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

      宁家女儿 作者:繁朵

    分卷阅读128

    到时候没准宁宗都要被嘲笑,有个又矮又丑的乡下姐夫!

    他这么想着,就想先缓一缓:“其实村里头这种话也不要当真,他们嘴巴是不干净,但忘性也大,过两天说着没意思估计就不讲了。再说美头天天在咱们眼皮底下,到底跟赵建国有没关系,村里人还不看着吗?咱们更是不可能答应将美头给赵家人的……没凭没据的事情想讹咱们那不可能。”

    褚老婆子说你知道个什么?之前赵学明过来胡搅蛮缠的时候,咱们怕他顺杆子爬,所以今天浇水的事情都没让美头出面,就你跟赵建国在田埂上坐了会儿,居然就扯到了咱们家要把美头嫁给赵建国的事情上头去,怎么可能?肯定是有人在幕后放了口风出来,甚至找人推波助澜,想用舆论压着咱们弄假成真呢!

    她脸色非常的阴沉,说宁光虽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但总体做事情还算利索,而且也不是那种妖妖调调或者喜欢搬弄口舌的人……不然他们也不会有信心要比市场价高的彩礼钱了。谁知道赵学明父子是不是想不花钱将宁光弄到手?

    偏偏之前没看出来这对父子的打算,叫他们逮着了点儿把柄,这村上大部分都是赵家人,没有不帮着赵家人的道理。本来人言可畏,女孩子的名声建立需要长年累月,摧毁却在三言两语之间,宁家如今人丁单薄的,在这种方面很难弄得过赵家,不赶紧把宁光嫁出去,万一日后谣言控制不住怎么办?

    “这也是为了美头好。”褚老婆子见宁福林皱着眉不作声,就劝他,“咱们老了,宗宗还小,国庆跟月娥在外面打工也不方便回来,哪怕知道这事情美头是冤枉的呢,也护不住她。倒不如把美头许出去,到时候赵家要是再作妖,那美头的夫家不是有理由插手了吗?这其实就是多找个人帮美头。”

    这话是否能够说服宁福林且不说,却肯定说服不了宁光的。

    她又听了会儿,见里头褚老婆子已经自顾自的开始估算自己能换到多少彩礼,等拿了彩礼要怎么给宁宗张罗……这才蹑手蹑脚回屋。

    回到自己住的屋子里,女孩子当即扑到床上,用被子蒙住脑袋,死死捂着嘴,无声大哭。

    这个时候她真的有种冲动,就是不顾一切的跟沈安怡求援。

    可是想这么做的时候,又想起来沈安怡千里迢迢跑来黎明镇,不吃不喝不走亲戚,就是跟自己在镇外的堤坝上,哭诉了一天,末了憔悴又疲惫的离开……都不知道这好友现在是什么处境,怎么能够再为她增加压力?

    宁光哭到深夜时分,人都迷迷糊糊的了,苍凉的想,可能自己就是命苦吧。

    甚至带坏了沈安怡的命。

    因为如果不是沈安怡也遭受了家庭的变故,肯定会帮助宁光的,也肯定能够帮助宁光。

    然而宁光似乎命定了脱不开这乡下,脱不开宁家,所以这种愿意帮助她也有能力帮助她的人,就会陷入各种困境里无暇顾及宁光……这么想着宁光都懊悔这些年来跟沈安怡保持通信了。

    倘若一直不联系的话,沈安怡没准就忘记她了,她也想不到跟这个童年时候的好友求助。

    那样沈安怡会不会一直好好儿的,无忧无虑,父宠母爱,没有离婚,没有女大学生,没有白金项链……她会顺理成章的拿第一,得到同学老师们得到所有人的喜欢,顺理成章的上大学,出国,念博士……都是自己的错!

    宁光心里乱七八糟的,想了一晚上的事情,第二天差点没爬起来。

    褚老婆子跟宁福林察觉到她的异常,心里有数,也没说什么,只是紧锣密鼓的物色着买家。

    而村里的流言如褚老婆子所言,来者不善,过了几天之后非但没有消停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小孩子跑宁家门口,唱着改编的歌谣,说宁光跟赵建国已经怎么怎么,还有半大小子信誓旦旦的跟人说,见过宁光同赵建国在水坞边亲嘴。

    村里人其实也未必真的全部相信这些话,但就好像当年宁光告诫沈安怡别跟异性走太近那会说的一样,反正宁光又不是他们的妻女,过的好他们沾不上光,过的不好也害不了他们,闲来无事参一脚取乐权当解闷了……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

    他们跟着一起哄,互相的一番添油加醋,说的就跟真的一样了。

    褚老婆子以及宁福林手忙脚乱的,数次跟人吵架,骂山门,却敌不过谣言汹汹,反而被扣了个“欲盖弥彰”的帽子。

    不知道谁打听到的,宁家正找了外村的人给宁光找夫家,他们就推理出来,宁家长辈起了分歧,宁福林看中赵建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但褚老婆子记恨前事,打算另外给曾孙女找人。这会儿宁光竟仿佛要被许两家了……村里人顿时来了兴趣,都当个笑话各种说。

    很快这种话就传到了外村,以至于褚老婆子的娘家人都知道了,专门上门来核实。

    老婆子被气的当场落下泪来,拉着娘家人的手一五一十说完经过,末了潸然泪下:“赵家太歹毒了,他们不得好死啊!”

    她娘家人弄清楚怎么回事后也是诧异,又埋怨宁福林不够机灵,中了赵家的计策,叫他们有了造谣的机会。

    “这也不能全怪自己人。”褚老婆子也这么说过儿子,但在娘家人面前,她却要维护宁福林的,就说,“赵家起了那样的心思,在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防不过来的。毕竟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分卷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