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7

      小先生请赐教 作者:沐清公子

    分卷阅读527

    小先生请赐教 作者:沐清公子

    分卷阅读527

    “相忘于江湖,也好。”

    他擦了嘴角,又回身望了文姬观一眼,遂缓步下山。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枝丫打在林间的小道上,斑斑点点,似是泪痕。

    ………………………………………………

    入得文姬观,七娘收整一番,已是午后。两个小道姑贴身伺候着,安安静静,话也不多。倒真是适合著书立说的地方。

    “文姬,”小道姑施礼上前,“观主已传饭,还请文姬移驾同食。”

    七娘点点头。来了人家的地方,还未曾拜访观主,到底有些失礼。

    那观主背身坐着,闻听七娘她们进来,也不起身相迎。这似乎是出家人的任性,倒不必守着世俗的礼数。

    也好,如此更自在些。

    “观主有礼。”七娘屈膝行个万福。

    却听观主轻笑一声,这才缓缓转身。

    一时四目相对,皆怔住了。这观主,眉眼间似曾相识,莫非是位故人么?

    七娘仔细审视一番,一瞬惊讶:

    “你是……云衡?”

    蔡京的孙女,当年因蔡府落败而被赶出汴京。七娘唯一的君子之交。

    蔡云衡见着七娘,亦心绪难平。当年离京,墙倒众人推,唯有七娘摇摇相送。

    蔡云衡方道:

    “当年家破离京,又逢仇家追杀。爷爷父母都不在了,我遂于道观避难,一晃十多年,倒也是惯了。”

    七娘点点头。

    十几年的光阴,各人都有各人的沧海桑田。想来,酿哥哥知云衡在此,才挑了这处道观吧。

    七娘叹了口气,为她周全一切,他也算是倾尽心思了。

    只是,这一回,算是她负了他吧!

    那一夜,七娘与蔡云衡同床而眠,似有说不完的话。直至四更天,屋中依然灯火通明。二人拥着熏笼,不知何时沉沉睡去。

    ***************************

    过会儿发大结局~

    ☆、第二百三十七章 归去来3(大结局)

    山间一声鸡鸣划破蒙蒙亮的天,原本清静的文姬观竟也显得喧闹起来。

    昨夜熬了许久,七娘与蔡云衡都睡到了日上三竿。

    蔡云衡披上道袍,朝窗外探了探头:

    “平时也不见这样闹腾,敢是出事了么?”

    七娘盘腿坐在床上,半含睡意,笑了笑:

    “大抵是小道们年轻,爱闹腾些。”

    一时梳洗毕了,只见屋外已围满了小道姑,多是十来岁的年纪,满脸忧心忡忡。

    “观主观主!”一年岁稍大的迎上来,“可算醒了,门外有人闹事,吵着要见谢文姬夫人。”

    七娘与蔡云衡相视一眼,皆不知所措。

    “什么人?”七娘道。

    小道姑噘着嘴:

    “是个农夫,扛了把锄头,也不知田在何处,竟有胆子上咱们这里闹!”

    七娘蹙眉。她前些日子才归国,又哪里认得什么农夫?

    “带我去看看。”她道。

    “诶,”蔡云衡拦住,“我与你同去。也不知是什么人,还是小心些的好。”

    还未至门边,就听着急促的叩门声。

    “七娘!七娘你开门啊!这些小蹄子连我也敢拦,你得好好说说啊!”

    这声音……

    七娘咽了咽喉头,竟噗嗤一声笑了。

    “文姬认得?”小道姑一惊。

    七娘掩面轻笑,挥挥手:

    “且去开门吧。”

    大门徐徐打开,只见绍玉一身深色裋褐,脚踏农鞋,一边裤腿卷起,肩头扛把铁锄头。正笑吟吟地望着七娘。

    七娘摇摇头,也不请他进来,只行上前去,打趣道:

    “小王大人,这是来体味民间疾苦了?”

    小王大人?

    小道姑们面面相觑,无不惊愕。蔡云衡清了清嗓,方带着小道姑们去了。

    绍玉咧嘴一笑,三十来岁的人了,却依旧一副少年姿态。

    他一抡锄头,杵在地上,道:

    “我辞官了!”

    “三郎,你……”七娘有些莫名。

    王绍玉举起拇指向后指:

    “在那头买了几亩地,搭了个茅舍。嘿嘿,自给自足,不必去朝上装孙子!”

    七娘上下打量他一番,还真是有模有样,俨然一个常日耕田的农夫。

    她笑了笑:

    “你长日养尊处优,哪里做得惯这个?”

    绍玉摆摆手,撑着锄头站:

    “你忘了,在黄州时我还种过杜鹃呢!种粮食又有何不可?”

    当年王家被贬黄州,绍玉的确种过杜鹃,还常寄与七娘。虽说收到时俱已枯萎,可绍玉的心意总能令人会心一笑。

    七娘倚着门,换了正色,道:

    “真不做官了?”

    绍玉摇头一笑:

    “我又不是心怀天下的人。”

    他心头装的,从来也只有她一人。

    绍玉接着道:

    “天下自有更有担当的人去管,我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省得懒散度日,浪费朝廷赋税!”

    七娘轻哼一声,正如幼时一般:

    “王农夫果然超脱!怎样,是否要进来讨口茶水?”

    绍玉嘿嘿笑两声:

    “不了,今晨才撒了种,过会子还去看看。回头若真长成了,给你送些来。往后我长日于此劳作,免不了讨茶的时候!”

    七娘呸了声:

    “多大的人了?贫嘴!”

    绍玉挠挠头,不以为意:

    “对了,日后你怎样打算?真,真不见他了?”

    七娘心下一酸。

    却笑了笑:

    “《宋文大观》还未成,我算着两年应是够了,也算不辜负他的教导。至于之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下之大,我想着去云游。四处走走,也看看别国的文章与风光,大家一处论一论。”

    绍玉点点头,打趣道:

    “倒真成了个文姬娘子!不过,云游之日记得叫上我。这些年颠沛流离,去的地方不少,却总不是游历心思。”

    “好,三郎总能替我扛些行礼。”七娘故作正色,“不过,你的农田可要荒废了。”

    绍玉笑了两声:

    “左右饿不死!”

    说罢,他又将锄头扛上肩头,哼着节气歌谣去了。

    歌声在山间回荡,长天空旷,几只鸥鹭正飞过。

    ………………………………………………

    绍兴十二年,谢文姬著《宋文大观》成。其注疏奇绝独到,一时广为流传,敕为太学必授之典籍。

    绍兴十五年,谢文姬云游至楚地,创立“鉴鸿司”女学。

    ………………………………………………

    “晓风淡月清明处,品鉴春鸿第一流。”

    笔尖一勾,一句诗成。

    鉴鸿司中,一位年过六旬的白衣妇人手握笔管,含笑念了一回,满意

    分卷阅读527

    -

    分卷阅读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