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作者:席祯

    分卷阅读114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作者:席祯

    分卷阅读114

    头,岔开话题道:“差不多快下工了,咱们把柜子擦了、桌椅消毒了吧。”

    许丹听了一阵哀嚎:“又擦啊,前天昨天不是才擦过?天天擦有必要嘛。”

    “饭一天三顿也没见你少吃啊。”清苓堵了她一句,哼着革命歌曲,出去打水洗抹布。

    许丹想死的心都有了。

    清苓快手快脚地搞干净包干区卫生,张有康已经收拾好医药箱在等她了:“你去趟书记家,让你邓婶子别开火,我去看看书记在不在办公室,今晚请他们俩口子上咱们吃。”

    清苓心里纳闷,却也没问什么,扛起师傅的医药箱,先去了书记家。

    邓梅正准备做晚饭,听清苓一说,心里有了谱,笑着道:“那我把家里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过去。”

    说是收拾,其实提了一坛酒,还有半条五花肉,喜笑颜开地来张家。

    “来就来,咋还提东西。”张奶奶佯装生气地虎下脸,非要邓梅把酒和肉提回去。

    “婶子,您听我说,这酒是我学二嫂酿的,老向在家也是天天一碗。大伙儿坐一起,更应该热闹热闹。至于这肉,本来就是准备晚上烧的,放到明天没准就馊了,拿过来大家还能吃上一口,别嫌少就行。”

    “下回可别这么见外了,不然不敢请你们来了。”张奶奶说道,见清苓蹲在井边洗菜,想起向二家还没去,忙让清苓搁下手里的活,去邀向二俩口子。

    清苓这才意识到,今晚的聚餐,多半是为了她和向刚的婚事。

    可对象才处这么几日,就谈婚论嫁会不会太快了?

    “快啥呀,我那外甥女,上个月才说亲,下个月月初就结婚了,秋收多了个劳动力,我大姐高兴得跟捡到钱袋子似的。”

    向二婶看穿清苓的心思,挽着她的手,笑着宽慰,“女人迟早要嫁人,遇到合适的就该迅速抓牢。否则过这个村没那个店,后悔也来不及咯。刚子那人我们看在眼里,是个稳重靠谱的,嫁过去一定美满。”

    清苓懵懂地点了两下头。

    其实,她内心觉得很幸运了,嫁人前还能和结婚对象私底下接触。即便不能面对面交谈,但借着书信往来,也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

    了解越多,越发觉自己的幸运。

    身边的未婚姑娘,譬如许丹,再譬如冯美芹,字里行间对未来夫婿的想往,不就是向刚这样的类型么?

    ——钱财都交由媳妇打理;媳妇花钱只有支持没有反对;媳妇喜欢的竭力做到、媳妇讨厌的竭力戒掉……

    细细一数,发现向刚十条里稳占九条。

    该知足了啊。

    摸摸发烫的耳根,清苓甜滋滋地想。

    两方的媒人都坐下来,张有康牵头,将向刚的意思转达了一下:“刚子的结婚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还说部队分派福利房,结了婚的能优先分到一套两居室房子,所以特地来信跟咱们商量,想在腊月前腾出几天假,回来一趟把证领了。喜酒放到过年,正好农闲,大伙儿都有空,热热闹闹把婚礼办了。”

    邓梅率先响应:“部队这么好,结婚还给分房子?那当然要赶在分房前领证了。婚礼放在过年办也好,肉菜、口粮都充裕,不像开春那会儿青黄不接的,想吃口肉都难,更别说办席面了。”

    第129章 下聘来了

    向二婶也赞同。

    大伙儿一致通过,张有康举着酒杯乐呵呵地说:“成!那这事就这么商定了,回头我给他去个信,好让他安心。这孩子,人在部队心在家,生怕我们几个大人不着急,把他的婚事延到年后去,巴巴地来信催……”

    “哈哈哈……”

    清苓被笑得两颊飞霞,借口去灶房给大伙儿盛饭,掩面遁走。

    不管怎么说,腊月前领证、除夕前结婚这两项计划,于这天晚上正式搬上日程。

    喜宴日子一敲定,彩礼、家具等结婚一应物什,都要备起来了。

    农村里结婚,时兴敲锣打鼓传喜讯。

    尽管没有真的敲锣打鼓,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做为名义上的阿奶——舒老太也被通知到了。然而她依旧咬定要那么多彩礼,且必须归她老舒家所有,结婚时不能带回夫家去。

    谁理她呀!真当她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

    又不是离了老舒家就没人坐高堂了,还有个正经师傅在背后做她坚实的后盾呢,清苓一点也不怕舒老太的威胁。

    打嘴炮谁不会?有本事上门抢啊!

    正是严打的时候,敢动手,分分钟送她去牛棚陪儿子!

    舒老太再凶悍,也就是一张嘴皮子厉害。真要动刀动枪,绝壁是不敢的。

    何况这段时间刘巧翠心不在焉,不知道在算计什么,和舒老太不那么齐心,为点家务活,婆媳俩能从早上吵到晚上。舒老太实在没心力来插手管孙女儿的婚事。

    清苓乐得耳根清净。

    考虑到两家的父母都没了(向刚那个落跑的娘,被大伙儿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张有康和两方媒人商量后,给向刚去信,彩礼钱不用多,随大流发个百八十元也行,但男方应该准备的新床、新家具必须到位。不能这边领证办喜宴了,那边连个像样的婚房都没有。

    至于城里头结婚流行的三转一响,能凑两转、三转当然好,手头实在拮据,缝纫机必须有一台。其他的,等婚后日子慢慢好过了,小俩口自己再添也成。

    事实上,这根本不用老大夫说,向刚早有准备。

    彩礼发了两百六十六,不包括托书记物色人帮忙做家具的木料费和给清苓买衣裳的行头费。

    另外,特地来信说明:三转一响除了收音机暂时有点困难——因为他答应了社长、书记要先给公社弄几台,自家的只能等以后。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定会准备好,腊月前保证发过来。

    向刚的汇款和信件几乎同时到达,张家二老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尽管应徒儿的要求,放低了彩礼条件,但身为女方的长辈,谁不希望闺女风风光光地出嫁?

    通过这一点,大伙儿对向刚更满意了。

    张奶奶笑呵呵地把两百块钱交给清苓:“刚子特地交代,这是给你买衣裳鞋袜的。等忙完秋收,让你邓婶子陪着去趟省城。供销社不卖成衣,布匹花色没省城的百货商店多。我让老头子给岳军去封信,约好时间,你们俩结伴去省城住两天,让岳军媳妇陪你们好好逛逛百货商店。正好把我让她买的被面、被夹里带回来。棉花一打下来,就该缝喜被了。”

    嫁妆寒碜不打紧,但被子是一定要的。

    老俩口一早就商量好了:徒儿结婚用的八铺八枕,由他们出。

    八铺指的是四垫四盖,垫被不需要被面、夹里,只需把棉花弹得松松软软的就行。盖被就考究了,不仅要有条

    分卷阅读114

    分卷阅读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