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风月 作者:海墨墨

    分卷阅读2

    风月 作者:海墨墨

    分卷阅读2

    高雅,人显得很年轻,不像是一个初中生孩子的母亲。

    她与胡台长的离异十分简单:胡台长坦陈爱上了一个女人,实在是难以自拔;林老师说我理解你,成全你。

    就这么回事。

    胡台长获得了自由后并没有立刻同那个女人结婚,这当中似乎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但他不说,林老师也不问,一切任其自然。

    由于学校一时无法解决林老师的住房,大家还在住在一起,林老师非常大度,尽可能不让孩子有离异家庭的感觉。

    坐定后,林老师说,“一起生活了十几年,我当然非常了解他。他这个能力出众,很有才华,自制力很强,也轻易不愿意过分的麻烦别人,连司机都是如此。”

    她举例:有次参加一个聚会,他认为结束可能会很晚,就让司机早早下班回家了,说等结束后自己打车回去。

    再比如:一上车,他就睡着了。我怕等会儿到家一个人弄不动他,就想打电话给邻居,请邻居一会儿到大门口来帮一下忙,话才刚说了一句,他突然就醒了,很清楚地说不用叫人,他完全能够走回去。说完又睡了过去。

    “车一停,不等我叫,他自己醒了,而且同平常一样付钱,找零。付多少,找多少,一点不糊涂,我当时对他还有些佩服。”

    林老师推论说,“如果有人送他回来,那么送他的人可能就是凶手;如果独自一人,他必须能向司机正常付钱,那么绝不可能不清醒到摔下环城渠。”

    东方主编问,“你的疑问,向公安局反映了没有?”

    “暂时没有,如果那样就显得很正式,就是说,当成一个案子来对待了。我目前又缺乏证据。”

    的确,要立案也得有证据,林老师有的只是分析和猜测,这些都不能代替证据。

    还有一点,林老师已经不是胡台长的合法配偶,这不尴不尬的身份也使她有所顾虑。

    所以,请政法系统办的报纸出面,将一切过渡一下,是聪明的举措。

    胡台长的老家在西北,梅江市没有另外的亲人,尽管离婚,确切地说是被抛弃,林老师还是责无旁贷地为他善后。

    我、秦建、东方主编都有些感动。

    东方主编答应在正式立案之前请公安局的朋友以及本报的记者进行一些调查。

    送走林老师,东方主编对我和秦建说,“报社这边就交给你们俩了。”

    现代记者,已经具备了侦查员的素质,在越发达的国家越是如此,何况,我本来就是警官大学毕业的,因为一些原因,才没有到刑侦支队。

    秦建接触此类任务也绝非第一次。

    出了茶楼,我和秦建没有坐车,并排在滨江路上慢慢走。

    中春时节,风和日丽,道路两旁的各色花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而我的心情却是十分沉重,不知是因为林老师,还是胡台长。

    秦建突然开口冒出一句,“胡台长要不是另寻新欢,不会死于非命。”

    我侧头凝视着秦建的双眸,问道,“你也认为这是一起情杀?”

    “直觉吧。男人也是有直觉的。”

    “不,其实还是有依据的。林老师说胡台长一直并未同另外的女人结婚,似乎是有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是个依据。”

    “不错,障碍就是依据。你想想,胡台长已经明告妻子,离婚以实现另外的结合,那么应该是已经同新欢达成协议,否则一个中年男人何至于莽撞至此?”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相约一起离婚,而那个女人没有办到。”我补充道,“不是所有的婚都是那么好离的。”我记得六岁那年,妈妈死活要离婚,爸爸就是不同意,纠缠了许久。

    秦建点点头,“嗯,所以,那个女人的丈夫应该是最恨胡台长的人。要杀害胡台长应该比较容易,比如,埋伏起来,当他路过那个缺口时,将他推下环城渠。”

    我质疑反问,“但是,如果遭遇埋伏,就算是来不及搏斗,至少也是应该喊的呀?”

    搬运尸体时,警方问了周围的居民,没有任何人听到一点动静。

    想要无声无息地杀害一个正值壮年的大汉,仅靠暴力显然不行。

    那么,就得让他的身体处于非常软弱的状态,而且没法喊叫。

    想到这一层,我和秦建的目光闪闪相击,迸出火花。

    次日,我和秦建去见了刑侦支队长冷清风,提请尸检。

    目的:胡台长有没有被人用药物伤害?

    风月那些事

    《法制生活》是政法系统办的报纸,办公地点一直设在梅江市公安局大院内,秦建和冷清风自是相熟的。

    而我和冷清风,又岂是一个认识可以概括的,冷家和我们明家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两家是几十年的邻居,冷伯伯和我父亲原先都在公安系统。冷伯伯比我父亲职位高,年龄大,私底下亲如兄弟。

    冷清风整整比我大一轮。

    听奶奶说,当年爸爸工作忙经常顾不上家,我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十几天,奶奶当时碰巧不在家,是冷清风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忙前忙后,直到我平安出生,奶奶和爸爸都赶到医院,冷清风才离开。

    我六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和爸爸很多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决然和爸爸离婚,跟一个富商到京都市定居。

    奶奶也在那一年去世。

    有一日,我一个人在家里学着奶奶的样子做饭,结果不小心弄翻了开水锅,滚烫的半锅开水全部洒在我的一条腿上,因为疼,我哭得撕心裂肺。正好冷清风来给我送包子,见此情形,赶紧抱起我,冲到水龙头下,开了水冲我的腿,冲了一阵,又从冰箱里取来冰块,在我的腿上来回冷敷。

    后来,我的腿恢复的很好,别说掉皮,连泡都没有起,涂了几天药就好了。

    父亲提上水果,特地上冷家感谢。

    他问冷清风,是从哪里知道烫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的。

    冷清风说从一些杂书上看到过一眼。

    毕竟,一个十七八岁的大男孩,遇事从容,处理得当,实在不像是他那个年纪的人能做到的。

    父亲一直说冷清风是我命里的贵人。

    为了印证这种说法,父亲做了很多回忆,譬如我在街上走失遇上了冷清风,譬如差点被狗咬遇上了冷清风,譬如我发烧,见了冷清风就好了……

    后来,冷清风先是去了京都市的警官大学,后来又出国交流,一晃就是好些年。

    而我,也从一个小女孩,渐渐长成一心思明朗的大姑娘。

    我因为小时候脑子灵活,成绩突出,小学只读了三年,就越级读了初中。初一读完直接读了初三。高中三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如愿考上了京都市的警官大学。

    ---

    分卷阅读2

    -

    分卷阅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