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危机降临,逃离陵镇(上)

      离开酒楼,和李家兄妹分别之后,辰逸为,给妹妹小珠,买爱吃的甜点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耽误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

    走街道两旁,街道上车流如潮,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辰逸有一种莫名的烦躁,穿过拥挤的人流,一步步的往回走。刚穿过小巷,自己还未到林宅门口,隐约看见林宅周围聚集着许多人。

    辰逸还想往前边走,想去看看,但从身后突然有一只手,拍在了辰逸的肩膀上,将辰逸吓了一跳。辰逸连忙转过身去,一看原来是天下衣装的店小二。店小二,用手作出别出声的动作,拉着辰逸的衣服,急急忙忙的往巷子深处走去,走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停了下来,示意辰逸别动,小二自己又战在巷子拐角,左右张望,好像是看有没有人跟来。

    “林公子,这是我们苏老板让我给你带的信,说你看完就明白了。”小二从怀里拿出一份信,双手递给了辰逸。

    辰逸连忙从接过信封,怀着忐忑不安信封中掏出信纸,打开信纸匆匆忙忙的看了下去,内容大概讲的是:当朝三品大员赵杰人,也就是林杰姥爷。因贪污的消息走漏,前几天的言官们参了一本,皇上龙颜大怒,命人彻查此事,赵杰人光被查出的现银竟贪污多达500万两,还不计从各地搜罗的奇珍异宝。有人透漏消息这些奇珍异品被藏在陵镇的林宅中,辰逸看完,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官兵将林宅围住。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辰逸为一担心的是自己的妹妹小珠,

    “林公子,这是我们苏老板托我给你的银票和衣服,说让你赶紧换上衣服,跟随我们衣装的车队,这会赶紧离开这里。

    :“我妹妹小珠呢?”辰逸想起那个一直照顾自己,懂事的妹妹。

    “小珠姑娘会没事的,苏老板已经在打点了。”

    辰逸换好衣服和小二正准备打算往出走呢。

    “站住,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在这干嘛呢?”洪亮的声音在身后的不远处,突然传来,将辰逸和店小二了下了一跳。

    两人连忙回过头,一位头戴一顶羽翎帽,脸色通红,身穿浅灰色长袍,长袍最中央印着黑色的兵子,身高大约有七尺,大约四十岁左右。

    走到辰逸和小二身旁,带着好奇的目光将辰逸和小二来来回回的审视了好几遍。

    “你……你们……两两……两个鬼鬼……鬼鬼祟祟的……在巷子里面干嘛呢?”

    这位官兵结结巴巴终于讲话讲完了,辰逸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生怕一口气接不上来,要死在这里。

    “我们是天下衣装的伙计,我尿憋,想上茅房,在附近没有找到,我让我的伙伴给我望风。这不是还没有那啥,官爷你不就来了吗?”

    辰逸忙着向身旁的小二挤眉弄眼的说,心里像有十五只水桶打水—忐忑不安的,久久不能清静,就怕小二没有理解自己说的意思。

    “是……是啊。”店小二双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是时候开始,手心冒着冷汗。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小二突然被官兵一问,肯定会紧张。

    “你……你别学……别学我”中年官兵对对小二说到。

    “官爷,他是被你的八王之气震慑到了,所以才紧张的。”辰逸面带恭维的对这个中年官兵说着。

    被自己的霸王之气吓到了,官兵一想,看来自己还是挺威风的。

    “那……那让……让你的伙、伙……伙伴帮我两望风,我们去……一起去小解。”

    辰逸向店小二使了一个眼色,店小二去给你辰逸二人去望风了。

    辰逸额头上充满了黑线。真怪自己乌鸦嘴,真是多嘴,说什么不好,非要说自己想小解,这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这位官兵正是性情中人,放到地球上这让别人听到,还以为他们两个是基友呢,上厕所也要一起。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不是你想上厕所没地方上,而是要你去上厕所时,却发现没有东西可上。前者是往进憋而后者确是往出憋。

    辰逸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兵大哥默默来到了巷子最里边。

    只见这位兵大哥窸窸窣窣的脱完上衣,解开裤子,便小解起来,一边小解还一边断断续续的吹气口哨。

    还未走到巷子角,就闻到巷角一股骚气冲天的尿味。看来在古代,还是会有人不注意卫生。

    “你……你这就……完……完了?”

    官兵充满疑问的问道,边问还边抖了两下,生怕将尿液溅在衣襟上。

    “这位官爷,我这不是被你的八王之气所威慑住了吗?”

    中年官兵听成了霸王之气,心中还乐呵呵的想着,穿上衣服,乐呵呵的想着看来自己还是挺厉害了的。

    林宅外的人们渐渐的稀疏起来,只有驻守的官兵还是笔直的站在宅子外边。宅子内的搜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报”洪亮的声音透过宅子的正厅门外,传进了里屋。屋里的人们不经都屏住了呼吸。

    正厅内,有四位人,一位身穿坐在最中间是这次负责查案的钦差大人,身穿二品锦鸡官服(钦差大臣,是元朝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比如在我国明代的巡抚、巡按、总督、经略等。当然现在已经没有类似的派遣制度和对应官职了,如果说比较像的话,现在中央纪委派出的巡视组的组长还有一点钦差大臣的影子。)

    在大元,由于在统治国家人民的最高制度—礼制的制约下,人的着装行为自然受到严格规范,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国家对服饰生产的垄断,对官服有严格的规范,从制作、生产、样式、佩物都有明确的规定,使服装的功能上升到突出地位,最后形成完善的礼服制度,成为统治阶级整个系统划分等级贵贱的法则。

    在阶级社会中所存在的等级制度,使社会分割成为不同等级,其中从位于统治阶级金字塔顶端的君主到公卿大臣,直至九品小吏,每个阶层之间都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这些阶级等级以衣服的穿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国家的官服。每个朝代都留下深刻的印记。根据皇帝的喜好憎恶和穿着时尚的不同,形式各异,然而皇帝的冕服历代沿袭,大体形制并未更易。

    这个世界商代和西周时,皇帝的冕服开始形成。按照礼仪规定,凡戴冕冠者,必须身着冕服。按冕服的质地、颜色和图案的不同,有等级区别。帝王在最隆重的场合穿绘有十二章纹的冕服,其他场合按重要程度而递减章纹,冕旒的数目也一样相应递减。诸侯、卿大夫随同帝王参加祭祀大典,冕服所用章纹要随帝王所用多少章纹而递减。

    如帝王用十二章纹,公卿只能用九章,以此类推。皇帝冕冠上是12旒,公爵则9旒,侯7旒,伯5旒,子3旒。如果皇帝用金的发笄,大公则用银,下面官员一次用银、玉、铜、铁等材质。除此以外还有佩剑,不仅剑柄上的材料和图形按等级区别,而且剑的长短也有讲究。这样,从服装中就可以判断出一个官员的大小。

    由于这个世界的政权,主要是由文人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所以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上朝时,文武百官分列两厢,文左武右。官职上,左丞相比右丞相高,而且文武官员的服饰也不相同。

    这个世界也随隋唐开始,官服的色彩被定型下来,唐代的官服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漂亮,且自成体系,头上戴的是冕、冠、笄、帻。官袍服,用绫做成,以不同颜色花纹做等级区分。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妇人从夫色。腰间束带,脚登乌皮六合靴,把帛布结成鱼形,鱼即被作为皇室的标志和官员的标志。

    在唐、宋、这个世界的元代更加细致:穿盘领右衽袍,用沙罗绢制成,袖宽三尺。一品到四品绯袍,五到七着青袍,八品九品着绿袍。

    按文鸟武兽分,文官补子的花样,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雀,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练鹊;武将则是一品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九品犀牛海马。

    蟒服是皇帝赐的,王爷大公才有穿蟒服的权利。皇帝的龙是五爪,因为通人性,所以同人手,而蟒服的龙是四爪,还是兽类未进化。皇帝的龙袍是九条龙,蟒服上不能有九条。

    另外一个重要的服装是“黄马褂”,是皇帝封赏给下属的,穿上它,拥有特殊权利,即使犯了罪也不用杖刑,因为打黄马褂等于打皇帝。

    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墙上挂着用金银各色丝线绣着狩猎图的帐幔,那绣工在当时可算得是最精致的了。

    “启禀大人,已经搜查完毕,这是清单请你过目。”

    钦差挥了挥右手,从身后走过一位人,连忙将手中的名单递给了钦差,钦差接过名单,自见名单上写着:

    “黄金五箱;白银10箱珠宝6箱;历代名贵字画28余幅;玉器58件;其他杂物20箱。共计银两约白银300万两,外加银票28万两有余。”

    “正是胆大妄为,有辱斯文。真是败类,朝廷的蛀虫,来人将林氏一家,给我带到前院,给我看押起来,等我回报圣上之后,在做判决。”钦差站起身,两只手拱起大发雷霆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