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

      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3

    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3

    一边度过了关氏的百日祭、祖父关老爷子的百日祭,又过了腊八节,吃了腊八粥。腊八过后,照秦家历年的规矩,几位在秦家寄宿的学子就该告辞离去,与家人团聚了。通常他们要等到正月结束,才会再次返回秦家读书。

    不过,秦老先生早就跟妻子牛氏商量好了,明年开春后便要往大同二儿子家走一趟,把休何氏与过继梓哥儿的事给料理了,因此便嘱咐了几个学生,明年开春后暂不必过来,等到他们夫妻从大同返回再说。不过,这几个学生在秦家也读了几年书,明年的县试、府试与院试,都可以下场试一试了。他们回家后应该专心备考,不回来上课也没关系。

    三名学生先后告辞离去,其中胡坤家住得最远,又没有代步工具,走得是最早的,但有秦家为他置办的棉衣,倒也不必担心路上会受冻。

    第二个离开的是于承枝,他家在绥德州城北面的四十里铺镇,家境尚可,到县城里雇辆车,再找个伴当在路上做保镖,就能回去了,也没什么为难的,年年如此早已习惯了。

    最后走的是王复林,他家就在县城里,离得最近,与秦家关系也最密切,倒落到了最后,似乎想要抓紧时间,多向秦老先生请教些问题,还写了几篇时文,让秦老先生帮着批改。他明年是一定要下场考试的,有堂兄王复中珠玉在前,若是考得不好,未免丢脸,因此他心中总有些七上八下。不过秦老先生很淡定,认为他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县试、府试应该是没问题的,倒是院试中不中,尚在两可之间,还要看他的运气,所以给他布置了些功课,让他在年节里多温习,把短板给补上,中秀才的把握就更大了。

    秦老先生这二三十年里不知教出了多少个秀才、举人。他这么说,王复林就觉得心定了许多,也能安下心来温书了。这时候,他父母打发了家中下人来接他,连马车也一并带了来,他就笑呵呵地带着行李,告别恩师、师母以及小师侄女桑姐儿,还有书僮浑哥等人,往回县城的路上走去。

    进城后,他经过西街时,看到珍宝阁门口有人在闹事,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一时好奇之下,就叫家里下人去打听。那下人回来后报说:“是珍宝阁的小李掌柜卖了幅画给一个官,好象是新装裱过的,没裱好,出了差错,那个官的管家带人打上门来了,叫他赔钱呢。听说那是幅古画,值上千两银子的,小李掌柜赔不出来,被人把店都给砸了。”

    王复林分明记得,这小李掌柜曾经到秦家去过,求恩师出手装裱一幅画,后来不知怎的,就没了下文。如今听起来,似乎他去找别人装裱过了?王复林心中暗哂,道这小李掌柜放着能人不求,倒去找些不知哪里来的匠人胡为,有这个下场也是活该。

    王复林冷笑几声,就把这事儿抛开,自行回家去了。他家的马车与另一辆马车擦肩而过,他瞧见车辕上坐着的车夫穿着气派,恐不是一般人家的仆佣,心里还嘀咕一句,但也没放在心上。

    那车夫赶着车穿过街道,对那吵杂的珍宝阁视若无睹,等出了城,才对车里的人道:“金管事,咱们这就出城了,您确定是三老爷家是在县城西北方向没错么?”

    车厢里的金管事回答:“平四爷亲口说的,那是他的家,难道还能有错?”

    第四十九章 故人

    送走了所有学生,秦家大宅一时安静了许多。不过对于秦含真来说,日子还是照样过,并没有什么区别。

    王家下人驾车来接王复林的时候,顺道把他家送给秦家的年礼捎来了。因为王复中的关系,王家每逢年节给秦家送礼,都是秦老先生门生中最重的一个。今年秦家虽有丧事,但王家还是送了厚厚一份年礼过来,当中还有王复中特地命人从京城捎回来的物事,因此秦家也不敢轻忽。虎伯与虎嬷嬷两人亲自出面清点,报到了秦老先生夫妻二人面前。

    这时候,秦家祖孙三人都窝在正屋暖阁里。不用教导学生,秦老先生也乐得享清闲,便窝在老妻身边说话。孙女秦含真坐在炕桌后面,学习辨认五谷。这是《三字经》里的内容。秦老先生担心孙女儿只会背书,却不会认五谷,还特地取了实物来给她看。

    秦含真抱着一只本地出产的三层白瓷九子攒盒,一样一样的辨认着里头的农产品标本。三九二十七,这套攒盒足有二十七格,每格都放有一种农产品。

    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类植株,全都是晒干的标本,放在最上一层攒盒里。她认得稻和麦,另外三种就不熟悉了,况且每种农作物还有不同的品种。当然攒盒里并没有将这五种谷物的所有品种全部收录齐全,只是包括了米脂周边地区常见的庄稼种类而已。有这些标本在,又有祖父大人讲述这几种粮食的特点,以及用它们做成的常见食物,秦含真没费什么力气就记住了这些知识。

    当然,标本也不仅仅是植株标本而已,还有加工过的半成品,比如各种籼米、粳米以及众多豆类等等,统统放在第二层的攒盒中,这些东西要辨认起来就麻烦多了。不过对于出身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的秦含真而言,这都不是什么难事。她倒是对着最底下那层攒盒里的几样农产品颇感兴趣。

    这一层攒盒并未放满,摆放了花椒、辣椒以及几种她不认识的作物。据牛氏介绍,那几种作物分别是食茱萸和小茴香。秦含真不知道食茱萸是什么东西,不过听牛氏所言,应该是一种辣味调味品,同时也是一种药材,一般在南方比较常见。在西北,还是用花椒、秦椒和小茴香等比较多。

    秦含真闻了闻小茴香,心想这不是孜然吗?心里暗暗一喜。看来以后要是想吃烤肉,就不愁没有调味品了。不过秦椒又是哪一种?

    对于秦含真的问题,牛氏只指了指那一小格鲜红的干辣椒:“就是这个呀,这是凤翔府(今宝鸡)出产的秦椒,平日用来做辣子是最好不过了。只是价钱不便宜,咱们家也不是时时都能买到。你祖父如今不许我吃这个,索性连这一项采买都给抹了,说是要等我彻底好了再说,真真气死人!但凡是辛辣的作料他都不许我吃,可大冷的天里,不吃些辣东西,如何御寒呢?”

    秦老先生只是含笑看着妻子发嗔,并不说话。反正他已经发了话,全家上下不会有人胆敢违令的,就连牛氏本人,其实也不过是趁机撒撒娇而已,心里是知道轻重的。

    秦含真盯着那几个干辣椒,并没有多加理会祖父母再一次的打情骂俏。她依稀记得,辣椒是明朝时传

    分卷阅读73

    - 肉书屋

    分卷阅读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