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你要不,给我把钱交上,上市场里边儿卖去;要不,赶快走!别在这儿卖!”市场管理人员向我挥舞着胳膊。
    “交多少钱哪?”
    “两块。”
    两块钱,按理说不多,但是,在非常时期,想挣回来它,是要费些劲的。伊水可能会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我对往根说:“你快上伊水家问问,咱是交费还是不交?”
    往根走了。
    不到三分钟,管理人员又来了“我说的话,你听着没?!快走!”
    “我等我们那个人哪!我自己没法弄,他来了我就撤。”
    “快点儿!”
    往根咋还不来呢?
    往根,你倒是快点儿呀!
    管理人员抢过一个卖菜的老太太的伞后,朝我来了。我迅速地将板子掀了下来,把几个凳子踢在了一起“我现在就走!现在就走!来了来了!我们的那个人来了!”
    往根:“二姐说,不交钱,让咱们上小区的西门卖去。”
    “保安和物业的人不管吗?”
    “她说没人管。”
    到了西门,我想,还是同保安打一下招呼为好。我满脸堆起了笑容“请问,我们在这儿摆摊儿,有人管吗?”
    “我们是不管,谁知道物业的人让不让了,他们不管,就没人管。这两天是大礼拜,他们不上班,你们先摆着吧,撵你们了,再走呗。”
    一位卖报纸的老太太起身问我:“这是什么呀?”
    “朝鲜小咸菜。”
    “啊!我知道,好吃!这里放没放糖?”
    “你是什么意思?”
    “我就问你放没放糖?”
    她是爱吃糖还是不爱吃糖呢?她这个年龄的人,爱吃糖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她,我不能骗她“放了,不过不多。”
    “放糖了,我就不能吃了,我有糖尿病。我告诉你们一个好地方,下午三、四点钟,你们到东门卖去,买菜的人多,比在这儿卖的快。那时,我也去,你们跟着我吧。”
    我没对她说,我们刚被人轰了过来,我怕拂了人家的好意。
    一个下午,没卖几袋。
    “往根,咱们光指着这一个地方不行啊!我到东门卖卖?”
    “去吧。”
    我搬到了市场的门外。我的左侧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卖菜的妇女,她的胸前挎着一个钱兜子,脚下趿拉着拖鞋,脚趾缝里满是黑灰的泥渍子。
    “我今天挣了二百多!”她对我说。
    “一共卖了二百多?”
    “毛利比这可多多了!我说的是净挣!我进的菜便宜,萝卜,三分钱一斤,我卖两毛五,你说,我得多少倍的挣!我自己家有车,看见没,就那个车,”她指着一辆锈迹斑斑的机动三轮车“我们直接从菜地里进货,每天给四个饭店送菜。萝卜,两毛钱一斤卖给他们,这个价,别人不敢送,他们竞争不过我。早晨六点多钟,我们全家到这儿,把菜分好,开着车,一家一家地送,十点多钟才能送完。”她盘着腿,坐在一张铺在地面的袋子上,把钱捋好。
    **时期,还是有人能赚到钱!
    我们卖出了二十三袋,伊水说不错,朝鲜咸菜在北京还是有市场的。
    她买回了更多的萝卜和白菜。
    逾日,我们开赴到一个大型的早市,这里已经拥拥嚷嚷、人头攒动了。
    “姐、往根,你俩一人装一盒咸菜,把着两个门卖。我上里找个地方去!”伊水说完,我们兵分三路,杀出了昌河小面。
    “朝鲜小菜,一块一袋;朝鲜小菜,一块一袋”我的声音被蒙在嘴上的十二层的合格口罩贪污掉了一部分,传出去的,比蚊蝇之类的“嗡嗡”声大不了多少。我摘下了口罩,松了松上面的绳,重新戴上,空气从我的下巴底下愉快地钻进了鼻孔,我的呼吸通畅着,声音响亮着。
    没喊上几句,一个顶着草帽的男人冲着我说:“别在这儿站着,上那边卖去!”
    我走了四、五步,站在一个卖围裙的大姐的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