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

      锦堂香事 作者:浣若君

    分卷阅读126

    锦堂香事 作者:浣若君

    分卷阅读126

    子剜掉, 再洗干净了, 半生半熟, 给葛大顺背着路上吃。

    院子里, 葛大顺在刷马鞍,检查马蹄铁,忙忙碌碌。而张氏就在他身旁, 叽叽呱呱的问着:“你这一趟去河西,究竟是跟谁一起去, 能赚多少银子?”

    葛大顺怕张氏要撒泼,一直都没敢说自已在罗家酒肆作工,只道:“仍是齐家商栈,走一趟能有十五两银子。”

    张氏掐指算了算, 要真有十五两, 这一趟够值的。

    本来,今天俩夫妻不吵架, 还挺顺心的。

    这时候, 屋子里的葛青章忽而说道:“爹, 下个月书院开学,山正说得一次交足了束侑才行。”

    张氏果然怒了,指着葛大顺:“齐家还欠着你至少五十两, 要回来了不曾。”

    葛大顺不敢说齐梅都下了监牢,账也成了烂账,应付道:“我会想办法追的,你莫要催我。”

    葛青章又道:“齐梅不是下大狱了,爹那工钱,怕是要不回来了吧。”

    真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张氏一听就怒了:“早叫你早点儿讨早点儿讨,你个窝囊废,白张了一杆个头儿,这银子要不回来,我的青章咋上学,娃们吃啥?”

    屋子里,葛青章两只眼睛只在书中,过了片刻,翻了一页书。

    葛小婉依旧剜着土芋上的芽子,眉都不抬一下。穷人家的孩子,早都习惯于父母为了银子,为了粮食而争吵了。

    不一会儿,外面的葛大顺和张氏打了起来,于是另外几个更小的妹妹都从炕上坐了起来,竖起耳朵,像受了惊的兔子一般听着。

    最终,只听葛大顺嗷的一声叫。

    张氏把葛大顺推翻在院子里,咯嚓一声摔断了他的左臂骨头。

    屋子里的葛青章,带着几个妹妹,就哪么竖起耳朵的听着。

    葛青章掏了几角零碎银子来,对小婉说:“照这样子,爹明儿是去不了口外了,我得去帮爹走驮队去。这些钱,小婉留着,明儿给爹请郎中用。”

    小婉相貌与青章一般标致,比他还娇秀,毕竟姑表姐妹,生的颇有几分像锦棠,接过银子,默默的点了点头。

    穷人家的孩子,早习惯于这种艰难生活中无望的喘息,不闻不问,埋头闷眼过日子的。

    *

    次日一早,锦棠仍是道姑发髻,扎腿长裤短衫儿,打扮的跟个小书童似的,牵着马,背着行囊,就在渭河桥头等着。

    康维桢与葛牙妹俩个一起送她。

    虽说如今还不显怀,葛牙妹毕竟心中有亏,衣服已经穿的格外宽松。站在桥头上,一会儿摸摸锦棠的耳朵,一会儿又拽拽她的衣襟。

    “你回去躺着,我送她不是更好?”康维桢柔声说道。

    女儿在,葛牙妹不甚好意思,悄声道:“昨儿足足躺了一日,腰疼。”

    “可是床太硬的缘故,今儿我再拿两条蚕丝褥子回来,给你垫着?”康维桢又道。

    因天麻亮,路上没人,这俩人才敢站到一处。葛牙妹不着痕的往外挪着:“不是床的事儿,你也别费心了……”说着,她干呕了两声,吓的康维桢如临大敌,七尺高的男人,伸着两只手,又不知该怎么办,断然道:“听话,快回去,许是河风吹凉了你,锦棠还是我送的好。”

    “中午想吃什么,我从酒楼调厨子来,替你做?”

    “什么也不想吃,你行行好儿,快走吧。”葛牙妹叫康维桢缠的没办法,哀求道,语气很是不好。

    锦棠往外翻着白眼儿,恨不能隐形了去,她还从未听葛牙妹如此低声下气,但又坚决的,在一个男人面前撒过娇。

    她和罗根旺,要么就是骂,要么就是拿孩子说事儿。她永远强势,但又带着些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怨恨,而罗根旺表面唯唯喏喏,却于低声下气中,用消极来对抗,气的葛牙妹火冒三丈,偏拿他没办法。

    黎明清朗的河风中,康维桢忽而低眉一笑:“好好,我走,我此刻就走,中午,新床和厨子就来了,你要怕要说事非,我就从地窖里出粮砂的地方进来即可。”

    葛牙妹依旧扭着头,等康维桢走了,又回过头来,痴痴儿望着他的背影。忽而回头,见锦棠唇侧两只米涡儿,笑嬉嬉的望着自己。葛牙妹翻了个白眼儿:“也还是孩子,赶都赶不走,是够气人的。”

    锦棠上辈子也怀过孕,可没人如此细心贴意的照顾过。

    怀了孕的妇人,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照料,毕竟不过孕吐,也非是什么大病。但更多的,是那种在乎感吧,有个人在乎自己,围在身边,问句可舒服,可难受,可要躺着。

    锦棠上辈子,也就劳林钦这样照料过。她笑了笑,并不作声儿。

    *

    清早天麻麻亮,等了许久,才见有人骑着匹马得得而来。

    锦棠老远就招着手,唤道:“大舅,大舅。”

    待来人走近了,她才发现来的居然是葛青章。穿着行路人的短打,戴着斗笠,绑腿扎起,一张秀致白净的脸,倒是跟个少年游侠一般。

    葛牙妹一听说葛大顺摔断了手,去不得,得葛青章陪着锦棠一起去,断然就道:“这不成,我还是找康山正,让他来调人,陪着锦棠一起去吧。你也不过个小孩子,跟着锦棠两个出门,这我不能放心。”

    葛青章这些年,但凡学里有假,一直跟着葛大顺一起走口外的。

    他道:“康家的人不是带着高梁、酒曲和老酒,从大路提前已经出发了吗?锦棠要走捷路,哪条捷路上常有匪徒出没,若是行人还罢,要是一整个商队过,很容易叫土匪盯上的。”

    葛牙妹望着这一大一小俩孩子,颇不放心。

    葛青章笑着拂干净了马鞍,对葛牙妹说道:“姑就放心吧,我们不过两个年青孩子,身上又无钱财,一般没什么人会盯着的,我也绝对,赶一月之期,把她给你送回来。”

    锦棠也知葛家麻烦事儿多,葛大顺和张氏动不动就上手的,暗中猜测,只怕昨夜里家又闹了不太平,为着他的脸面,不好多问,而且日子渐渐儿耽搁,她怕林钦会有危险,不得不走,遂也是安慰葛牙妹:“青章又不是没走过口外,您就放心吧,我们都不是孩子了,会及早回来的。”

    葛牙妹到底不放心,跟着俩孩子的身影跑过了桥,一遍遍的叮嘱饭食,叮吃夜里住宿,送了五里又五里,直到实在送不得了,才止步。

    俩马而并,驶了一段儿,葛青章忽而伸手,遥遥递了一把东西过来。

    锦棠接了过来,白白的,新鲜的甜杏仁儿。

    渭河县的杏子五月才黄,这时候杏子都还是青的,不过这时候的甜杏仁儿油份不多,又脆又甜,是最好吃的时候。

    锦棠接了过来,剥下白白的皮来,往嘴里丢了一枚,格外的清脆,还带着一股晨起的露水味儿

    分卷阅读126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