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节

      四具冰镇在停尸房里的僵尸活过来逃走,说出这样话的人脑子肯定有问题,大大地有问题。老刀才喝了二杯稻花香,不至于说胡话吧。

    “你确定尸体是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盗尸贼偷走的?”苍耳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是。”老刀语气坚决。

    苍耳追问:“你有证据?”

    “有!脚印。”老刀郑重地道。

    老刀是仵作,加上这段日子和与四鬼朝夕相处,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不是四鬼的一看便知。

    苍耳来了兴致:“那不妨去现场瞧瞧。

    俩人结伴来到停尸房,一眼看到地上由里及外留着四行潮湿清晰的脚印,有在有小,深浅不一。冰床上只剩下马神仙的尸体孤零零地躺在那里,烟鬼、酒鬼、赌鬼、色鬼的尸体无影无踪。

    苍耳摘下墙上的马灯,照在地上,然后他蹲下来仔细对比四行脚印。老刀一看就明白了:总捕头试图找出第五个人的脚印,看四具僵尸是不是被赶尸人赶走的。

    苍耳找了半天,双腿麻木,找不到赶尸人的脚印,苍耳捶了捶腰站起来,脸上反而有了明显的笑意。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苍耳愉快地道。

    老刀搞糊涂了,愣在那里。

    苍耳提议:“停尸房阴气太重,不妨回议事大厅喝酒。”看来总捕头对稻花香已上瘾。

    重回议事大厅,苍耳用火钳将炉火拨旺,老刀一扫萎靡,神态坦然。

    俩人象老朋友一样边喝边聊,促膝交谈。喝到酣处,老刀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团软布,展开,说要当场作画。

    厅内有现成的笔墨,老刀掌灯,煞有介事地画了起来。

    朦胧的光影中,苍耳看到老刀的作,一张好奇怪好奇怪的山水画。

    “四鬼的刺青有了新的发现?”苍耳脱口而出。

    老刀凭着多年的经验,过硬的本领破解了镂在四鬼身上的血色残图,他是忤怍,不是画师,不会心血来潮凭空想象出一幅山水来。

    老刀点点头道:“对,每个人身上的纹理拼成一只龟后,多出了一些线条,直至昨夜,我才想通了一个道理,这些线条和龟的纹理可以搭配,拼出一个山尖的图案,四个人,四座山尖。四座山尖合起来,就是一个层峦叠嶂的山麓。”

    苍耳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这也太夸张了。

    四座山尖越看越熟悉,苍耳耸然动容,不会吧,这么巧?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

    老刀注意到苍耳的表情,好奇地问:“总捕头认得这座个山麓?”

    苍耳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回答:“芙蓉山,酒鬼作坊的箬竹和烟鬼留在茶楼的雁茗就产自这几四座山尖,它们叫百冈尖、雁湖尖、凌云尖和乌岩尖。”

    听总捕头说出四座山尖的名字,老刀越发惊讶。

    苍耳不知道怎样向老刀解释,这四座在现代拥有很多粉丝的山尖。穿越唐朝之前,他独

    来独往,千里走单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闽浙交界,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火山脉:雁荡山,由南往北延伸,分为南雁荡山、中雁荡山、北雁荡山。史称芙蓉山。

    百冈尖、雁湖尖、凌云尖、乌岩尖统称为“雁荡四尖”,最负盛名,悬嶂蔽日,飞瀑凌空,被现代驴友誉为徒步天堂,穿越四尖成为考量一个驴友合格的标准。

    苍耳不同季节单枪匹马穿越了百冈尖、雁湖尖、凌云尖、乌岩尖,领略四尖春夏秋冬不同的风光,他熟知四尖的一草一木和雁荡山的优美传说。

    雁荡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也叫雁岩或雁山,它以独具特色的山峰而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主峰山顶的雁湖岗上有结满茂密芦苇的湖荡,吸引了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关于雁荡山名字的由来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曾经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氏,一天巡视四方,来到西北高原上的大泽旁边,只见周围芦苇丛生,泽内荷花盛开,美丽极了。

    女娲氏绕过沙滩,伸手采摘了两朵金色莲花和一朵五色荷花,插在髻旁。她正要走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她髻上的三朵花儿一齐吹向天空,直向东南海边飘去。花儿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海边上的两越上空才落下来。两朵金色莲花就变为金华山和天台山,那朵五色荷花则变为一座“芙蓉山”了。因为“芙蓉”也就是荷花,所以才有这个雅称。这朵五色荷花有一百零八瓣,“芙蓉山”也刚好有一百零八峰。但其中有几个是双峰并立的,只取了一个名,因此人们只说是“百二奇峰”。

    女娲氏见三山落成,满心欢喜。过了许多年以后,一天,她偶然遥望东南,不禁大惊失色。原来,那座美丽的“芙蓉山”不知在什么时候已被怪兽“凿齿”咬了三十六个大洞和许多小洞,地面上也被挖掘了几道深坑,正在滔滔地流着水哩。

    女祸氏知道,这“凿齿”的门齿,足有三尺长,象凿头般锐利,厉害非凡,很难对付。她只好求玉皇大帝帮助除害。这玉皇大帝是天皇氏的化身,他就命令地皇氏的姊姊和阿姨——雨姊和风姨前去除害。

    雨姊、风姨迅速跟随女娲氏来到了凡间。霎时间,狂风怒号,大雨如注,地面上洪水横流。 那“凿齿”便被这场洪水驱逐到远方去了。从此之后,“芙蓉山”便留下了四十六洞、十七瀑、七溪一涧和十三坑,山顶上也出现了一个碧水粼粼的大湖。

    女娲氏把“凿齿”赶跑之后,还不放心,怕它日后重来为害,就到大泽边去采了几枝芦苇,围在“芙蓉山”周围,象是砌了天堑城墙一样,把“芙蓉山”与世隔绝开来。

    这座美丽的“芙蓉山”矗立于东南大海边上,不觉已过了十万零八千年,依然不为世人知晓。

    到后来,山外围的芦苇渐渐消失,山径也就逐渐开出来了。只有山顶的大湖畔仍旧芦苇丛生,南归的秋雁都纷纷在这里停留栖宿。于是,人们便把这座“芙蓉山”改称为“雁荡山”。

    夜深沉,乌云将月亮拖进它的怀抱,云深不知处。

    巡捕房的一间屋脊上,多出了一个黑坞坞的黑影,这个黑影看起来身材修长、体态啊娜。

    这么晚了,谁会蜇伏在屋脊上?

    夜阑人静处,夜的幽灵便开始四下活动,幽灵总是在常人最意不到的地方出现,莫非屋脊上黑影是个幽灵?

    幽灵白衣袭袭,面颊姣洁如月,眼神如水般注泻在桃花树下。

    夜幕下,桃花树枝影朦胧,宛若一位春睡的美人。

    一个俊逸的男子仰靠在树干上,一动也不动,就好象是一位忠实的守护神,守护着美人安睡,让美人不受夜的幽灵侵扰。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雾气,凝结在院子里的花卉上,凝结在男子的身上,聚拢成一片晶莹的露水。

    白衣幽灵脸上起了复杂的变化,眼中有了几分心痛之色。

    幽灵会心痛,真是奇怪。

    夜更深,露更大,白衣幽灵似乎受不了煎熬,如烟如雾般从屋脊上翩跹而下,衣袂飘处,夜草极尽献媚,夜风慢声吟唱。

    幽灵白衣胜雪,步履轻盈,宛若夜色的使者。

    桃树下恍惚腾起一团光晕,男子的脸渐渐清晰,天地的灵气充沛......似风之子,如夜之神。

    幽灵依着男子的身侧坐了下来,轻轻地靠在已入梦中的男子肩头。

    几颗发亮的露珠沿着幽灵的发际,滴落下来,碎在男子胳弯里,手背上。

    幽灵会被露水打湿,真是奇怪。

    湿气更重。

    幽灵坐不住了,从胸襟处取出一条粉色的丝巾,竟要为男子拂拭去面颊上的露水。

    男子一个机伶从梦中惊醒,看到白色幽灵,惊呆了。

    小索子!

    小索子的脸腾地红了,她未料到崔护会醒过来,会眼睁睁看着她。

    一个女捕快对总捕头做作这样亲昵的举动她当然不好意思,当然羞赧万分。幸好有夜色掩护,小索子的窘态未暴露无遗,要不她仍可挖个地洞钻下

    崔护恍如梦中。

    他喝了几杯老黑的稻米酒竟昏昏睡去,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他怀疑这几天来精神一直处于绷紧状态,以至心力交瘁不胜酒力。

    他不由暗暗地赞叹乡酒的劲道,正是这种稻花香让他沉入梦魇,镜花水月中灵光乍现:九月初九,另外二幅秘图的拥有者说不定侥幸逃过了这一死劫,也就是说这俩人事先得到风声,然后想方没法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凶手的眼皮底下溜走。

    这种可能性绝对存在。

    崔护搞不懂的是小索子的兴致会这么好,夜深人静还不去睡觉,象夜猫子似地游荡。

    “我睡不着。”小索子见总捕头有点责怪她的意思,郁郁地叹了一口气:“又没有人陪我喝酒,陪我聊天。”

    崔护怔住。

    原来小索子的目光一直未离开过崔护,茶花会散场后她见崔护没走,于是躲进一片杜鹃花叶中。崔护独处在桃花树底下沉思,小索子心中滋生出一种冲动,一种想和总捕头说悄悄的冲动。好几次她想冲出花丛,最后还是缩回双腿。

    当她下决心走向总捕头时,老黑提着一壶酒过来了,然后她看到老黑温酒,看到他们喝着冒着热气的温酒,看到二个大男人促膝谈心。

    她不知道老黑要呆多久,只好闷闷不乐地折回她的蜗居。

    她没有掌灯,她不想破坏夜的氛围,就这么静静地想着心事。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嗦嗦嗦”脚踏在夜草声音由远及近,一记重一记轻,这声音小索子最熟悉不过了,是老黑的的脚步声,他回来了。

    脚步声消失在停尸房方向。总捕头呢?走了没有?小索子摸索到一件白色的风衣,心不在焉地套在吏服上,一个箭步冲出香庐。

    桃树下,崔护背靠着树干沉迷不醒,小索子初见之下吓了一跳,竖耳聆听,崔护吐气纳息无异常人,她方才安心下来。

    小索子环顾四周,夜幕下的景物影影绰绰,如魈如魅。她想起掉包的无花果,想起空空如也的酒罐,胸口狂跳不已,暗暗祈祷今晚千万不要出鬼。

    要是出来的鬼打总捕头的主意,就是拚掉小命也要保证总捕头的安全,小索子下了决心。

    与其等鬼上身,不如找鬼下锅,小索子飞鸿掠影,平步于屋脊之上。

    小索子忘记了一件事,从来都是鬼找人,哪有人找鬼?你找他就表明不怕它,不怕鬼的人是鬼最怕的人,它当然不敢出来相见。

    今夜无鬼,小索子于是松了一口气。

    夜凉如水,外加了一件白衣的小索子仍冻得咯咯作响。

    桃树下的总捕头会不会着凉?这是她最担心的一件事,夜深一分,她的担心就多一分,

    累积起来就成了一种冲动,冲动之下,小索子从屋顶飞舞而下,她才不管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为崔护拭去身上的露水是她的心愿。

    小索子没有对总捕头解释更多,反复说着她只是想找人喝酒,找人聊天。

    “这鬼天气,除了喝酒聊天真想不出可做的事儿。”小索子说完嘟起了嘴。

    崔护听后哑然失笑:下午鬼事迭起,小丫头有点怕了,她的香庐紧傍停尸房,要是半夜三更有鬼出门找伴儿,第一个非她莫属,小丫头不想休息情有可原。(开始起崔护就称丫)

    总捕头扬了扬眉头:“好,炉中还有余炭,壶里还有剩酒,生火煮酒,一醉渡春风。”

    小索子一听生火煮酒,喜极之下,卷起袖子生火,崔护不免感叹:小丫头做起事来哪有半点女子的影子。

    崔护显然猜错了,小索子在女人的时候绝对是女人,比女人还要女人。

    火苗死而复生,生如夏花,壶里的酒又开始冒热气。

    望着小索子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崔护故作紧张地道:“要是有僵尸鬼踏酒香而来,你怕不怕?”

    小索子眼波流动,作势道:“有鬼来更妙,小女子手到擒来为总捕头筛酒。”

    崔护抚掌大笑:“此言正合我意。”

    酒已温好,入口微酣,虽稍缺火候,却暖人心肠。

    小索子轻启玉齿:“可惜壶中所剩老酒不多。”

    崔护朝小索子眨眨道:“那我俩不妨喝慢点,边喝边等。”

    “等谁?”

    “等鬼!”

    总捕头怎知道有鬼来?小索子诧异。

    他见苍耳陷入沉思之中,不想打断总捕头的思路,悄然退了下去。

    炉火如豆,行将熄灭,苍耳从黑暗中看到一道曙光。

    苍耳曾分四次登上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