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编辑部那些事儿 作者:妖都某腐

    分卷阅读14

    后,产品就会拉到我们的仓库,入库登记,等待销售。接下来就主要是发行部的事了。”

    “国内的图书发行渠道主要有新华书店、邮政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各类民营书店和网上书店等等。我们的书既有在社里发行,也有在新华书店、当当、亚马逊销售。一些好的合作书也会购进两三千册来卖。”

    刘承影终于停下歇口气了。虽然他说得慢,照顾他们记笔记的,但总感觉这次会议的信息量好大啊,陆鸣鸿有点后悔没有买只录音笔了。好在之前的资料里也有讲整个流程,还算听得懂。

    “总体就是这样:选题—组稿—审稿—签合同—申请书号—编辑加工—发稿—校对—签印—检查蓝样—印刷—入库—发行。这是完整的流程,合作书的一些程序由合作方完成了,我们只负责其中一部分,但不会偏离这条线。不过一些民营公司没有做到这么规范,常常省略一些环节,或者合并了一些环节,审校不分。”

    因为教辅书的实际操作跟一般图书不大一样,所以一室的人基本保持了沉默。说得上话的都发表过之后,会议终于进入尾声。部门总监王乾最后给新编辑提了几点建议:封面、扉页、版权页是一本书的头脸,也是质检扣分最严厉的地方,就算确认一百遍也不过;跟客户或其他部门的任何重大的沟通和确认,都要留下可查询的记录,比如qq聊天记录、纸质确认;有空多去书店翻翻书,研究下和谐的装帧方式和材料搭配;做四色图文书时,务必用印刷用纸打样,下厂后要在印厂调色,盯印;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营销点;发给任何营销渠道的任何一句对书的介绍都是决定书的命运的时刻,必须认真;每个渠道人群都有独特的营销的需求点,不要一个营销方案走四方。

    会议终于结束的时候,吴纯钧觉得有点头昏脑胀了。

    走出会议室时,陆鸣鸿跟上去问:“刘哥,那些消息和你ppt上的数据,你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刘承影拍拍他的肩膀,故弄玄虚:“年轻人,圈子是很重要的,人脉就是资源。”说完对吴纯钧挤挤眼睛,然后自顾自走开了。

    陆鸣鸿无辜地看着他。吴纯钧暗叹,不开会的刘哥真是闷骚。

    “你可以关注一些编辑出版方面的公众号,比如出版人杂志、木铎书声、编辑校对、做书、出版商务周报等等,还有一些出版社的公众号,我们社也有公众号的。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挺不错的,内容各有特点。其实各领域的都可以关注一下,编辑是门杂学,要有各方面的知识,还要不断吸收一些新知识,不然你遇到了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审,你不知道可以往哪方面改,也可能错过某个很不错的选题。”

    吴纯钧表面上侃侃而谈,实际心里有点虚,自己好像也没做到,但是前辈的话还是要一代代传下去的。

    忽略同伴的底气不足,陆鸣鸿露出一副受教了的表情。

    各人回到工位继续工作,陈佳瑶趁此时机搬到三室堆着资料的空位上。

    陆鸣鸿在回忆消化会议记录,又查了查专业书,很快就消磨到下班时间。

    刘哥振臂一呼,“趁现在不忙,下班后一起聚餐吧,庆祝小陆转正了。”

    大家纷纷响应,只有杜君山说自己还有事去不了。

    一群人转战自助海鲜餐厅。

    人太多,分了两桌坐了,梅花看着东西,其他人纷纷拿东西的拿东西,装酱料的装酱料。龙虾、斑节对虾、大闸蟹、海参、海螺、青口、烤羊肉串、炸鱿鱼圈、三文鱼、肥牛、多春鱼、培根、西瓜、哈密瓜、圣女果,林林总总放满一桌。

    “连点青菜都没有,要不要这么拼?”程西凤经过看了一眼,笑着摇头。

    陈佳瑶咧嘴,“这叫大吃一斤。”

    “这可不止一斤,得有十斤。”吴纯钧居然来拆台,陈佳瑶白他一眼。

    刘承影在另一桌,边把东西放到炉上,边调侃她: “你可要小心别吃胖了,不然我们三室可是要拒收的。”

    “刘哥你还是注意一下自己的啤酒肚吧。”

    “男人有点啤酒肚,那叫性感!”刘承影在放东西的间隙停顿,认真地反驳。

    程西凤就坐他对面,一听往手臂上抹下一堆鸡皮疙瘩,“哎哟喂,你是想恶心死我们好自己多吃点吗?”

    “这是自助餐,你们吃不吃我都是要放开肚皮吃的。”

    陆鸣鸿也加入调侃,“就怕刘哥你这肚皮一放就收不回来了。”

    刘承影惊呼: “小陆你怎么也被他们带坏了?”说完又愤愤不平,“哼,你们小年轻别得意,90后现在也开始掉发秃顶油腻了。”惹来小年轻们的一致反抗。

    “刘哥你嘴里酸味这么重,待会都不必蘸酱料了,真省事。”林玲珑往后斜睨他一眼。

    口水仗打了一会,下炉的海鲜开始熟之后,就都忙着开吃了。

    一群人分两桌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按年龄跟职位分了,刘承影、程西凤、柳阳春、龙芽芽、郑华苗坐了一桌,陈佳瑶、林玲珑、梅花、卢绿沉、吴纯钧、陆鸣鸿坐了一桌。

    吃完第一炉海鲜,第二炉每人各自选自己想吃的放上去煎烤,等的时间边吃着水果解腻边聊开。

    “佳瑶你怎么突然决定要调岗?”卢绿沉问。她们是室友,平常关系也不错,私底下还会一起逛街或者一起干点别的,却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听闻,其他人也都看着她。

    陈佳瑶耸耸肩,“也不是突然,考虑好几个月了,只不过去云南之前还没有下定决心。”

    “哦?在云南发生了什么事吗?”吴纯钧好奇地问。

    陈佳瑶小脸一红,支支吾吾,“也没什么,就是……在一个书店……看到了本书……”

    众人等着,见没有下文,知道还是得继续逼供。

    “然后呢”梅花问,陈佳瑶的态度成功地引起了她的注意。

    陈佳瑶忽然有种被好奇的大学室友围着交代新交男朋友的感觉。

    “真的没什么,就是……觉得那本书做得挺好的……摸起来很舒服。”

    “……”

    “……”

    “你是说那本书的封面设计装帧很好?”陆鸣鸿试图帮她把细节引导出来。

    “……嗯,是吧。”陈佳瑶有点懊恼自己不能很“专业”、很拉风地描述出来,只能断断续续用简直算外行人的话语去描述。

    这方面梅花比较有经验,根据她的描述大概能想象出来用的是什么印刷工艺。

    在说到当时的感受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无力了。不过在座的都是有几分感性细胞的,又是行业内的,年纪都轻且相近,倒也能理解她的感动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缘分。那本书叫什么?你买下来了吗?明天借来观摩观摩呗。”陆鸣鸿笑着问她,预备着她要点头的。

    结果陈佳瑶居然摇头了,“没买。”

    “没买?”在前面铺垫了一大段感动之后竟然没买?吴纯钧瞪大双眼表示不

    分卷阅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