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七零养家记 作者:北佚

    分卷阅读164

    七零养家记 作者:北佚

    分卷阅读164

    温知秋能借着理事的身份在筹备过程中,多和前辈们交流交流、处处私人关系罢了。

    这次大会除了见面的招呼,他都没能跟贾平仄几位说上两句话。可惜,可惜,太可惜了。下次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才是。

    “你这就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罗家和恨恨的暼了他一眼。

    温向平温润一笑,任谁也看不出光风霁月的文人表皮下是一颗惫懒的心。

    温向平在京市待了一个多月,等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

    温朝阳兄妹三个早就放了假,温苏记也停业关了门,一家七口人其乐融融的买年货、炸年食。屋子里尽是温向平带着孩子们亲手贴上去的窗花,还有喜庆的“福”字拉花。或许是因着年龄大了的缘故,温向平对红色喜爱得紧,看着一屋子的喜庆便乐呵不已。

    今年的年夜菜比起温向平甫来之初过得第一个大年夜丰盛了许多。鸡鸭鱼肉摆了满桌,煎炒烹炸、炖汤主食尽数囊括在内。与当初可怜巴巴的土豆炒萝卜、杂粮馒头配咸菜相比,与当初孩子们小心翼翼只怕多吃的满腹心酸相比,如今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幸福。

    苏承祖显然是想到了曾经的苦日子,铁汉也忍不住微红了眼眶,只能不住点头连声夸好。三个孩子都出息,就是才上幼儿园的蜜果儿也经常捧着老师贴的小红花回家来。家里吃穿不愁,万事顺心,女儿女婿也孝顺体贴,当真是再美满不过。

    温向平夫妻和几个孩子都被苏承祖红眼吓了一跳,连忙凑上来安慰,李红枝拍着老伴儿嗔道,

    “你看看你,大过年的掉什么眼泪,不吉利。还是做姥爷的呢,几个孩子都没哭你哭个啥劲。”

    苏承祖也赧了颜,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一口灌下一杯酒,粗嘎着嗓子道,

    “想起以前,觉着这会儿日子好过,感慨一下。没事儿没事儿,都吃都吃。”

    见苏承祖大口吃了几筷子菜,确实不想有事儿的样子,温向平夫妻这才放下心来,照顾着孩子们吃饭。

    除夕本该守夜,但苏承祖和温向平都不是那么重规矩不变通的人,意思意思也就算了,然后将小鸡啄米的三个孩子抱回了各自温暖的小屋。

    “晚安,宝贝。”

    温向平和苏玉秀分别在孩子额上印下一吻,孩子们这才噙着笑意放任自己坠入梦乡。

    等到确定了孩子们确实睡熟以后,温向平又做贼似的,悄咪咪潜入三个孩子的屋里,在枕头下面塞了一个红包进去。

    “就你会做好人。”

    苏玉秀嗔丈夫一眼。给孩子们塞压岁钱还搞得这么神神秘秘,到时候孩子们一惊喜,哪里还记得她和爸妈给的红包。

    温向平温柔搂住妻子,

    “我做孩子们的好人,你做我的也是一样的。”

    话音一落,单脚后撤一步微微屈膝,珍重捧起苏玉秀的手印下一吻,温柔的眼眸令人迷醉,

    “美丽的小姐,愿意施舍给我一点你的好心,与我共度良夜么?”

    饶是看了那么多爱情剧,当切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苏玉秀还是忍不住面上一红。虽然已经是有了三个孩子的老妻老夫了。

    苏玉秀微微扣手,羞涩笑道,

    “好吧,谁让我是一个好人呢。”

    窗外烟花阵阵,炮响如雷鸣,温向平拥着苏玉秀在怀中,却觉得无比安定。看着妻子秀美的睡颜,温向平支着脑袋忍不住看了许久,暗自吐出一口气。

    总算他那些爱情剧和罗曼小说没有白看。

    美好的时间总是一瞬即逝。才从京市回来的温向平在陪家人过了一个春节后,又要再度赶回京市。

    “再有一个月就是交流大会了,场地什么的都还等着安排,哪怕我只是个当下手的,也必须得过去听从差遣。”

    温向平不舍的依次跟三个孩子拥抱亲吻,最后又跟苏玉秀磨蹭了半天。

    苏玉秀将准备好的行李递给他,看着整装待发的丈夫,还是有些操心,

    “这箱子重,要不然还是给你寄过去吧。”

    作家交流会只持续一周,耗费时间的是提前的准备。年前温向平只带了换洗的衣服,轻装简行。现在却还要带着他的书和笔记本子,为交流会做充足的准备。一个箱子下来,温向平只怕提不住,脚会不方便。

    温向平知道妻子的担忧,心中柔软,

    “没关系,正好我火车上也要拿来打发时间。再说了,一路的都是熟人,也会照应照应我的。有罗大哥在,你也不用操心,把家里头顾好,等我回来。”

    苏玉秀只好应了,目送温向平出门的背影又忍不住唾弃自己。温向平对待他的跛脚这么淡然,她总是小心翼翼反而是对丈夫不好。气恼的敲了敲脑袋,苏玉秀按下内心的情绪,招呼几个孩子上学去。

    这次交流会囊括了海内外的华人作家,还有一部分的外国作家,没点水平和成绩也是收不到邀请函的。加上温向平,新周刊共有五位作家要参加这次的作家交流会,且全为作协理事。放眼整个沽市的杂志行业,也只有人民杂志沽市分部能与其比肩。

    许城阳对杂志的人向来大方。五位作家及其责编的来回车票,及路上的一应花销都由杂志出了。而在交流会期间的花销,则由主办方作协负责。

    余老一如既往的笑呵呵,张老则是要不苟言笑些,但也不难相处。还有两位作家也都五十上下,和蔼可亲。从沽市到京市的一天一夜的火车,一行人也算是和谐相处。哪怕在出车站时,温向平疲惫之下微跛的脚步,几人也并没有投以奇怪的视线,仿若温向平的脚和他们没什么两样。

    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作家都对他和善。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家都看温知秋不顺眼。

    虽然温知秋自以这个笔名发表第一篇作品到如今已有六七年,也算资历不浅。然扣除其间潜心学习的两年,再加上温知秋的三大著作,还有一本《格林童话》译本几乎扬名全国,赚的是多少成名作家的数倍,还越过了更深资历的前辈成为作协理事,难免会引来嫉妒。

    但每个作家的肚腹中都有无数个弯弯绕,在交流会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饶有一些人看温知秋不顺眼,也不过是皮笑肉不笑的暗讽几句,从来没撕破脸皮过。温知秋也就冒充人傻耿直,一概当听不懂。反倒让找茬的人自己咽了口老血回去。

    前来参加交流会的作家都住在作协提供的住所,是间高级酒店,两人一间。温知秋便和罗家和住在了一处。

    也有一人一间的,只不过,就不是温知秋这种后辈住的起的了,更多的供给了像贾平仄、史仁这样的大家。

    酒店的装潢,尤其是服务比起前十年来说要好了不少。温知秋每天忙完回来,点一杯红茶

    分卷阅读164

    -

    分卷阅读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