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君臣密谋 筹建海军

      现在的大唐也有水师,运河水路上,都是水军驻守巡逻。但是分散在各处,不成建制,也不成体系。当当治安部队还差不多,如果把这样的军队拉到海上,估计是根本不成的。当年赤壁大战的周公瑾,水军多厉害,那是多威风。海军必须要比以前的更强才好。否则怎么征服世界。

    李世民想罢,吩咐王守全,招来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商议,关键这两位最有智慧,这种事情,他还是要和这两个智者筹谋一番,再说李承乾举荐的一些年轻人,也应该让这两人了解和考虑一番,不能随便决断。

    房杜二人看着李承乾的书信,都不由地大吃一惊,这手笔也太大了吧。出海,贸易,金银,香料,海外有更大的地盘?还有仙山?还有奴隶和神奇的食物,这些都是那么吸引眼球,可是这投入也是巨大的。朝廷能撑得住吗?

    海军,海关,税务署。一个个名词很陌生,一条条说明和解释却是很让人心动。信上面,李承乾明确承诺,天唐产业愿意和兵部、工部、户部通力合作。君臣三人对照着李承乾的书信,密谈半晌,又争执了好久,方才确定下来应对方略。

    第二天朝会上,听着李世民的船厂、贸易、海关、税收、海军以及鼓励民间出海贸易的说法,众人都面面相觑,其他的都好说,能收税,当然是好事,关键是说的好多内容众人还是不懂。

    但是成立海军,这事情听懂了,并且还是募兵制?这个众人就有了说法,府兵制对老百姓的负担就够沉重的了,现在成了募兵,靠朝廷养军队,这得多费钱啊。这可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的事情,这是涉及到朝廷能否养得起问题了。

    其他的不懂,众人不敢多言,但是关于海军,就成了焦点,李世民听着众人的议论,立刻就有点招架不住。

    想起李承乾书信里面的说法,不由地苦笑起来,看来被太子说中了。没有利益,只是往外掏钱的事情,历来是不好处理的,关于海外世界、金银、香料的事情,又不好明言,只能采用这样的方法了。

    李世民思量片刻,缓缓开口说道:“关于成立海军之事,可以不用动用国库,一切交由太子管理,由太子一力承担军费开支,诸位以为如何?”

    声音不高,却是如雷声一般,众人顿时鸦雀无声,这皇帝是干什么?昏头了?就是变成猪脑子,也不会把管理和领导军队的事情交出去啊。

    长孙无忌一听,皱皱眉头,心道,这肯定是太子的鬼主意,看来这皇家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小小年纪,就想要军权啊,怎么可能?急忙趋步上前,稽首进言:“陛下不可,军队乃国之大事,岂能由个人掌控,此头不可开,此风不可长,即使太子作为储君也不行。”

    这话一出口,就可见长孙无忌的心思了,绝对的皇权铁杆粉丝啊。众人听罢,纷纷附和,是啊,太子掌握军队,一旦野心膨胀,势力庞大。再给李世民来个玄武门之变,那不是要命吗?

    到时候怎么站队,该支持谁?因此太子领军是绝对是不行的。其实李承乾自己根本没要求掌控军队,只是提了个成立海军的建议,还有推荐了几个人选而已。

    说白了,李世民也没有让太子领军的打算,是他自己心怀叵测,故意转移注意力,才有这么一出。那意思很明显。既然你们都反对太子领军,那么就不会反对成立军队了。这也是李世民诡诈,故意避重就轻而已。

    人们仿佛一下子就忘记了该不该建立海军,反倒是开始议论纷纷,现在军队由谁组建和管理训练成了重点。吵吵半晌,也没有定见,李世民有些不耐烦了,瞅瞅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立马会意。

    房玄龄趋步上前,说道:“臣有话说,海军之事,事关重大,军队自然是陛下的军队,也是大唐的军队。军队的调动出征自然和以前一样,归朝廷统一指挥。大唐海域辽阔,按照目前的疆域,建议分成四支队伍。……”

    说了半晌,实际上就是李承乾书信内容的细化,海军分为四部分,第一舰队为东海舰队,以登州为基地,由武水县开国公李孟尝担任总管,辛茂将担任提督。第二舰队为南海舰队,以夷州为基地,由河间郡王李孝恭担任总管,任雅相担任提督。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基地待定。由太子李承乾担任总管,刘仁愿和刘仁轨分别担任提督。

    基本上李承乾推荐的年轻人选,都是提督,实际上就是个常务副职,海军总管都是大佬挂名而已。其中辛茂将和任雅相,那是经过李承乾洗脑的铁杆粉丝。至于刘仁愿和刘仁轨历史上比较出名,那是李承乾专门派人招揽回来的,虽说没有进天唐产业,但也在朝中做个小官。

    由于李承乾实行按土地收税,老百姓的税赋已经减轻许多,但是徭役仍然存在,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海军直接改为募兵制,虽然并不符合农业社会的军制,但是天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募兵的缺陷很快就会变成优势。更何况,对于当兵的家庭,李承乾在徭役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待。

    听罢房玄龄的一番说辞,众人都不再议论。至于李承乾的领军美梦,自然也实现了,不过既没有基地,也没有人手,更没有朝廷的军费支持,哪里有发展的余地。众人都是叹服房玄龄的智慧。一场关于海军的讨论,就这样草率地被李世民确立下来。

    “那就这样办理吧,两位总管以及房杜二公会同兵部和户部官员,制定一些细则,及早安排这些事情,眼下已是九月,天气将近深秋。农忙已经结束,正是征兵的时节。”望望众人的脸色,李世民不动声色,心中却是兴奋,继续说道:“现在说另一件事,岭南地方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如今周边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朕决定征发江南、岭南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诸公觉得何人带兵可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