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十九章 义勇团〈二〉

      张应泉进屋看了一眼嫂子与孩子后,马不停蹄赶回山镇,他先安排警械,又赶快回家报喜,完了躺下就睡,着实累坏了。

    迷迷糊糊有人推,是加西亚在闹:“快起来!”

    “别闹!让我多睡一会。”

    “还睡,镇外有动静!”

    加西亚开始动拳头捶,张应泉听‘镇外有动静’,忽然坐了起来,三两下就跳下床,虎着个脸。

    “不早说!”

    “切?……”

    上次匪情是西边,这次兵祸在东边。

    东西边围墙都一样,里外都能翻爬过人,正准备加高加宽,材料已备好在墙下,还没排上工期,可门洞已经修善的差不多了,原拱洞已经拓宽加高,砖石加洋灰结构,看着就结实,两扇崭新的厚木门,门上各有二十四颗牛眼大的铜铆钉,气派,也结实,至少单凭推是推不倒了。

    义勇团员们正在门边集合,气氛有点紧张。

    “大虎!什么情况?”

    “镇外一直有人徘徊不入,还探头探脑。有一位进山的老哥说,山前五里地外,有一群绿营官兵露营,挺凶!不敢靠近。”

    “应该就是叛军没错!”

    朝廷的绿营胸前字为‘兵’,县衙守门则有‘衙’有‘卒’,其余为‘勇’,附近根本没有‘兵’字符号的清军,若确定是绿营官兵,必是叛军无疑,此刻或者不能叫叛军,叫乱军更为合适一点。

    “义勇团训练得怎样?”

    “十八个老队员都经过三十天以上的操枪训练,经过二十多次实弹,熟悉各种姿势射击,也经过刺杀训练,均过关,都换上崭新的后膛枪,每人三十发装备弹,应该没问题。”

    大虎看向新招收的二十人:“他们才训练十多天,二次实弹射击,有依托射击还有点准头,暂时配前膛枪,守在墙上还行,不善野战。”

    “有大批人过来了。”门楼上,小长毛手持千里镜边看边通报。

    “所有人上墙,不要紧张,就我们现在的武器,来上个千儿八百人都不怕!”

    说不怕,不可能,第一次瞄向真人射击能不怕?

    远处人头攒动,千里镜里看得清楚,足有三百多号人。他们在进入正常视线前散开,开始隐蔽接近,绝对的老兵油子,一看就是实战经验十足的那种。还好他们几乎全都是持长枪或刀盾,少有弓箭,也许是这几天箭放完了无处补充吧?

    人头在离围墙三百步时缓了下来,依然是隐蔽状态,要知道,三百步距离,用肉眼已经看得真切了,此时还能不动声色地抵进,,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绝对操练有素,张应泉心里一惊,这是不堪一击的溃军吗?其实他不知,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些人为躲避退杀,也不知吃了多少堑?其它作战技能不好说,但就闪、躲、藏、奔跑几项技能,绝对精锐,否则根本活不到今天。

    武能竟也在其中,几年前离家时,他补了一个绿营外委把总,在外打拼了几年,整个战局有败无胜,自己再努力也无战功,一次有幸,在溃散中救过一督军性命,记功升至八品外委千总。可上官根本不睁眼看他,也是,八品千总在朝廷军中如过江之鲫,更何况是个败军千总。

    这伙从广西残存下来的将士,总共就四五百人,已不成建制,近时补进来不少乡勇,楞是又撑起一标人马,但新丁居多,与他们一群老人,实在尿不到一个壶里。此时,新上任的领队参将有意抓权,提升内弟为管带,一帮老兵骨头,纷纷叫苦不迭,不少人借口离营一去不返。

    换防时又引发了内斗,老兵痞东西多,有的值钱,有的不值钱,许多都是袍泽们的遗物,也是南征北战的积攒,溃散时都还随身,凭什么让我们净身换防?这跟洗劫有什么两样?于是动手,越发不可收拾,打死了管带,射伤了参将。不得不反出营地,你别说,这帮老骨头,真动起狠来,非那些新丁可挡,只能目送他们扬长而去。

    武能竟还有许多袍泽都是被裹挟,还有选择吗?可是,一但叛出绿营,又能去那里?只有为匪一途,为首的是一个老资历把总,但此时已不分大小,都是从广西归来的袍泽,只待上山分坐次了。

    武能竟没来过山镇,不知深浅,就知道自己的前未婚妻嫁入此地,岁月已淡去,这算不上夺妻之恨,月兰被救,他就想到是山镇人干的,还伤了自己的人,但,还是算了,战场上的深仇大恨能放过了,这不算事!

    这山镇不错,可当暂时营盘,一但站稳脚跟,无疑是蛟龙入海。

    三百多穷途末路的战兵,对付小山镇应该没问题!

    离围墙还有二百步时。

    “冲!直接攀墙。”

    战兵不再隐蔽藏躲,直起身扑向围墙。

    离墙一百五十步,加速!

    “砰砰砰…………”

    枪声起,前面的战兵纷纷倒地,一片惊愕,山镇上竟然有洋枪?!

    冲在前面的战兵,是兵油子,都知道枪声的间隔最安全,要死鸟朝上,不死往前冲,装药的时间,已足够抵达墙下,届时即便不爬上墙也安全,火枪枪口向下射击有盲区,若一起发力攻,小山镇唾手可得。

    “砰,砰,砰!”

    也就两息时间,先锋刚进入百步内,枪声接连再起。咦?三段式射击?这小山镇能有多少兵?兵油子就是兵油子,不用下令扭头就跑,后队在离围墙二百步范围内压阵,也没幸免。

    “砰,砰!”

    枪声噼里啪啦竟然没有间隙,好像风一样扫过来就没停,二百步左右也有人中弹,还不是一两个,‘轰’一声,熟悉,太熟悉了,溃散前都是这征兆,退出一里,发现人家根本没追击,停住脚,一个个头还在晕。

    围墙前五十步至二百步间,横躺竖卧竟有三四十具尸体,只一个回合,与长毛对仗时都没这么惨过,上面都是什么人?

    义勇团上下一片欢呼响,毫毛未伤就放倒一片敌人,这胜利来得太轻松,人说见过血的兵才是合格的兵,还有人说打过胜仗的兵才能称勇,不假!

    千里镜中看到敌人并没离开,而是在三里外,就地散开警械,吃饭休整,他们想干什么?准备夜袭?

    是夜,月黑风高,围墙上每隔不远就挂一盏防风灯,两灯的暗处都有人影,探夜的叛军回去报告后,全都打消了夜袭的注意,关键问题是,去那里?多行一点路,从别的山口进山?进山后又能干什么?所谓匪,强吃弱、大吃小也,这小小的山镇都比你强,届时谁是匪还不定,这碗饭还怎么吃?

    一夜相安无事。

    清晨,围墙上换班,通过千里镜可以看到,叛军依然没有走,他们是想掐断通道,困死我们?不会吧?

    “换班上来多少人?”

    “后膛枪手十人,前……”

    “前膛枪手和你留下守卫,其它人跟我出击!”

    “什么?这不行!”大虎不干:”我出击,大掌柜留下!”

    “听令!”

    张应泉已想好,准备搞一个打草惊蛇,把他们赶走算了,这门外的赖皮狗,不敲打狠点,它不走远。

    十人一字排开,向前搜索前进,张应泉在后面中间,左边是小长毛,右边贴上来一个加西亚,就是不走。

    通过昨天的战阵,义勇团员已经沉稳了许多,自己手上的后膛枪果然是野战利器,这就是胆气。

    忽然风起,小雨淅沥,山里的天,孩子的脸,多变!

    搜索出二里地,雨越下越密,叛军们像抽了大烟一样突然兴奋起来,不顾雨水路滑,一声呼哨涌出四五十个战兵,冲入二百步内。

    “砰砰砰!”后膛枪丝毫不受雨的影响,依然清脆有力,要知道这些定装子弹后火帽都用蜡纸封好,击针直接击破蜡纸一样响,再大的雨都不怕。

    叛军们又是一声惊呼,四散逃遁,十几具尸体泡在水中,他们的洋枪竟然不怕雨水?

    “继续搜索前进!”

    “砰!砰!砰!”

    边开枪、边装弹、边前进,义勇团威武!

    叛军们真的顶不住了,虽然人多硬拼不一定会输,但这样值吗?山镇里的枪兵可不老少,这仗打不赢!把总呢?当得知把总已中枪而亡时,群龙无首,‘轰’终于崩溃。

    坡道上一武官模样的人举白布上前。

    “我与你们谈判。”

    “你是谁?”

    “武能竟,前绿营八品外委千总。”

    “是你?”

    “你是?”

    “我是张家老三,我大嫂是月兰。”

    “是熟人!我没有为难你嫂子,想必你看到了,我们间没有仇恨。”

    “你想谈什么?”

    “我们降了,请保障生命安全。”

    “官家会放过你?”

    “你们不是官家。”

    “你还有本钱吗?凭什么放过你?”

    “本钱肯定是没有了,但还有兔子搏鹰的最后一招。”

    有点诡异!

    武能竟拍了拍手。

    “唰!”

    鬼魅般的身影从地下、沟中、树上突然窜出,他们披着树叶装,头顶柳支条,悄无声息,动作敏捷,咦?后世的特种兵?

    搜索队的周围还有张应泉的身边,瞬间危机四伏,刀锋、枪锋直指要害,所有的义勇团员还有张应泉都在千钧一发之中,敌我混杂,开枪就会误射,加西亚“啊!”地一声护住张应泉,她练过功,动作也极快,小长毛也不管不顾一步上前,用枪顶住武能竟的脑袋。

    “动一动就响,鱼死网破!”

    “慢!这是我在广西作战时仅剩的十几个亲随,放过他们,我本人任你们处置。”武能竟低下头,双手低垂,表示放弃抵抗:“本千总最后一次军令,都有了,放下武器!”

    “咣当当”刀枪落地的声音。现在站在义勇团员身边的就是十几个手无寸铁的降兵。

    “其它人呢?”

    “挑头地把总已被你们击毙,除我们外,其它人已经散去,叛军之乱已经烟消云散了。”

    “带上他们,回镇!”张应泉挥挥手:“不要绑,他们现在是百姓了!”

    “谢!”

    张应泉对武能竟不但没有恶感,反而有相当好感,凡经历过风浪与生死的人,方能担当大任。

    “你以后做什么?上山投匪?”

    “不!有你们在,这匪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留在山镇吧!换一种活法。”

    “我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