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财政2

      听着财务部门的说明,看着手中纸质财政报告,章明义皱皱眉头。
    如果这份报告没有错误,那么齐省目前的财政状况可以说好的太过惊人了。
    按照华夏传统士大夫对财政方面的想象,所谓“三年丰储有一年足”就可以算得上好年景。
    如果能达到“九年丰储有三年足”的水平,那么这九年在史书上就能得到一个治世的评价。
    可实际上,即使号称富甲天下的大周朝廷,财政方面也是年年有亏空的。
    而齐省这边,今年一年财政剩余都够一年半财政支出了!一年丰储一年足?
    这还是在齐省大量兴劳役修水利,且一直与辽东鞑子打仗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嗯,如果考虑到齐省没有人丁税,农业税平均维持在十到十五税一,农民手中还有大量余粮的情况,那么,齐省现在的财政状况未免……,
    未免好的太夸张了!
    ‘怎么做到的?’
    章明义一直信奉“足兵足食足饷,甲坚兵利”即可得天下强军的理念,因此一直对粮饷财政方面的问题十分看重。
    今年齐省财政的成绩这么漂亮,他当然想搞清楚这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他一边听财政代表继续说下去,一边自己思考查找关键点。
    那代表说道:“今年人口统计,辖下男女合计33万户,155万口,另有奴隶8万余口;预计明年人口可能达到200万,奴隶有多少得看战争胜负情况,当然人口是多多益善。”
    ‘齐省人口少。’这是章明义的第一印象,不过提起奴隶,他翻了翻之前军队方面的报告。
    ‘嗯,大周7、8成的支出是冗兵冗官耗费,而齐省这边,打仗虽有耗费,却因为不断打赢,缴获的物资同样很多甚至还有很大利润。’
    ‘至于官吏,齐省这边似乎是官奉加工厂分红的两部分,因此官奉显得不高……,嗯,工厂分红……,这工厂好赚钱啊!’
    真的仔细看一眼,齐省工厂今年上缴收入是3.3亿斤,承担全部官奉、教育以及新工厂资本金还有盈余!
    而且这是在工厂已经把给各级文武官员的分红算进成本之后得出的数字!
    章明义自己也有工厂股份,今年也拿了一份工厂分红,那并不是个小数字,不过他之前以为自己是齐省最高层官僚之一,得到了额外照顾。
    现在想来,恐怕工厂还真是严格按受益和个人所持有股份分红的。
    ‘有机会的话,得去搞清楚,到底是那些工厂赚到这么多利润。’
    “明年我们希望把土地增加到1800万亩的水平。”那财务代表继续说道:“财务部门制定的计划是收入应该提高三成以上,达到12亿8千万或9千万左右的水准……。”
    “至于明年部队能得到多少缴获,以及江南来多少援助,这个不是我们财务能管的了的,有就用,没有也没什么。”
    ‘对,还有援助。’章明义恍然。
    齐省的经济状况这么好,从江南要援助他们还是一点都不客气,折1.5亿斤粮食呢。
    这大都督府还真挺贪婪的。
    ……
    会间休息时,章明义专门去找那财务代表,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加详细的财政报告,但被那人拒绝了。
    章明义突然意识到,大部分齐省官员恐怕根本没把自己当做“自己人”看待。
    这也难怪,毕竟自己实际上是江南摊派来的监军,不受信任可以理解,许多关键细节对自己隐瞒同样也是正常的。
    不过章明义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他转头去找徐世杨,希望能从这个齐省“太子”一样的好友那里得到一些答案。
    “细节报告书很厚的。”
    徐世杨双手比了个足有小臂长度的姿势,苦笑着说道:
    “所以才会事先要求各部门先总结啊。”
    “章兄想知道什么,可以在都督府的档案室查阅,我这也只能告诉你我关注和了解的细节,很不全面的。”
    说到这,章明义反而开始好奇另一件事了。
    “你将来一定会继承大都督职务,若是不了解细节,你怎么管理你的领地?”
    “大都督又不是神,做不到全知全能。江南那边不也做不到吗?”徐世杨笑道:“我们这边的计划是划分职能部门,大都督只负责统筹全局,下属各部门按自己的职责办事。”
    “如何划分?”章明义问道。
    “接下来的会议就要提到了,明年都督府将会成立六部。”
    所谓六部是:
    掌管财政的户部;
    掌管军事的兵部;
    掌管工业和营造的工部;
    掌管刑名的刑部;
    掌管官吏升迁和任免的吏部;
    掌管教育、礼仪和外交的礼部。
    很传统的华夏式六部权利划分。
    现在齐省的地位对大周来说相当于一个藩国,成立自己独立运作的六部倒也不算逾越。
    章明义甚至觉得现在才开始筹建六部已经算是很迟了。
    “现在才开始划分职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太少。”
    徐世杨苦笑道:
    “今天回报财务状况的那人以前是坞堡主,我个人是很讨厌用这种人的,但不用也不行,现在学校教育还没见成果,无论地方还是泉城这边,官员依旧以坞堡主为主,吏员则是以前那些坞堡主的亲戚管家……。”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久,直到学校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干部,才会开始改观。”
    章明义想了想,认真的问道:“六部主官都是谁?”
    “大都督的意思,六部主官直接称尚书。”
    徐世杨回答:
    “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由大都督本人兼任。”
    可以理解,这么缺人的情况下,徐睦河不可能做甩手掌柜,大都督本人直接掌握财政和人事大权,对维护都督府权威是必要条件。
    “我双肩挑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
    这也是正常现象,齐省军队(包括新军和民兵),是徐世杨一手建立起来的,他不可能把兵权交给别人。
    工部同理,齐省工厂和布局也是徐世杨一手操办的,他继续管着实属正常。
    “礼部尚书,是我那个一直在地方上负责铺开初级教育的大伯。”
    徐睦江被徐世杨软禁好几年,最近两年才出来重新做事,这些日子他在齐省普及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再加上他毕竟是家族睦字辈尊长,掌管一个不涉及核心利益的礼部,也算是徐家二房长房和解,家族团结的象征。
    “最后嘛。”
    徐世杨笑着说道:
    “刑部尚书,我向大都督推荐了章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