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事情很多,人很忙

      此次入京,在福祥的帮衬下,皇后娘娘不但为“泽香”提了字,还因他造物有功,赏赐给他一些礼物,虽然只能算是私下的行为,并无旨意什么的,但那两辆贴有“御赐”封条的马车,还是让他得以大摇大摆的夹带着呼延东篱出城。一个征西将军的面子,还远远不足以让禁军敢去翻看皇后娘娘的御赐礼车。

    再次路过“四通”客栈,张舟远眺那庄园方向,轻呼唐雨儿的名字,暗暗发誓,一定不会让她等自己太久。

    回到河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柳青山护送呼延东篱去南平州,一是为了保护其安全和联系彼此合作事宜,二是柳青山在那件事露面颇多,不确定会不会有人认出,如今风波未过,暂时回避一下。

    陈朝英也回来了。他按张舟的吩咐,带着河州府衙和刑捕衙门的推荐信,去龙州边境,找到镇北将军张舒和。一是推广九州商业生产的消毒药酒,虽然药酒的功能还远不及前世酒精,但是也效用明显。第二是私下打探一下,有无通往北燕的路径,张舟对这个大唐的敌国很感兴趣,也知道官方层面是和北燕互不通商的,但是否会有民间来往的情况,不得而知。

    张舒和对消毒药酒很满意,和九州商业签了一份大大的订单。而关于北燕方面,也得到了确实的信息。两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存在来往通商的行为,这条大唐铁律,被边军执行的极为彻底,私下敢有违规的,抓到一个杀一个,还哪有人敢从中取栗!

    现在唐雨儿的问题有了转机,也让张舟有了精力,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九州商业的建设、发展上。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做出调整。张舟并没有高超的管理经验,但也认识到目前的九州商业,对照前世的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四处漏风。

    正式成立专业的财务、审计和劳资等部门,直接受关玉娘领导。还为关玉娘,成立了秘书处,配置是以树叶那个小丫头为首的五人秘书团,以提高管理效率。张舟知道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了开端,才能做逐步的完善。

    人事上也做了部分调整。

    飞蛟帮在河州已经成了过去式,码头顺利归入自己的囊中,水运这一块,自然不能落入别人之手,张舟让曲十三负责着手组建九州商业自己的船队。大唐水运行业的霸主,还是飞蛟帮,如果让陈朝英接手,有可能激化矛盾。

    飞蛟帮本身就是属于物流行业,陈朝英自然对商队不会陌生,张舟索性把九州商队物流交给他打理,让飞子专门经营地下和码头。

    陈朝英很兴奋!九州商队不仅加速、加强了几州之间的商贸合作,更具备了垄断四州之间商贸物流的态势,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让他接手负责这么重要的一个摊子,那是名副其实的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可见张舟对他的信任。

    飞子在整顿整个河州地下环境的同时,按张舟要求,和老黄配合,磨炼谍报机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河州境内,彻查其它势力的眼线,即便不能进行清除,有也做到在可控之中,这个任务难度可是相当大,尤其是老黄,“内练黄雀”、“外扩影子”,两下都有抓,的确辛苦,但飞子和老黄,没有在张舟面前有过一句牢骚,绝对是任劳任怨。

    张舟不仅对“夜叉”和老黄谍报人员的培养和吸纳,加大投入,在工匠和经营人才方面也始终重视。

    这个世界和前世历史都一样,社会科学虽然滞后,但是从来不会缺少巧夺天工的灵巧妙手,技艺能人!河州招收工匠,福利好的消息,早通过九州商队传播到附近几州的大街小巷。甚至不少京都的匠人也慕名而来,现在张园已经召收了不少能工巧匠,其中不少人主动签订下了好似卖身契的合约。

    张园的建设发展也做了系统规划,以应对以后的发展需要。

    大多数的事物发展都是有促进关联的,张舟确定他只要做好几点,打下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很多事必然会随之进步发展,并生机勃勃。

    而随着人员的增加,张舟更加重视对机密的保护,对核心技术区的监控守护,已经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张园就是张舟谋划打造强大商业帝国的核心基础所在。这一点关乎他太多利益,有一点隐患,都会让他寝食难安。对此他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处置上也绝不手软。

    目前张园已经有三十多个不守规矩的人被辞退,甚至关押,还有的无影无踪,人间蒸发了一般。

    ……

    关玉娘这段时间也是忙的手忙脚乱,让他心疼不已,索性逼着关玉娘丢下手头事物,陪着自己去逛街散散心,关玉娘起初不肯,大街上人来人往,你一个刑捕主事领着我一个半老徐娘,卿卿我我算怎么一回事?可张舟却威胁关玉娘,如果不答应,就满城贴横幅,让全城知道我张舟喜欢你关玉娘!关玉娘才又恨又恼,心底却幸福开心地跟他逛起了大街。

    河州的最繁华之处,就是东城,可是和京都仍是没法相提并论。张舟也问过不少商铺老板,和一些主管官员。河州土地虽然肥沃,但地方偏北,加上和燕国中断往来,商业并不发达,农业不如南方丰富,轻工不如南方底蕴丰厚,有限的北方物产,也在根本上缺乏竞争力,总体上有些靠老天爷吃饭的意思。张舟不懂复杂的经济学,很难想出高智商的办法去改变格局。但是他会照猫画虎的尝试改变,比如前世的开发区模式。

    张舟没有为难关玉娘,强迫去牵她的手,但是却并肩而行,时而附耳近语,行为亲密。

    前世习惯快你半步,这世不再那样了。

    这次皇后娘娘的赏赐,张舟几乎都送给了关玉娘,做的那么理所应当、那么自然,甚至七爷和关玉娘说话的口气就和儿媳妇无二。关玉娘虽然尽可能避免让别人说闲话,可是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习惯了这些,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和张舟抱怨一下柴米油盐,絮叨几句家长里短,每当她自己想起这些,都不由偷偷脸红。

    关玉娘猜不到张舟的脑子里藏了多少五花八门的东西,时不时就出来一个主意。

    这不,张舟又想着在河州西城,进行整治,美其名曰棚户区改造!并要利用车队四处发宣传单说,河州鼓励民间私营作坊入城,店铺租金只要两成,两年免税,对质量优秀者大肆奖励,还要举行什么技工大赛!

    关玉娘简单粗算一下,这怎么也需要几十万的银子。庄子里的扩建还没有完成呢,说什么也不同意,张舟无奈,只能答应徐徐图之。

    张舟也知道要做的事,所需资金何其巨大。现在能够赚钱的只有河州烈、泽香、和疗伤药酒,商队现在还没有盈利。自己很多举动都站在长期战略上考虑,例如商队!可以说九州商业目前,很难看见账面上的收益!

    不过张舟已经谋划好,要在泽香的经营上好好下点功夫,来缓解资金上的尴尬!

    但有一件事,张舟的态度很坚决,说什么也要实施,就是举办河州选美大赛!上次醉月楼花了一万两成本举办的花魁大赛,这次张舟要耗资更多,打造大唐帝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选美大赛!

    关玉娘是个聪慧女子,从张舟的解释,也看到对未来发展的巨大好处。虽然花费同样不小,但是毕竟如果成功,短期就可以回收投入,也就不再反对!

    他举行选美大赛,也是要利用这次机会,给九州商业的产品打广告。总感觉时间紧迫的张舟,没有选择“潜移默化”式的去衍生影响力,而是计划用“一鸣惊人”的形式,把九州商业的名号打出去!

    说到做到,张舟当天就组织相关人员开始商议筹备事宜。十天时间,进行无数次商讨,终于把选美大赛的日期订在十月十六那天。

    宣传方面,首先由张舟思路,让关小楼负责,组织人员,抓紧时间研究设计,力争做出油彩印刷。这个世界造纸技术也算比较成熟,造纸最有名的就是京都纸造局,他还写信一封给福祥,请福祥为他画几副美人图,另外帮忙联系纸造局,订制质量最好的纸张……

    看看手里的油彩宣传画报,与前世当然无法比及,但是在当前,绝对是工业艺术品的存在。张舟还恶趣味的把第一版的画报留下一些,待若干年后,说不定还可以炒作一下。

    福祥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写实美人,有亭亭玉立,有风姿绰约,有小巧玲珑,有温婉可人,画的极好,上面还写了一首张舟剽窃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比诗谁比的过李白,比剽窃谁比的过张舟?也是为此,合并后的花神落,正式更名为瑶台。

    镌刻、印刷的效果也让张舟很满意,看来新加入九州商业的几个雕刻师傅,手艺的确不错,只是油印技术不是一下可以解决的,研发时间太短,自然也来不及,最后张舟决定,找一些擅长绘画的人,进行人工彩绘完成。

    对此张舟并没有觉得失望。并不是古人如何冥顽不灵,只是没有打开他们那骚动的心!一旦启动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智慧绝对让人惊叹。张舟没有那么多专业性,但绝对不会缺少各种“奇思妙想”,去引导开启他们的智慧。同样,这也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张舟特意拜访了李书亭,这老家伙现在也忙坏了,但是张舟,绝对是百忙之中也得一见的座上宾。张舟通过他女儿又送给皇后几样新鲜物,博得皇后欢心,在宫中地位越发显贵、稳固。再加上张舟实打实帮他开书院,这样的灵通人物,在李书亭的眼里心里,观感和地位,与最初早已大不相同。

    “你的意思是让我举办一次文人的诗词大会?”

    “对!不过不单纯是诗词,而是诗酒大会!”

    张舟递给他一张宣传画报,上面一书生端着酒杯,凭栏望月的彩图,又配上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书亭品味这诗句,啧啧有声,只觉韵味荡气回肠。

    “又是你写的?”

    “偶得偶得!”张舟就怕他和自己提文学,那都是剽窃而来,自己又哪有半点文化底子?经史子集自己没有一本看全的,说多了还不露底?索性转开话题道“咱们河州,地处北方,文化底蕴远不如南方丰厚,为什么?还不是咱们河州,像您这样的文人墨客太少?我是这样打算的,通过大会引来更多的文人来河州交流,必然会对民间产生巨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孩子读书!这样的话,老先生对河州百姓的功德,可就不是开几个书院可以比拟的了!”

    心里却想,什么人最骚,最喜欢美人,自然是那些所谓的才子,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选美大赛的影响力,也是给自己创收!

    李书亭哪里知道他的龌龊心思,一个劲点头。想了想又有几分为难,说道“可是我的名望地位,很难达到这样的号召力啊!”

    张舟笑道“如果夺冠首者,得银子一万两,外加印发他的诗集一万册呢?”

    “妙!这个噱头,恐怕那些躲在山里做隐士的清高之辈也得动心啊!”

    “这个事,还需要您老人家来操持,毕竟文人那些讲究,我可不懂!放心,宣传什么,有我来做,您老只需要出面主持这件事就好!”

    李书亭点点头,却莫名其妙的来一句。

    “不知道哪位文人会得到这彩头!”

    张舟嘿嘿一笑“老先生,你助我成此事,我助你名扬天下,可好?”

    “那些手段可不行!我辈读书人岂能没有节操骨气?”

    “那好那好,那咱不玩手段!这样吧,到时候我也给老先生出书一万套如何!”

    李书亭没有言语,却满脸笑意!

    “另外有件事,老先生千万不要怪我自作主张!”

    “何事?”李书亭想不到张舟又会做什么,但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

    “您老清流,可知令女在宫中生活用度之不易!”

    李书亭没有说什么,但是脸上浮现些许愧疚。

    “我私下呢,从京都的铺子给秀灵宫一份红利,虽然不多,但多少可以让你女儿在宫里的用度宽裕一些,这个事,您老别拦着,拦着,我也会这样做!”

    李书亭欲言又止,最后点点头,但是心里又多了一份感激。他并未发觉,自己已经一步步上了张舟的船。

    河州府政唐文轩必不可少的被邀请参与其中,唐文轩也是典型的文人,但多年官场历练下来,已然少了很多文人风骨,可是不代表,他不希望自己在文林中有所名声。这个事如果成了,对他的政绩也大有好处,他还没有到五十,自然希望更进一步,没有犹豫就同意了。但是因为官员不能出头组织这样的活动,主持人自然是李书亭,他则是官方的文证之人,一拍即合,既定十月十日河州诗酒大会。并上书朝廷报备,以促进南北文化为由,举办河州双会,结果得到了朝廷一万两银子的资助。唐文轩也没有中饱私囊,自己还添银一万两,按张舟设想,开始翻修河州的几个书院!力求打造一个北方文人集会的文坛圣地。

    张舟还把唐文轩、周儒和老好人的安抚将军凑到一起,小聚一下,阐明了自己的想法,要大力改造河州的脏、乱、差。这虽然是好事,可是需要花钱的。张舟提议自己出资,但是衙门得给九州商业足够的税收减免!三个老家伙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河州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整治,刑捕衙门和州军通通出动,组织商家百姓,全城开始“折腾”。力度之严、范围之广、处置之彻底都闻所未闻。挖水道、清淤积、拆违建、打击脏乱差、制定经营标准,礼貌用语、甚至所有商家营销人员统一服装等等,表现好的有赏,还将获得大会期间的种种政策优惠。表现不好的,对不起,这个年头,衙门想收拾你,不费吹灰之力,何况地下势力和刑捕衙门还是穿一条裤子,又哪儿有申诉说理的地方去?虽然也有不少埋怨之词,但改变之势不可阻挡。

    河州码头也开始重新规划,人货分开,并开设物流仓储,和物品交易市场。这些都代表河州的政绩建设,府政自然高兴,大力配合,并愿意出资出人,对河州码头到河州府的道路进行整修。

    因为双会计划的牵引,几乎小半个河州都动了起来。

    九州商业也任务量大增,尤其物流商队更是把五天一发,改成三天一发,就这样还有不少货物积压,陈朝英为此找到张舟,汇报马匹短缺,马车损坏等诸多问题。张舟告诉他,九州商队马上会进行马车更换,到时候新马车会装载更多,更结实耐用,维修更方便,而且还会有大批南平州的马匹和商队扈从补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