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

      六十年代女医生 作者:珠珠月半

    分卷阅读11

    六十年代女医生 作者:珠珠月半

    分卷阅读11

    慢睁开眼睛,耍赖着搂着她妈妈坐了起来。

    “都十九了,不是九岁,在外面的时候正正经经的像个大人,怎么在家里还是小孩样。”方晓琴嘀咕道。

    “妈妈,把大毛也叫醒吧,他昨天说过,他想跟我一起去。”

    “可别,他就是想骑自行车,不管是你载他还是他载你,我都不放心,下个月他开学前我再带他回一趟。”方晓琴道,她把整齐的叠在凳子上的衣服给方圆拿过来。

    方圆接过,刚想把身上的短袖碎花背心脱下来,看了一下她妈妈还在,不禁低叫道:“妈妈,你快出去吧,我要换衣服了。”

    方晓琴嗤道:“我是你妈妈,你什么样我没见过,还跟我避嫌。”

    虽这么说,但还是起身出去了。

    “手脚麻利点,我现在下锅给你煮面条,别拖久,不然面就坨了。”

    方圆穿好衣服,坐在小圆镜前面梳头,把上班以后就没有扎过的黄丝带重新扎在两条辫子上。看着镜子里明眸皓齿,精神整齐的样子才满意的站起来。

    隔帘外的小床上,两兄弟睡得四脚朝天,口水直流,方圆蹑手蹑脚的经过,轻轻的把门带上,看见饭桌上已经放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她洗脸刷牙后过来,闻着面条的香味,开始觉得肚子饿了。

    “妈妈,这是精面条啊。”方圆叹道。

    “恩,就剩这么一把了,今天你还要骑那么久的车子,让你吃了有力气。”方晓琴把筷子递到她手里。

    方圆笑呵呵的接过,吹了吹面汤,美滋滋的吃起来。

    “妈妈,都装了什么东西啊?”方圆指着桌上的三个袋子问道。

    “麦乳精、几块布料、两双解放鞋还有红糖和糕点。”方晓琴道。

    “都带给谁的?”爷爷奶奶和大伯小叔住一起,她先问清楚,免得给错了。

    “你只管带给你奶奶,让她去分配,大家会领她的人情。”乡下的公婆对她一直很好,方晓琴是领情的,现在小女儿也是婆婆在照顾着,每次去乡下,她总是不空手。

    她从口袋里拿出手绢包着的钞票,点了四张出来,“这二十块钱你给奶奶带去,就说是你孝敬她的。”

    方圆推了回去,没好气道:“我自己也有钱,我会给奶奶的。”

    “你还没领工资呢,先拿着。还有,盒子里的钱不能动啊。”方晓琴再次叮嘱道。

    方圆暗自翻了翻白眼,私房钱让妈妈掌握一清二楚真是不好,一点用钱自由也没有了。

    “要不要给妹妹带点东西?”方圆咬了一口面条,抬头看了看她妈,轻声问道。

    “你奶奶不会亏了你妹的,你就放心吧。你不是还给她买了礼物么。”方晓琴指了指方圆鼓鼓囊囊的军挎包。

    她大姐虽然拿了两袋麦乳精给小女儿,她让方圆带去,也不好指明是给小女儿用的,不过她知道婆婆肯定亏待不了自己女儿。

    方圆推着自行车出门的响动,还是把里屋的大毛给吵醒了。

    “姐,你是不是要走了,等等我……”刚从梦中醒来的大毛,惊慌的喊道,传来一阵手忙脚乱的踢踏声。

    “快走,快走,别让他跟上。”方晓琴朝犹豫的方圆挥手。

    方圆骑着自行车滑出了百米后,转头看了一下,方晓琴正抱着穿着背心短裤跑出来的大毛不放手呢。

    她吐吐舌头,觉得有点对不住徐新国小朋友,但还是迅速的踩动踏板出发了。

    清晨的阳光穿过河道边的柳枝,星星点点般洒落在石板道上,清风拂面,带动方圆的黄丝带在风中颤动。

    骑着永久自行车,路过排着长队的卖肉亭,那里像一条灰蓝的小河流,沉寂又热闹。

    很快纺织厂也到了,这是余阳县最大的工厂,有上千号工人,灰色的厂房盘踞在热闹老城区,旁边是县文化宫,每个月末会放映电影,那时人山人海,县里人都往这里赶。

    厂房外面刷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几个大字,被晨光染上一抹鲜活的橙色,虽然是周末,但是厂区前面仍然人来人往,有加班的工人,有住在厂里单身宿舍的职工。

    出了县城以后,道路就比较颠簸,大段的石子路让方圆的屁股都颠疼了,路上碰到的行人,衣着也更为破旧,打的补丁是越来越多。

    七点多的时候,头顶的阳光烫热起来,方圆停车把挂在把手上的草帽戴起来,喝了一口水壶里的水,重新出发。

    越骑路况越差,有些地方还要下车推行,但是看着道路两边那一望无隙的黄灿灿的稻田,方圆心情却轻快起来,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只要不饿肚子,每天有白米饭吃,那就是幸福的日子了。

    方圆从来没有挨过饿,她知道三年困难时期,外省饿死过很多人,z省依山傍水,在前几年的时候,虽然农村人也挖过野菜,主食里杂粮掺得多了些,还有吃米糠的,但没听过有什么人饿死的。

    前几年方圆来乡下的时候,跟着吃过社队里的大锅饭,她发现倒掉浪费的还很多,记得当时爷爷啧啧心痛,叹道不是自家粮不知道爱惜。后来砸掉大锅熔了小锅,按工分分粮到户,爷爷家还能多出粮食来送到县上给方圆他们。

    天空越发湛蓝,土地广袤,空气里也带着一丝清甜,河沟处上方的青草地里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青湾村三个字,不到两小时,就到了乡下老家了。

    有扛着锄头的老汉、有提着泔水桶的妇人,还有牵着水牛的半大小子,在村口看到推着自行车进来的方圆,都好奇的站住打量着。

    进入村子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方圆,站在一圈指指点点的私下窃语,没人敢上前询问。

    “哎呀,你是徐大爷家的二孙女吧?”有一个站在矮土房门口,拿着一块毛巾给孩子搓脸的妇人看见方圆,惊喜的叫了起来。

    方圆笑着点头:“是的,我爸是徐大江,我是他的女儿方圆。……你是二婶吗?”

    方圆回村的次数不多,但是她的记忆力不错,认得出眼前这个妇人是爷爷兄弟家的儿媳妇,她要叫她二婶。

    “对,对呀,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快,我去告诉你奶奶,她家大学生孙女回来了。”她放开儿子,手里还拿着毛巾,就朝方圆爷爷家跑去了,一边走,一边对旁边的人说,“你们不认识吧,这是大江哥的女儿,县里的姑娘,大学生!”

    她似与有荣焉,一路和人说着。

    方圆在后面跟着,脸上微微发烫。

    自行车旁很快聚集了一帮小孩子,有一个淘气一点的突然跳上了后座,方圆差一点因为车子失衡摔出手去。

    孩子很快就被旁边的人揪下去了,但是上来问话的人却越来越多。

    “徐大爷家的孙女,我是你表姑婆,你记得我不?”

    “

    分卷阅读11

    -

    分卷阅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