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

      听高淮提及陈矩两个字,林延潮不由脚步一顿。
    林延潮自穿越之后,虽说有过目不忘这个天赋,但是对穿越前的事,却并非能够过目不忘的。
    比如穿越前,林延潮兴趣使然,看过明史,神宗实录,但是穿越后明史的内容却记得不多。
    所以说林延潮要将整部明史背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明史,神宗实录在手,林延潮以后官场仕途,就好比看着攻略打游戏一般。
    虽说不记得了,但林延潮近来读史,读书,涉猎典籍时,比如看到一个人名,有时会将这个人在明史上的事迹,竟偶尔给‘回忆’起来。
    比如上一次,林延潮为了救张居正,提前让张敬修他们将自己以往给张家的投书都还回来,那就是林延潮突然记起自己看过明史时,严清传里那么一段记录。知道皇帝后抄家后,有乱翻大臣书信的习惯,所以未雨绸缪。
    而现在高淮提及陈矩,却一下子令他记起这个人来了。
    在明史里,这人可是日后的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的人物,比张鲸,高淮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厉害。
    若能得此人为政治盟友?
    林延潮不由思量,当下道:“陈矩正在哪里?”
    高淮道:“他奉了圣命,要先去苏州府太仓见荆石先生,再转道来河南。”
    荆石先生,就是王锡爵。
    对于王锡爵,林延潮虽从未见过他一面,但翰林院里满满都是这位哥的传说。
    此人与申时行,余有丁都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
    会试时,王锡爵第一,申时行次之,殿试时,申时行得了状元,王锡爵为榜眼。
    后来王锡爵也担任过天子讲官,天子对王锡爵的器重信任,不在沈鲤,申时行之下。
    当然王锡爵开罪张居正后回家了,天子三请五请要王锡爵出山辅政,而且开的价码,正是位极人臣的内阁大学士。
    但是王锡爵以服阕未满的理由,数度拒绝了天子。
    王锡爵恪守礼法,数度拒绝内阁大学士的延揽,每拒绝一次,反而声望更隆重了一次。朝堂上清流对王锡爵也很敬佩,认为论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人出王锡爵左右。
    现在满天下的官员,读书人都希望他能复出入阁,执宰天下,所以王锡爵实可以称得上身负时望。
    二月的江苏太仓,已是春风度来,万物复苏。
    太仓自元开漕粮海易后,已成万家之邑,弘治十年时,苏州府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太仓之地,人物锦绣,大官名士层出不穷,民间也是读书成风。
    王锡爵居所就在于太仓城城厢,王家乃簪缨之家,宅院气派非凡甲于太仓。
    这一日两顶轿子落在王宅门前,轿帘一掀。
    一位气度清贵的老者走下了轿子,此人正乃当今文坛盟主王世贞。
    王世贞也是太仓人,另一顶轿子坐着则是他的弟弟王世懋。王世懋也是当今名士,进士出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擅诗文,只是名气不如其兄。
    太仓王氏,若叙渊源乃琅琊王氏支属,放在晋汉时那就是顶级门阀,到了明时,太仓王氏也以衣冠诗书著称于世。
    而王世贞,王世懋就是其中翘楚,而王锡爵则与这兄弟二人同姓不同宗,他出自太原王氏,也是昔日五姓七族高门。
    王世贞,王世懋二人抵时,王家下人立即通报,不久王锡爵之子王衡出迎。
    王衡生于其父中榜眼时,当年张居正夺情时,王锡爵恶心了张居正一把。
    王衡作了一首和归去来辞,请他父亲回家。王锡爵当时拿着儿子的手书,对众翰林同僚说,吾不归,将为孺子所笑。
    当时王衡不过十四岁,已是名满天下,并以诗文著称。
    王衡持后辈之礼见过王世贞兄弟二人后,王世贞对他弟弟一面介绍,一面调笑着道:“此王家之千里驹,可惜其父名气太大,才华为门第所掩。”
    王衡闻言笑了笑道:“这么说,世伯的公子,也与我有一般之苦恼了。”
    王世贞二人都是大笑。
    王世贞负手道:“犬子焉能与你相较,当世后辈才名与你并称者寥寥无几。”
    王衡笑着道:“余子也就罢了,不知世伯眼底,小侄比你的门生林三元如何?”
    王世贞闻言笑而不语,王世懋知王世贞不说的意思。不过他不忍拂同乡青年才俊的面子,当下道:“林三元的诗文,一定不如你的。”
    王衡点点头也不谦虚,王世贞道:“汝父何在?”
    王衡答道:“正在见一位老友,两位世伯这边请。”
    说着王衡将二人引至后院。
    这王家的宅子很大,江南园林嘛,山水萦绕,亭台楼阁,仿佛如人间仙境。
    王衡带着二人来至一处碧湖边。
    但见春风吹拂湖面,湖旁雅轩里四面帘子高高挂起,山水亭湖之间,但见王锡爵穿着素净的道袍,发髻用木簪定住,正在雅轩里烹茶待客,好似神仙中人。
    王世贞,王世懋望去,但见王锡爵高坐上席,而来客虽坐于客位,但居卧如常,丝毫也没有顾及尊卑的意思。
    王世贞不由问道:“这来人是谁?居然可与荆石公平礼?”
    王衡冷笑道:“听说是海盐来的举人王文禄,但因为是家父故友,故而才这般托大。”
    王世贞道:“荆石现在虽是在家守制,但当今天子是要招其入阁。服阙之后,即身居揆地,纵然来人是他旧友,如此也非礼也,传出去恐为官场中人笑话。”
    王世懋摇了摇头道:“我却以为荆石大有古风,此乃老友穷达之不拘套者。”
    不久来客告退,王世贞二人来至轩中,王衡离去。
    三人见礼后,各自入座,说说笑笑谈及旧事。
    正在这时,王衡又来至轩里道:“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南京礼部郎中李三才在门外求见!”
    王世贞知李三才乃是王锡爵的门生。
    而且不是一般的门生,王锡爵曾数度对外人说过,自己这么多门生里,以李三才最为得意。
    王锡爵对李三才的器重,就犹如申时行对林延潮的器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