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

      重生之归位 作者:狂上加狂

    分卷阅读251

    有探马得了消息回来禀报。原来从水贼作乱之后,江东便是天灾不断。先是冬季无雪,致使春季播种不佳。粮商们囤积居奇,倒是大赚了一笔,一个个兴奋无比,盼望再来一个旱季。可是接下来的干旱却是远超出他们想象。

    春夏两季酷热无比,滴水未下,河流尽皆干涸,庄稼牲畜也都饥渴而死。粮商们的发财美梦还未做完,便发现自家已经是无水可喝。若是没了粮食人还能坚持一阵子,可是缺了水人却是几天都坚持不了。不但百姓活不下去,便是豪商巨富也是一样的撑不住。只是月余,好多地方便一片荒废,没了人烟。

    大家听了皆是心情沉重,琅王问道:“可知王府现在情势如何?”

    探马犹豫了一下,说道:“当地百姓不知详情,只是听一位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说听到有人说江东只溪山郡还有水有粮,是以活下来的青壮皆是往溪山郡去了。”

    琅王听了此言,面色一冷。那溪山郡正是楚王府所在。

    第二日出发时,琅王只带着琼娘,常进和二十名侍卫先行出发,早日赶到王府,崔家夫妇则带着一对孙儿和儿子儿媳在余下的兵士护卫下缓缓前行。

    琅王和琼娘赶到王府所在的郡城时,发现江东各地赶来的流民将郡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那等在场景犹如攻城。

    第182章

    这样一来, 如何进城便成了难题。

    有些流民看见有车队来了, 竟然高喊:“来了富户,我们吃用不上,他们居然还有华车锦棚,掀翻他们的马车!抢了他们的吃用!”

    叫喊间,竟然竟然有些年轻, 身体还算健壮的流民被领头的煽动,便目露凶光, 手握农具, 砍柴刀一类的想要冲将过来。

    这车队里的大人还好,可是有两个孩子,琅王不希望那些个流民惊吓到孩儿, 便吩咐常进去驱赶开刀。

    常进拔刀一马当先便是冲了进去。好在流民虽多,但大部分不过是普通的百姓, 虽然群情激奋, 可是看来者身高体壮, 满脸的横丝肉, 原先的怨气顿减, 不肯往前打头阵。

    常进乃是横闯的祖宗,早就看准方才领头叫喊的那个, 高高举起长刀,一个刀背便敲得那人闷哼一声扑倒在地。

    常进身后的侍卫也是一个个搭弓备箭,严阵以待的场景。

    所以众人皆是萎缩不前,看见有骏马驶过, 只知大喊大叫,却无人阻拦。

    琅王挑选的皆是精锐,在流民反应过来前,全力疾驰一会便赶到了城门外。常进在城外一阵大喊,守城军官自是认得常进和琅王,连忙开了城门迎琅王进城。

    琅王心急王府,也未停歇,打马直奔王府。同时让守城官随行,在路上禀告王府情形。

    守城官禀告他疑心有人从中煽动,因为周遭大量流民皆是到了郡城,而其他地方只有少量本地的流民。

    流民聚集到此后便要求开城门放水放粮。守城官自是不敢开城门,但每日都会给城外流民发些饮水和粮食,以免他们情急攻城。但是流民的胃口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郡城也是供应不及了。而城内也不乐观,因为城内百姓一样缺水少粮,被人煽动下已经数次冲击王府讨要粮食了。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王府,常进一看便是傻了眼。只见王府城墙,大门和各个侧门都是钉上了木板,木板上还插满了铁钉。铁钉穿透木板,露出三寸长的钉尖,皆是冲着外面,却是让人无法靠近,而墙头也是,浇埋了外露的铁钉,严防有人登攀。乍一看,整个王府像是装了一层铁钉铠甲一般。

    琅王自知今遭算是在岳父母面前丢人了,只能命常进叫人开门,可是心内却将二皇子更是记上一笔。

    他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后,倒是明白了二皇子因何与他反目。

    如果他只是个异姓王的话,便是协助二皇子扳倒大皇子的最好助力。

    可他偏偏也是皇帝的亲儿子,这就不能不叫刘剡忌惮了。

    此番他碍着琼娘的名声,不好将二皇子犯下的勾当搬到亮堂处来说,可是户部刻意阻挠江东收粮的事情却不能善罢甘休,只一封奏折呈交给了万岁。

    而这奏折才是开始。二皇子不是一直沽名钓誉,满朝堂的赞歌吗?他便一点点揭开这伪君子的面皮,叫他梦断储君之位。

    那老东西的儿子甚多,便是怎么轮,也轮不到刘剡的头上!

    待进了王府,一早便回了江东的楚盛,仿若看了亲人,直言王爷回来了便有主心骨了。

    琼娘知道楚邪有一堆挠头的事情,她便自处理入府的种种事宜。

    因为这些日子郡中不安稳。

    虽然楚盛回来得早,却是顾着带人加固门板和浇筑墙头,这府宅里的房间却不过是简单除尘而已。

    不过崔氏夫妇从来都是挑剔的人。来到这里发现给自己安排的别院甚至比他们在京城独立的府宅都大,便自安心了。

    尤其是看到那花园子里大片的土地,便是兴致勃勃来回看了几圈,寻思着待开耕的时候种些什么作物。

    而崔传宝与改命叫陈剑秋未婚妻子也一起收拾这自己的院落。

    当初他们匆忙准备成婚,却遭逢楚邪下落不明,婚礼到底是没有举行。不过在临行前,琼娘倒是见了陈剑秋的父亲。

    陈家的父亲早年曾经是读过几年书,可惜最后家道中落,也不过是个种地的农户。与琼娘见面是言语甚是客气。

    对于女儿即将嫁入富豪之家一事,似乎并不怎么见喜,只是见女儿甚是满意那崔传宝,便见过了崔家的公子,询问了几句后,便不再言。

    只是女儿既然已经赎身,便不好再没名没份地跟着去江东,便简单过婚书拜父母后,到了江东再补办婚礼。

    琼娘向来识人,觉得这陈家的父亲似乎并不似普通的农户,那等子内敛的气质也绝非念了几天书而已。

    便私下里问过陈剑秋,不过陈剑秋却言,父亲随念过书,可是在她年幼时,父亲有一夜突然将家中的藏书本尽数烧毁,平日偶尔见他写信,乃是一手的好字,但却从不叫儿女读书认字,而陈剑秋也是因为跟着琼娘才读书认字了些。

    当时因为走得匆忙,琼娘也没有与陈家的父亲再多言,便将聘礼送到了陈家,又在籍司过了婚书后便急匆匆地离开了京城。

    本以为回了江东,就能替他们操办婚事,如今一看,江东这么乱,民怨横生,琅王府不适合操办喜事,还是要再放一放。

    于是这二人还不能住在一处,琼娘另外归置了院子给陈剑秋住。

    但是秋娘却是操劳惯的,已经自动将自己当做了陈家的儿媳。帮着刘氏按照老家的习惯,重新归置了床帐还有屋内的摆设。

    对着琼娘也未敢以嫂子自居,又碍

    分卷阅读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