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

      流光入梦/假如重生是场梦(流光) 作者:无律无由

    分卷阅读8

    流光入梦/假如重生是场梦(流光) 作者:无律无由

    分卷阅读8

    次怎么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这么大气势。

    云青气哼哼的,问肖嬷嬷,“你跟姑娘说什么了?”

    肖嬷嬷瞥了他一眼,“不过是二姑娘她们的姐妹私话,你打听作甚!”

    冬儿随顾音回房,倒上茶水,道,“姑娘,您喝茶。”心下有些讶异,姑娘的性子向来是和软的,今日倒是硬气了许多。又说,“这些小人,犯不着跟他们置气。等我们回府了,禀报老爷做主。”

    顾音苦笑了下。父亲若是能偏向她,就不会有今日之事了。端午节礼倒是无妨。因着外祖的关系,顾音向来不过端午节,只散发些粽子糕点分给仆从罢了。只是……

    她摇摇头,喝口茶,嘱咐冬儿把架上的书拿过来。

    冬儿见顾音倚在榻上,看了会儿书,便悄悄的退下了。

    顾音盯着书本,半天没有翻页。思绪纷乱,放下手中的书,叹了口气。府中之事都掌握在继母的手上,连个奴仆都能欺到自己头上。家法名声不过是虚的,只有自己立起来才行。

    当下要紧之事,一是身体恢复健康,二是处理掉婚约的烂摊子。

    大梦一场之后,心气少了郁结,好好调理身子,恢复健康是不难。

    要处理掉婚约的烂摊子,把云氏伸的太长的手挡回去,还要想些法子。父亲素来冷淡,想来是不会帮自己的。徐家这次惹了父亲不快,父亲约莫不会同意亲事。只是,没了徐家,云氏只怕又会找出其他家。

    如今自己所有的,不过是顾府嫡长女的身份,和母亲留下来的嫁妆。

    嫡长女的身份,只有在有规矩的人家才有用,否则就只是个名头。

    母亲留下来的嫁妆,分作了两处。一处年幼时被祖母代管,后来移到了云氏手里,估计剩下来的不多了,一时半会也难以拿回来。

    另一处,是母亲临走前交到她手里,言明必须让女儿掌管,听说当时有几个老人和王府的旧友见证,但是这些大部分是些田庄铺子,当时都在京城置办的。顾音小时候不曾管过,后来留下了几个仆从在京城看管,这些年来每年王掌柜派人有些财物送上来,继母等人隐约知道些数目,看着眼红。

    有了钱财,走的路会顺当一点,但是,如果光有钱财却无倚仗,不过是被人强占的份。

    继母这些年不敢做的太过分,恐怕还是看在有人不断过来探望顾音的缘故。有安王府的旧仆,也有京城燕家派人的人。

    她敲了敲自己的头,为什么要沦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纵然继母贪婪,父亲无情,自己作为郡主之女,又有故旧关照,难道就不能立起来,过的更好?

    这些年,安王府的旧仆每年过来探望,在武乐城也有铺子可以联系。顾音忘了幼时之事,加上祖母和父亲不乐意让她见这些人,继母也嫌弃不过是些仆从,相见不过淡淡几句便退下了。现在想起来,这些年见过寥寥几次,一个是武乐城铺子的李掌柜,另一个,不正是小时候见过的小舅舅吗。

    另一个,是母亲的闺中好友,燕家大姑娘派来的人,这些年也断断续续的上过几次门。顾音记得燕大姑娘嫁入了平国公府,做了平国公世子妃,小时候母亲还经常带着自己去平国公探望。

    于是起身,坐在小书桌前,磨好墨,摊开纸张,在纸上写下一些字,画了几根线。

    心里头突然有些惊异,自己如何能记起以前所有的事情了?

    *

    过了几日,张嬷嬷带着她的侄儿一家过来了。

    顾音听到门房禀告,忙出来迎接。

    一行老小五个人,驾着一辆马车。马车顶上还扎着防雨布,堆了一些东西。张嬷嬷的侄儿赶着马车,正在把东西卸下来。立在马车旁的青衣老妇人,正是张嬷嬷,虽然行路匆忙,张嬷嬷仍是整洁端正的样子。

    见了顾音,张嬷嬷老泪纵横,“想不到还有能见到姑娘的一天。”让侄儿一家给顾音行礼,“这是我青州的侄儿,我听老杨说了府里的事情,想着他们过来也能给姑娘跑跑腿,就带过来了。”

    顾音忙示意冬儿和小卓哥把他们扶起来,又搀扶着张嬷嬷,道,“当年是我年幼不懂事,不知道好好对嬷嬷,让你受苦了。”

    “姑娘言重了。那时姑娘年纪小,不知道府里的状况。我回了青州,跟着阿勇过活,日子过得也不错。”张嬷嬷道。

    众人进了前厅歇息,顾音又问了问他们路上的情况。张嬷嬷只都说好。

    于是张嬷嬷一行人收拾住到前院。侄儿张勇原也是在商铺里面做活的,精明能干,交际往来颇为趁手,他家媳妇齐氏是个老实的妇人,带了一双儿女过来,儿子张虎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瘦瘦高高,女儿张竹不过六七岁,有些怯生生的。顾音便让张嬷嬷安排了各人之事。

    *

    且说那日云青和肖嬷嬷回府,顾月听了肖嬷嬷所言,心下有些惊诧。要是依着顾音的性子,挤兑之下,定然是伤怀自艾,说不定还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怎的现在不光病好了,连脾气也强硬起来?

    隔几日,别院的几个仆役婆子也被遣了回来。

    云氏找顾谦诉苦,“姑娘大了,越发使起性子来。原本我见她在别院难过,好意送上一些吃用,她嫌弃不好,让人退回来。别院的几个人,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她也都赶回来。”

    顾谦有些不耐烦,“不过些许小事,闹什么!”

    在武乐已经连任六年,任期快到,顾谦已经将近四十,连续外放近十年,如果这任满了再不能回京的话,前途恐怕更加渺茫。当年因为郡主和安王府的事情,皇帝不喜,如今想找门路回去也是难。这些日子上下打点,也是焦头烂额。何知府那儿,还不知道能不能成。

    顾谦息事宁人,在五月初三又派人去了趟别院,送了些节礼,顾音收下不提。

    第6章 来人

    既然有心在别院长住,顾音便开始用心打理。

    这别院是顾谦几年前置下的宅子,在玉岚山脚下,陵江北面。依山傍水,景致不错。别院不大,三进的宅子,带了小花园和客院。因这两年都不曾来人住过,有些院墙已经破败,也不曾修缮。

    别院人不多,事情也少,不需要太多伺候的人。便把别院里的人事都清理了一遍,云氏派来的人已经全都遣走。从庄子上请来的两个婆子继续留着。又从庄子上雇了几个妇人,做些家务,有个叫刘婶子的颇为能干,就让她管着杂事。

    接着张嬷嬷领着人把别院上下好好收拾了一番,把房间都整理出来,又从武乐城内采购了些东西,虽然还是有些简陋,不过住起来也舒适多了。

    顾音沉下心来,只注意好好休养身体。每日在别院里面走走,过了几日,又带着冬儿,跟小卓哥去山上转

    分卷阅读8

    分卷阅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