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作者:YTT桃桃

    分卷阅读89

    家里人能说清楚的,万一出点儿啥事儿,她怎么和赵大爷交代?!

    抬眼和赵大山那一双小眼睛对视,看着那双眼睛里透出的认真,她知道以后是市场经济时代,没啥铁不铁饭碗的了!他还信她、特别信她……

    赶明儿小叔再一来,在京都,家人会越来越多,能干的行业也会有所选择,而不是小打小闹受局限!

    “大山哥,我正好要干点儿别的,要不要一起?正好你会做饭,我那玩意儿也简单,我和大成还得上课。倒货吧,咱暂时先别琢磨,等冬天我俩放寒假再说。你看行吗?”

    重返饭桌,毕月趁着赵大山去上厕所的功夫,隔着羊肉锅子就要伸手打毕成脑袋。

    毕成被他姐搞的莫名其妙。

    谁说毕成没脾气,男人都讲究个面子,笑笑姐还坐在一边儿,他姐这是神经病啊?

    “姐,你啥意思?”

    毕月想拎毕成脖领子,小巴掌拍在桌子上,压低声音警告道:“国际列车!你等回家的,肚子里装不了二两香油的玩应!”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赵家屯正在忙着秋收,可毕铁林这个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了影踪。

    刘雅芳犯愁,毕铁刚也不敢乱出门干活啥的,他捏着弟弟给他留下的字条,一遍遍皱眉看着。

    那上面写着:“哥,嫂子,我出门挣钱,挣完了就会回来,不要惦记。铁林留。”

    毕铁刚急的不行,心疼胆疼的花钱又给毕月拍了电报,电报就四个字:“叔去京否”,可当他收到大闺女的回信时失望了,弟弟根本就没去。

    在毕铁刚看来,你说挣啥钱啊挣钱!现在耽误之极就是守他身边好好过日子,过几天消停日子!

    进去那老些年,出来啥手艺都没有,毕铁刚本来想花点儿钱送弟弟去学修理自行车来着,还让刘雅芳没啥事儿出门寻摸寻摸,看看有没有啥合适的,给弟弟张罗个对象。

    三十岁啦,这还没成家呢!

    赵家屯这面,毕铁刚和刘雅芳抢秋收,不光忙自己家那几拢地,还得帮着赵家。因为赵树根儿被他老儿子给气的撂倒在炕了。

    赵树根儿也是一股急火想不开,再加上葛玉凤想起一场抹一场眼泪,吵着嚷着入了冬要去趟京都,当了一辈子村书记、还算顺风顺水的赵树根受不住了。

    别看收到了他那个抠门儿子汇过来的二百块钱,证明了他老儿子没在京都玩,该愁得慌还是愁得慌……

    京都的十月天儿,也在一天比一天变冷,不过室内却是温暖一片,干劲十足。

    毕月、毕成、赵大山,梁笑笑,四个人在租住的三十平房小门面里,天天有说有笑的忙碌着。

    挣钱啊,真尝到了甜头。

    腌肉、切肉、洗菜、打土豆皮等等,有肉有素,每天一堆活儿,忙的脚打后脑勺,可四个人天天都乐呵呵的。

    自从赵大山来了,毕月干脆又租了个房子,她觉得吧,楚大哥不在,那三室一厅更不能让人随便去住,连去都不该去,毕竟没经过人同意。

    就这样,油条摊弃了,毕月在夜市又支起了烤肉摊。

    她想过自个儿卖烤羊肉串,可她和她弟弟都上学呢,还没烤过,不如让大家动手、丰衣足食。

    她干起了后世的露天烤肉,一桌一个小圆盘、几个小凳子,来人就给往铁盘上倒点儿豆油,点啥再往上端啥,得嘞,后面就剩收钱。省心又不少赚。

    大塑料棚支着,防晒、防雨、看起来还像大排档一样有场面,从远处一看,很像露天小饭店。

    ……

    某处山包包里,楚亦锋正趴在草丛里隐蔽着,手指擦了擦干裂的唇,一看,又特么的被大风给吹出血了。

    他是万万也没想到了,天降奇运!他居然真的能参与集训!

    集训是啥?是要下一批上前线的!还不是个光头大兵,他指挥着一个营!

    要说有遗憾,那就是他心口里装着的毕月,他还没表白……

    (今日无加更,明日九点半。求月票!!!)

    第八十六章 双线作战(一更)

    八十年代初开始,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

    再加上初期设立了专门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铁饭碗”执法人员,说抓人真抓人,逮到就带走,并且秤杆啊当众折断。

    很多人目睹过这一幕,老百姓们被震慑住了,也真是战战兢兢,连“贼心”都没有。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怎么抓了,也不严格了,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也只是走个形式了,可很多人又不好意思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领导、干部、工人阶级、农民,觉悟和地位都比道边儿卖菜的高。人这一辈子,穷富不都是活个面子?很多人陷进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中!

    更何况行不行的还不清楚,更多的人都是心里合计了一番,随之走进观望的队伍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属于“有贼心没贼胆”。

    也就造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里,有很多是曾经相当困难、连工作都找不到无业人士。生活所迫,自然吃饱饭比脸皮重要,所以他们走进了第一批发家致富的行业中。

    慢慢的,等做的人多了,“面子”这两字追赶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当看到别人吃香喝辣时再眼气、再跟风,市场已经快饱和了!

    很简单的道理,先一批的人要创业资金有创业资金、要经验有经验,早就把市场分刮个差不多了。

    以上这些,就是当毕月碰到吃饭的客人向她打听咋腌肉时,劝自己别生气的理由!

    能在八十年代中期吃的起烤肉的,都不是生活所迫的人,他们吃着、打听着,但几百上千人里能有三两个敢问、敢真的当她的竞争对手,那都是有魄力本事的!

    而大多数的人,都是“恨人有”,痛快痛快嘴罢了!

    自从这个类似于大排档的烤肉店一营业,钱赚到大山哥都傻了眼,天天晚上先不刷碗收拾锅,盘腿坐炕上数钱,经常出现数钱数兴奋的状况。

    烤肉摊每天只在晚上五点多钟出摊,摆到深夜十一点钟左右,赶上喝酒喝连营没完没了的,最晚十二点半就收摊,就这几个小时,连卖散装啤酒再加上肉和菜,利润四五倍!

    买卖好到最初楚亦锋给毕月订做了六个铁板锅,到后来她又增加了二十个,那还是因为外面没地方再摆桌!

    都没想到是这样的盛况,都有点儿傻眼,唯独毕月淡定自若。

    分卷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