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男主貌美如花 作者:紫月纱依

    分卷阅读61

    男主貌美如花 作者:紫月纱依

    分卷阅读61

    确,拓跋秋的胃口太大了,远超皇帝的心理预期。

    拓跋秋派来的使者一直在催,皇帝却是迟迟拿不定主意,就在局面陷入僵持的时候,难得同仇敌忾站在同一阵线的太子和大皇子又出事了。

    先是七皇子向皇帝告密,说大皇子背地里行巫蛊之术,画圈圈扎小人诅咒太子。

    巫蛊乃是大罪,皇帝闻讯震怒,当即命人搜查了穆王府,结果真的搜出了刻有太子生辰八字的桃木小人。皇帝盛怒,马上让人夺了大皇子的兵权,把人软禁起来。

    若说大皇子有争位的心思,他诅咒太子也就算了,可他明明没有,何必做这样的无用功。大皇子的舅舅张九原立即帮他喊了冤,理由非常充分,直指大皇子是被人诬陷的。

    七皇子的母亲王贤妃是太子的姨母,在多数人的眼里,七皇子和太子是同一阵营的。张九原的话无疑是将矛头对准了太子,认为是他故意栽赃大皇子。

    皇帝似乎觉得张九原的话有道理,又把太子软禁在了东宫,不许和任何人联系,同时他也没有放出大皇子,朝野上下一片慌乱,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真是涉及巫蛊,哪是软禁这么简单,起码也得是圈禁,而且大皇子和太子都没被废,只是暂时失去人身自由,可见皇帝对儿子还是心软的。

    陆昊和顾萝私下讨论,觉得巫蛊不过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皇帝怕了,不想打了,他要答应拓跋秋的条件和乌雅人议和。

    第043章 议和

    太丨祖皇帝顾修建国时, 盛宁王朝的领土东临大海,西到格桑高原,北至大漠,南抵云苍山脉,是中州大陆当仁不让最强大的国家,真真正正做到了天丨朝上国,万国来朝。

    此后的太宗、世宗、高宗三朝,盛宁王朝的国力都很强盛,哪怕北方的主要对手从铁勒人变成了乌雅人, 可长达百余年的时光里,无论是铁勒人还是乌雅人,他们的足迹都不曾越过星宿川。

    顾修曾经说过, 顾家的皇帝绝对不能躲在士兵身后,他们的血统和骄傲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在先皇神宗皇帝之前, 顾家的四代皇帝都是上过战场历练的,整个王朝的风气也是骁勇好战。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元寿二年。

    那一年, 乌雅人对星宿川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双方交战激烈,死伤无数。

    在阵亡者的名单里,有两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

    一个是盛宁王朝的皇太子顾颂;另一个是光明王朝的皇太子拓跋光。

    星宿川一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双方最后不得不停战都是因为已经耗不起了。

    顾颂战死那年二十八岁, 留下一子一女。面对襁褓中的嫡长孙和已经成年的庶子,高宗皇帝犹豫了,他是该立皇太孙, 还是该立皇太子。

    从感情上来说,高宗皇帝肯定更想立太孙,那是他亲手培养长大的太子留下的唯一骨血。可理智地想过以后,高宗皇帝放弃了这个想法,最终立了庶出的五皇子顾顺为新任皇太子。

    高宗皇帝那年已经五十岁了,小皇孙却还不满周岁,他没有自信自己能够活到太孙可以掌握政权的年纪。

    就算是在太平盛世,幼主登基也是不利于皇权正常交接的,若是年幼的太孙上位,那就更不得了,与成年皇叔发生冲突几乎是避无可避。

    当时的盛宁王朝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高宗皇帝不敢冒险,他要对他的国家负责。

    顾颂当太子当得太合格了,文治武功无一不精,他又是嫡长子,最是名正言顺不过。

    因而顾颂活着的时候,他的弟弟们都老实得很,从来没人肖想过皇位,大家都想着日后当个闲散王爷就好。

    等到顾颂去了,高宗皇帝再看以前很顺眼的庶子们,哪哪都不顺眼。他们比起顾颂,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最后挑出顾顺,也是矮子里头拔高个,就他看起来稍微好一点,尚有培养前途。

    元寿十二年,高宗皇帝驾崩,皇太子顾顺继位,次年改元天启。

    老实说,先皇不算是个昏君,换个风平浪静的时代,他也许能当个规规矩矩的守成之君。

    无奈先皇的运气很不好,他撞上了一心想要为父报仇的拓跋承志。

    同样是在星宿川一役失去了优秀的储君,光明王朝的老皇帝比高宗皇帝来得任性,他不顾虎视眈眈的儿子们,愣是立了四岁的小皇孙为皇太孙。

    拓跋承志的童年过得很压抑,为父报仇不过是个说法,他连拓跋光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逼着拓跋承志拼命成长的动力是那群想抢他储君位的叔叔,他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拓跋承志十六岁登基,花了八年的时间摆平所有对他不服的皇叔。

    天启十年,距离星宿川之役二十年后,养精蓄锐的乌雅人卷土重来。

    过去二十年,是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二十年。一边是厉兵秣马伺机而战,另一边却是笙歌燕舞毫无准备,因此这一战的结果,根本是全无悬念。

    先皇不是端明皇太子,从小没有受过专门的帝王教育,而且由于东宫的位置稳固,高宗皇帝对庶子们都是采取的放养态度,只要不贪心不惹祸,他基本上不怎么管他们。

    因此在先皇的身上,很缺乏他应有的责任感。

    以至于迁都之后有人感叹,若是高宗皇帝当初立了太孙,结果肯定会更好些。

    因为第二次星宿川之战,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算是当年那一战的延续。

    只是,拓跋承志是光明王朝的皇帝,哪怕那时光明的整体国力远不如盛宁,可他能调动的资源却是远远超过了不得先皇信任且被他束缚着手脚的静安郡王。

    对于盛宁王朝而言,星宿川是东北战略要地,是盛宁威慑乌雅人的必需之地。一旦有失,盛宁东北全线危急,安危皆受制于人,这也是昔年皇太子顾颂不惜代价死守星宿川的原因。

    但是在天启十年,星宿川丢掉了,这是盛宁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失土。

    星宿川告破之于盛宁王朝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不是致命的。

    真正的致命打击来自先皇本身,他怕乌雅人攻破了星宿川继续南下,并且攻占燕京,在星宿川反攻战最惨烈的时候弃都而逃,前往江南。

    有太丨祖皇帝那句话,盛宁的将士们早就习惯了皇子皇女身先士卒。事实上,除了顾修本人,后来的御驾亲征多是皇帝亲临前线指挥,并不会亲自上阵杀敌。

    说白了,就是皇室的姿态要摆足,真正杀敌的活儿,还是将士们去做。

    原本,有静安郡王在,星宿川就是一时失守,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毕竟,那是顾家人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反攻绝对是有机会的。

    先皇从来没进军队历练过,也

    分卷阅读61

    分卷阅读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