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一个繁盛后宫的建立一(年下H) 作者:燕回

    分卷阅读116

    我之所以才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我在潜意识中,总是把他和太后分开想的。

    从当年卢妃对我下毒时起,在我内心深处,即使未把她当作敌人,至少也无法再当作亲人。登基之后,特别是随着我亲政之日的临近,由于和卢家的微妙关系,我不知不觉已把太后当成了半个敌人。这些日子,以二哥的事情为开端,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日见紧张。更因为帮二哥和玄瑾,我背着太后做了很多事,心中有鬼,不自觉就对她更加防备,在事实上,她已成为了我的假想敌。因此,想到可以利用玄瑛查探太后动向时,我毫不犹豫地就这么做了。

    可是先生呢?在我想到太后,或者想着对付太后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他排除在外,无法把他和太后联系在一起。因此,也没觉得对付太后,就是在对付他。但事实上,或许就是。至少如果先生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会这么认为。

    再进一步说,如果我完全相信先生,就应该相信,他无论怎样,都不会再让太后作出伤害我的事,可是,可是……

    先生……想到这里,我心中也不知是愧疚,还是难过,再也不愿想下去了。

    不过,不管我此时怎么想,事情还是出奇顺利地,按着我的计划发展了。

    过了几日,太后又召我过去,同意原谅玄瑾,只说,他不能再任教主,但可以在教中成立长老会,以节制教主的权限。

    我知道,这是玄瑛起作用了。那日,我让他在见到太后的时候,如果太后示意要提拔他,就提议在教内组建长老会,将玄瑾的嫡系分离出去,这样即可避免一般权力交接时会出现的流血,为玄冥教保存实力,又可避免玄瑛掌权后的派系之争,无意义的内耗。看来,玄瑛的确是按我说的做了,而且效果很好。当然,我自然同意。

    然后,太后就说要将玄瑛提为新教主,我自然百般阻挠。最后,两方让步的结果是,玄瑛得到了仅次于教主的左护法之位……一切都如我所料,真是难得,这算不算是大获全胜啊?

    呵呵……我应该很高兴,嗯,我真的很高兴,呵呵呵呵……

    对了,我到那天才知道,原来玄瑛之前担任的是白虎堂堂主……我当时差点笑了出来,白虎?白猫似乎更贴切些呢,呵呵……

    77.荐书

    过了两日,另一件事情也有了结果。玄瑛让子玉给我带来了人皮面具,制作精细,戴上后就像换了个人,完全看不出破绽,如果再加上准备好的令牌,即使我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来,二哥混出去的危险,已经近似于零了。于是,我就在矛盾挣扎中,成功送走了二哥。

    不过,好在二哥真的如他所言,住到了子玉安排的京郊一座幽静的小院之中。而且,据子玉留下的人说,大概是出于安全考虑,自从住到那里,他就没再离开过……也就是说,有机会,我随时都能去见他了,呵呵,当然,按照我的性子,又怎么会等太久呢?

    因此,二哥离宫不过几日,我就吵吵着要溜出宫去看他了。为此,被安信好一通嘲笑,子玉也不赞同,说是,即使不为自己的安全着想,我过去,也容易给二哥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可是,我心意已决,他们到底拗不过我,还是让我去了。

    最后,是子玉和老李换了便装,先离开,在宫外等我,我随后也换装出去会合,三个人直奔京郊。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我这下见到二哥,如何腻腻歪歪,粘粘糊糊,自不用提,总之从早上一直磨磨蹭蹭到中午还不肯走,直到吃完午饭,我还说要留下来睡午觉,呵呵,睡觉。可惜子玉实在等不了了,警告我如果再不走,就让我一个人留下,没法子,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临别之时,二哥交给我一封信,说是有机会持此信到西山去拜望枫溪老人,或者能得一份助力。闻言,我大为惊诧,万想不到,今日除了能见到二哥,还能得此意外之喜。

    枫溪老人声名之大,连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人都是如雷贯耳,关于他的故事,如今已经近乎传奇。

    他是太宗朝人,江南世家出身,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学贯古今,却不以仕途为意,终日纵情山水,逍遥肆意。因为他的名声,当时官府也曾数次寻访招揽,皆为他所拒,最后,他不胜其扰,竟弃家远游,翩然而去。谁知命运弄人,他只求出世,逍遥一生,却终于未曾脱开这万丈红尘。

    或是因缘巧合,他与微服出游的睿宗相遇,两人一番畅谈,数日相交,竟成挚友。待到他得知睿宗的身份,为时已晚,到底难却好友情面,应允入世相助。从此,鹤落于云端,风驻于林间,逍遥肆意不再,奔波劳碌无尽。

    那时,离太宗开国不过二十载,天下虽然一统,但各处局势仍未完全平定,王朝内部隐忧重重,四方边境更是难平,烽火不断,此起彼落。

    枫溪就是在这种局势下,辅助睿宗,攘外抚内,屡出奇谋,终至四海升平,建下大燕如今繁盛之根基。更难得的是,他虽于红尘打滚十几年,却仍能视富贵荣华如无物,功成只求身退。任睿宗百般挽留,只是不从。最后,睿宗无奈,不再求他留于朝中,只求他常驻京城,帮助朝廷创立鲜卑文字。鲜卑语有声无字,所有文案史料不得不托于汉字,始终是睿宗的一大憾事。这一次,枫溪终于没再推辞,在京郊西山住了下来。

    可惜,睿宗一代明主,竟不得天年,四方大定后数年,便即病逝,薨时不到四十。睿宗一生勤于政务,不好女色,中年得子,年纪尚幼,为防幼主为帝,天下再生变乱,所以,睿宗遗诏将帝位传于弟弟,也就是后来的英宗,我的祖父了。

    无奈祖父性子与他的哥哥截然不同,一改睿宗兼收并蓄之方略,一力独尊鲜卑,压制汉人,如今许多防范汉人的法令规矩,都是那时留下来的。

    当初受命创制鲜卑文的官员,多为汉人,英宗即位,那些人大受打压,创字之事,也就停下来了。枫溪自然乐得清闲,从此真的再不过问朝政,彻底在西山隐居起来。

    枫溪虽然一生都只是一介布衣,但他的名望之隆,无论是在鲜卑族中,还是汉人中间,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不容忽视的。在父皇即位后,也曾想过请他出山,却都被他婉拒了,派去的人,甚至都没能见他一面,直到后来二哥亲自前往,才终于得见他的真容。

    那时二哥也是去过几次,才见到他一面,虽然他仍不肯再履凡尘,但因为对二哥的才学气度颇为欣赏,还是与二哥长谈了半日。据二哥说,是获益匪浅。后来

    分卷阅读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