,不少人都想着,来城里找活计恐怕很难。

    不想,这个问题也被县令大人给解决了。

    只要身份清白,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去乡勇队试试。

    若是被留下来了,每个月的月俸就能养活一家人,还略有结余。

    除此外,县令大人还把城里的田契清查了一遍。将以前张洪文瞒下的田地给提出来,又把那些跑掉的富户名下,没有交税的田

    分卷阅读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