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七零年代美滋滋 作者:寒小期

    分卷阅读3

    七零年代美滋滋 作者:寒小期

    分卷阅读3

    老邻居,唐婶儿对人闺女倒是挺喜欢的,可她不想跟李家婶儿当亲家。不过,妇女主任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她就打算回头琢磨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把这事儿给推了。

    结果,她还没吱声,就被李家婶儿突突了一脸。

    李家婶儿提了两个要求,要“三转一响”和“三十六只脚”。

    “三转一响”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十六只脚”是成套的家具,包括木桌、大衣柜、五斗橱、大木床、夜壶箱,再加上四把椅子。

    听到这两个要求,唐婶儿也懒得再找借口了,直截了当的说,自家庙小,供不起大佛。

    也就是因着这个事儿,两人结了点儿梁子。

    时间一晃这都一年了,唐婶儿的儿媳妇儿进门了,可李家闺女还没嫁出去,毕竟他们这儿是小县城,哪家能凑得起这许多东西?就算凑得起,只怕也都跟唐婶儿一样不乐意摊上这种亲家。

    平常吧,两人就算见了面,一般也装作没瞧见。可今个儿不是例外吗?一想到跟自己不对盘的唐婶儿费劲千辛万苦,居然找了个乡下儿媳妇儿,李家婶儿想都没想就走上前来,打算好好落落一番,却忘了人家儿子好歹娶了妻,她家闺女已经因为她的高要求,到现在还没个着落。

    虽说有了这段小插曲,可婆媳俩倒是并不在意。唐红玫是还没弄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唐婶儿就更简单了,瞅着李家婶儿涨红了脸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她这心里比喝了蜜都甜。

    因为县里不大,婆媳俩只逛了半个上午,就差不多把县里各大商店都转了个遍儿,等瞅着快中午时,才慢慢悠悠的往回赶。

    家里唯一上班的许学军是三倒班的车间工人,今个儿上的是早班,得下午两点才下班。因此,唐婶儿往日里都会晚点儿做饭,跟儿子一道儿吃,毕竟她一人吃饭也没啥滋味。

    如今,儿媳进了门,唐婶儿把这事儿一说,作为儿媳的唐红玫自然不会反对,一家子坐到一起吃饭才有滋味。

    ……

    嫁人头一天,唐红玫其实还有些迷迷瞪瞪的,第二天总算缓过神来,又跟着婆婆跑了半个上午,等下午许学军回了家,一家子用过午饭,小夫妻俩被婆婆赶到了小屋里,她才无比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嫁了人。

    “妈说,咱们明个儿回门。”面对这个已经成为了自己丈夫,可又还不算太熟悉的男人,唐红玫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

    事实上,许学军比她更紧张,哪怕昨个儿夜里他俩已经成了夫妻,可因为他昨天灌了两杯酒,脑子里晕晕乎乎的,压根就没记着事儿。这会儿,瞧着跟自己并排坐在床沿上的小媳妇儿,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唐红玫等了老半天,才等来了一句“嗯”,要不是她早就知道自家男人是个锯嘴葫芦,加上她本身也不是爱使小性子的人,只怕这新婚第二天,小夫妻俩就该闹别扭了。

    好笑的瞧了眼脸比自己还红的许学军,唐红玫忽的不紧张了,笑着开口说起了明个儿回门的事儿。

    “我家里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爸是家里的老大,爷奶都跟着我爸妈住。我呢,上头俩姐姐,都已经嫁出去了。大姐嫁到了别的地儿,家里孩子都还小,明个儿应该不会特地回来;二姐倒是离得近,估摸着能瞧见。我底下还有俩弟弟,都在上初中,正好明个儿学校放假,到时候你就能瞧见了。”

    许学军几乎是小媳妇儿说一句,他就点下头,看着倒是听得很认真。

    其实,正如唐红玫说的那样,她娘家的情况许学军是知道的,多半人也是见了的。尤其是她爸和她叔,特地跟着介绍人来过县里,把他家里外都瞧了一遍,又仔细打听过了,才松口同意的。

    乡下姑娘嫁到城里是福气,可当长辈的,当然还是希望自家女儿能够幸福的。

    当时,许学军没有吭声,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会对小媳妇儿好的,让她过上好日子。

    好日子不光是说说的,还得落到实处上来。

    就现阶段而言,许学军能做的事情很少很少。他们家吧,到底早些年少了个顶梁柱,就算唐婶儿干活麻利,厂子里也是能帮就帮,这家底还是薄得可怜。再就是娶媳妇儿这事儿了,哪怕上头再三强调,要破除封建迷信,该给的彩礼还是得给,不然谁家闺女愿意嫁?

    唐红玫娘家还算是厚道的,考虑到闺女是嫁到城里享福的,自家跟唐婶儿她娘家又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只要了二十斤米面并十块钱。当然,这个钱是不会叫唐红玫带到婆家的,不过唐婶儿特地攒了布,依着唐红玫身形做的新衣裳倒是叫她穿着过来了,比起那狮子大开口的李家,确实不赖。

    想着明个儿就要回门了,唐婶儿是半点儿没闲着,她知道儿子不大通人情世故,有些事儿就得她这个当妈的来做。

    这几年还算是风调雨顺的,乡下地头在收成方面比前些年好多了,可这年头买点儿稀罕东西都得凭票,她就琢磨着,给带点儿要票才能买到的好东西。

    瞅了眼房门紧闭没啥动静的儿子儿媳那屋,唐婶儿进了厨房,打开了靠墙搁着的橱柜,里头除了锅碗瓢盆外,还搁了不少其他东西。

    大半篮子的地瓜干,两包花生瓜子,一包木耳,还有两包早先备用的硬水果糖……

    唐婶儿先是把硬水果糖拿了出来,买糖是要糖票的,而糖票这东西就连县里都不是每个月都有的,算是稀罕物件。

    瞧了瞧手头上的礼物,唐婶儿觉得还是不太够,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她咬了咬牙,把珍藏着舍不得吃的水果罐头拿了出来。可别小看了这水果罐头,绝对是上档次的礼物,拿出去,送礼和收礼的都觉得体面,更别提她珍藏着的还有罐头里面比较罕见的山楂罐头。

    等小夫妻俩从屋里出来后,唐婶儿已经把明个儿回门要用的礼物备下来了。其实,像这种情况,假如能弄到烟酒就更体面了,可惜许学军并不抽烟喝酒,厂子里偶尔有发烟酒票,一准儿被老烟枪、老酒鬼抢了先。

    光备了礼还不算,唐婶儿还有话要叮嘱。

    “红玫啊,我也懒得同学军说了,横竖说了也没用,答应得再好,回头他还是嗯嗯啊啊的,就不费这个劲儿了。我同你说,这些是给你带回娘家的回门礼,早些时候备酒席费了些,这个月肉店又没开门,照道理,怎么说也该叫你割块肉回去的。咱们就先这么着,等正月初二那回,我提前想想辙儿,看能不能多弄点儿票来。”

    唐婶儿依稀记得亲家公是抽烟的,不过乡下地头抽的都是自家卷的烟,至于酒,稍微上了年纪都爱喝,像她娘家兄弟每回见了酒,那眼神儿,锃光瓦亮的,比家里这大灯泡可亮堂太多了。

    “妈你

    分卷阅读3

    分卷阅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