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从蓝田开始

      把三本法律书,交给汤山之后,杨文华又对他们交代了一番。

    让杨大杨二兄弟,今后教授汤山等二十人上午半天就行,再由汤山这学律法的二十人,下午教授其余三百人。

    至于教材,让他们自己写篇日记,用作识文断字的教学足矣。

    而学习识文断字的三百人,上午没有课程,则需要进入田间劳作,学习杨文华带来的那些农作物的种植之法。

    对于杨文华如此随意的就剥夺了自己的全力,李少直心中虽有些不忿,倒也没有表现出来。

    一来李少直已经五六十岁,早已看淡了许多事情,对于权力的掌控欲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二来这本就是皇帝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现在李少直需要头疼的是越来越高的粮价问题,蓝田县虽然因为杨文华,种了好几千亩地,与修建堤坝的原因,放出去了许多粮食。

    可毕竟没有波及到全县范围,所以城中粮价依然渐渐的涨了起来。

    今天李少直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杨文华放粮的,看着汤山几人已经离开,李少直才问道:“杨门主接下来可有何打算?”

    “县君问的那一方面?”

    “那一方面都行。”

    李少直现在就希望杨文华弄些动静出来,动静越大越好。

    早先请人种地修堤坝,就把县北许多人家的口粮问题解决了,此次收了两百府兵子弟做学生,又解决了几百户人家的口粮。

    再弄点事情出来,全县几千户人的口粮,不就都解决了吗?

    “门主可知如今长安米价几何啊?”

    “长安米价,与你我何干?”

    “怎能没有干系,门主只要接受铜钱,粮价自然就能降下来,朝廷自然也就不用忧心。

    如此一来不但门主能多赚些银钱,老夫也能少受些催促,此两全其美之事,不好吗?”

    “银铜于我无用。”

    “那玉呢,为何门主连美玉也不受呢?”

    玉倒是可以,可惜老子认不出来好坏啊,要是被你们这些土鳖糊弄了咋整?

    见杨文华不开口,李少直感觉一阵烦躁,最后抓着桌上的茶杯,连喝了好几口水,接着自然感觉腹胀,于是对里长杨果问道,“茅厕在什么地方?”

    这时杨文华悠悠的来了一句,“县君何必如此,食屎可不能解决问题啊。”

    “你~,你,我~,我。”李少直一张脸涨的通红,指着杨文华你我了半天,最后一抱拳喊道:“告辞。”

    杨文华看着怒气匆匆摔门而去的李少直,冷笑道:“枉费李纲一世英名,生个儿子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居然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旁边杨果疑惑道:“看县尊平日行事,也颇具章法,怎会是被人利用呢?”

    “如今才四月中旬,你觉得普通人家会缺粮吗?

    再说,就算缺粮,你以为他们有钱购粮吗?

    现在接受铜钱放粮,便宜的不过是些豪贵之人罢了。”

    杨文华沉吟了一下,接着道:“不过此时也该做些事情了,杨果,你放个消息出去。

    就说我要在灞河上建一座桥,以连通蓝田与白鹿原,让蓝田每家都出一丁。

    所需材料都抓紧一些,还有崔家那边,告诉他们一声,让他们尽量多多的修建水泥作坊,不管弄出多少水泥,我都照常收购。”

    “好的,老爷,我马上就去办。”

    杨果说完,正想离开,此时却跑进来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子,小孩八九岁的样子,一进门就抱着杨果的双腿,哀嚎个不停。

    杨文华皱眉疑惑了看着杨果,等着他的解释。

    杨果尴尬的对着杨文华点头笑了笑,再蹲下对小胖子轻声问道:“远儿,你哭甚啊?”

    小胖子带着哭腔,抽泣着说道:“爹,老师欺负我,明明我的分要多些,却没有进二十名,十贯钱也没有了。”

    这时杨文华对小胖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杨果赶紧擦了擦儿子的脸,叮嘱道:“别哭了啊,老爷问你话呢,好好回老爷话。”

    小胖子在杨果的劝慰下,收住哭声,好奇的看了看杨文华,小声的说道:“回老爷话,我叫杨远。”

    “杨远啊。”

    杨文华回忆了一下,笑了笑说道:“我记得你的试卷,成绩确实不错,可前二十名,不单单是看成绩的。

    也要看年纪,因为他们很快就需要做事了,而你年岁还小,可以慢慢来嘛,只要肯努力,以后机会还有很多的。”

    “可是没有进前二十名,就没有钱了啊,娘亲说,有十贯钱可以多给姐姐置办些嫁妆,以后姐姐才能不被欺负,我不要姐姐让人欺负。”

    小胖子杨远说着又有要开始嚎哭的架势,杨文华赶紧喝道:“不准哭,再哭就真的没有十贯钱了。”

    看着小胖子被自己唬住,杨文华抓了抓头皮,对杨果说道:“你等下再把试卷看一下,按成绩重新排一次名次。

    然后把杨家村进入前二十名,那几个小孩的十贯钱补发给他们。”

    杨果赶紧点了点头,“老爷大德,我代他们谢谢老爷了。”

    “嗯,这些都是小事儿,你女儿多大了,许的那里的人家?”

    “小女今年十四了,去年与县里开布庄的黄家定的婚事。”

    “这样啊。”

    杨文华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在账上支取百贯给黄家送去,就说是我给的一份嫁妆,告诉他们婚事延后两年。

    然后,你再传个消息出去,就说以后蓝田女子十六岁后,再嫁为人妻的,都可以到我这领取十贯钱的贺礼。”

    杨文华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对于这种不好解释的事情,杨文华也懒得解释,直接利诱就是,等时间久了,有了对比之后,别人自然会明白。

    早先杨文华在朝堂上就说过一次此事,可这么长时间下来,却没有一点波澜,不管是皇家还是世家勋贵,人家该嫁女儿还是照嫁不误,才不管多少岁,根本就不搭理杨文华这一套。

    杨文华现在也不指望谁了,就让一切从蓝田开始吧,只要蓝田能在方方面面都冠绝天下,到时候自然不缺效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