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贤当面

      别说陈亦,成辛二人对他所言,也只是相视一笑而已,显然并不相信。
    王臻却不再多言,只是起身一笑,告辞之后,便回一旁的床榻上歇息。
    夜已甚深,几人也吃喝尽了兴,便各自安歇。
    雨下了一夜,天蒙蒙微亮时,才停了下来。
    成士廉与辛公平起身时,只见陈亦盘坐一榻旁,眉目低垂。
    旁边那的绿衣客王臻,却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
    辛公平诧异道:“那位王兄怎地走得这般早?”
    一旁陈亦慢慢睁开眼皮,微微笑道:“不是早,是晚。”
    这话让成士廉若有所思,询问道:“三藏大师,是否有何不妥?”
    “不须说,说不得。”
    陈亦缓缓摇头,双腿落地,抖了抖衣袍,站了起来,口中念道:“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见二人莫名其妙,疑惑不解的模样,便笑了笑:“二位居士只需谨记儒门先贤之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其余一切,不过魑魅魍魉,跳梁小丑,不足挂心。”
    “两位居士还要赶路,小僧已让店家准备了早膳,快快用了上路吧。”
    成士廉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看陈亦的模样,摆明了不想再说。
    而辛公平自忖与这位三藏大师不大熟,不好追根究底。
    而且他也没有如成士廉一般,感觉到异常。
    只是暗暗嘀咕着,这果然是一个出家人。
    须知和尚道士一流,说话永远是这般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心痒难耐,有抓没挠,委实不当人子!
    那势利的店家果已带着满脸谄媚笑容,将早膳送了上来。
    两人也确是急着赶路,便不再多言,急急用过膳食。
    三人结伴离开榆林店时,天色才将将亮起。
    赶了一段路,出了榆林,没多久便途经一城镇,成、辛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又雇了个车夫,三人同乘一车。
    车上,成士廉向陈亦提及,他们来时,本是有车马的,不过临近洛西,于道旁稍事歇息时,这天色突然大变。
    前一刻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便变得天昏地暗,乌云压顶,雷鸣电闪的。
    那马不知是不是为雷鸣所惊,竟然撒开四蹄疯跑,等他们反应过来,连马带车,都不见了踪影。
    二人无法,只好给了些盘缠,打发了车夫,步行上路,然后便在那山林中遇上了陈亦。
    陈亦闻言,若有所思。
    昨日的天变,成、辛二人只当奇闻,他却觉出些不同寻常。
    只是他终究成就有限,空有万法心体,却无万法统归之能,不能洞悉世间,惶论那天高地厚,更是难以企及。
    马车摇摇晃晃地颠簸行进着,陈亦撩起车帘,已过了大半日,看着那依然有些昏昏的天幕,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沉沉。
    “三藏大师,上次庐陵一别,说是要云游天下,一别数月有余,士廉甚是想念,不想竟然能在这入京路上,再遇大师,实是欣喜,昨夜狼狈,未能详叙,今日终于可以再聆大师妙法。”
    成士廉忽然感慨道。
    他所言,倒不是客气虚言,而是真心实意。
    在庐陵时,得与陈亦相交,于他而言,确实大有益处。
    “呵呵,居士言过其实了。也是因缘际会,小僧此去长安,是要去那大慈恩寺。”
    “哦?”
    成士廉辛公平相视一眼,目现惊异之色。
    只因那大慈恩寺非一般所在。
    乃高宗皇帝当年还居东宫之时,追念生母,为报慈母恩德,祈求冥福,上禀太宗皇帝,亲自敕令所建,故名慈恩寺。
    后玄奘法师自天竺取回真经,得太宗皇帝亲迎,于此寺升座,此后便在此潜修译经。
    历代高僧辈出,不乏身具大法神通之大德,更时有寺中僧人入世,渡世济人,深得世人钦敬。
    直至今日,莫说普通百姓,便是历代君王,也对慈恩寺礼让三分。
    就连长安数次陷落,无论是叛军,抑是异族,也未曾侵扰寺中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辛公平忍不住问道:“大师是在大慈恩寺修行?”
    陈亦游历天下这许久,又是刻意打听,自然知道此界大慈恩寺的名声地位,对两人反应也不奇怪。
    闻言摇头:“小僧不过是一山野游僧,哪有这般造化?只是去那里寻访一故人讯息罢了。”
    成士廉连连摆手:“哎,英雄不问出处,才高不论长幼,大师也是这般,那些高院华庭之中,又有几位能有大师这般修为?”
    辛公平点头:“正是这般。”
    陈亦只是笑了笑,便岔开话题:“不说小僧,昨日听闻辛居士痛斥时弊,小僧还说要请教一番,不想今日才得了机会。”
    辛公平诧异道:“大师世外之人,也关心这红尘俗事?”
    “何曾有什么世外之人?一日不得圆满正觉,往生那西天净土,一日便是这红尘中人,便要于这万丈红尘厮混,何能免俗?”
    陈亦一脸悲天悯人,半句真心,半句装腔作势,俗称装比,叹息道:“国事唯艰,苍生相系,稍有动荡,便是遗祸天下,灾延万民,前车之鉴,怎敢稍忘?”
    “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斯人如是,方外之人,也当如是。”
    成、辛两人果然肃然起敬。
    辛公平更是第一次心悦诚服,半跪起身,大礼拜道:“大贤当面,辛某先前多有失礼,望恕某罪!”
    饶是成士廉早知其贤,此时也面现叹服,一同拜倒。
    陈亦慌忙扶起两人:“二位居士何故?折煞小僧!”
    一时激动,装过头了……
    范大贤,对不起了……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三藏大师寥寥数言,振聋发聩,实令辛某汗颜!”
    硬是梗着脖子作全一礼,辛公平才肯起身,脸上仍然带着满满的汉服。
    嘴中喃喃不停,反复念叨着陈亦刚才的话语,就像一个狂信徒聆听了圣音,激动不已。
    “是了……是了是了……”
    “国事唯艰,苍生相系……怎敢稍忘?”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言大义……微言大义……”
    “这正是我辈所求!”
    辛公平满脸通红,狠狠一拍大腿,骨碌碌又爬了起来:“三藏大师,请再受公平一拜!”
    陈亦:“……”
    阿弥了个陀佛,你还没完了你?
    成士廉到底比辛公平心思深些,为人也更豁达,见得好友迂气又犯,无奈地看了陈亦一眼,虚虚一礼。
    才将辛公平生拉死拽,死死摁在车上。
    “好了,辛兄!大师尚有事相询,你再拜下去,岂不是让大师久等?”
    “对对对!”
    辛公平作恍然大悟状:“大师请说!公平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过了过了,小僧只是心有所感,想问问这朝堂之事,只是山野方外之人,实不知其中禁忌……”
    陈亦微微一顿,辛公平连忙道:“不妨事,大师旦说无妨!”
    “听闻当今陛下自登基以来,龙体一直欠安,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唉!如何不真?若非陛下龙体有恙,那些阉宦又如何能一手遮天?”
    辛公平见他问的是这事,重重一叹,又想起了糟心事,胸中烦闷,掀开车帘,想要透透气。
    目光一转,却忽然脸上一愣,渐露惊色:“诶?不对啊!”
    成士廉不解道:“辛兄何事惊异?”
    辛公平手指着车窗外,一脸不可思议:“这、这这……前方便是磁涧啊!”
    “那便如何?”成士廉不解之色更浓。
    辛公平急道:“哎呀,你再想想,你我二人有一故旧,平日里只唤他作赵大之人,是不是就是洛西磁涧的大户人家?”
    “赵大……磁涧……赵家?”
    成士廉皱眉想了想,目中也慢慢现出惊诧愕然。
    “可是那榆林店所遇的王臻……”
    “对了!”
    辛公平一拍手:“你我二人路经此地,断然不会过门不入啊!”
    陈亦知道他们是想起了榆林店中那个绿衣客的预言。
    他自己也对这事有几分好奇。
    他早看出那只绿毛龟有问题,但是却不知他究竟是什么来历。
    又有什么本事,竟然能预知前事、他人命运,细如每日吃食,也能一一预见不成?
    若真是有这样的本事,他保证是有多远躲多远。
    “二位居士,既然已到此处,不久便可见分晓,还是稍安勿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