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果沾了茶水,还会有茶渍渗到漆面中,表面上看起来是擦干净了,但其实在用抹布擦拭和沾上茶水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物质渗进了油漆中,再加上擦拭时来回摩擦,都会使得漆的光泽发生变化。  能在她的小院厢房中设这么一间休息室的,除了叶泠,没别人。她再通过使用留下的痕迹,都能看出叶泠在这休息室休息时,坐的什么位置。  她每次回小院子,迈进小院,先看到小厢房,回到自己的屋子,就看到那满屋的家具,那心情糟透了。  好在她住外婆家,即使时常回来看老先生,也只在餐厅和客堂待的时间多。  转眼便到了中秋。  她中午去外婆家吃的饭,晚上回来陪老先生过中秋。  她的堂伯堂叔们中午来她家吃的中秋团圆宴,晚上各有安排,晚宴是她和二姑一家陪着老先生过的中秋。  温时纾女士带着儿子儿媳和外孙女一起回来的,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前姑丈。说是前姑丈,康先生也没把自己当外人,仍旧是温家女婿的派头,对着温老先生一口一个爸,喊得比温时熠亲热得多。  康先生出过轨也因此跟她二姑离了婚,但他跟她二姑离婚这么多年,至今待她二姑仍是尽心尽力,她二姑的生意能做得顺利,也得多亏康先生照应。晚上,康先生喝多了,又在那感慨当年他家穷,除了会念点书,别无所长,娶了个好妻子才有今天。  温徵羽听着康先生的念叨,便知道这位还想着吃回头草。可她看二姑的反应,便知道她二姑对康先生是真没那份心了。  康先生喝得半醉时,又谢她二姑这次这么帮他。  温时纾让康先生谢小康先生,她这全是为了儿子。  康先生没谢小康先生,倒是向温徵羽敬酒。  温徵羽用手捂住酒杯,问: 姑…………

    嘴刚张开,她二姑的爪子落到了她的耳朵上,吓得她把后面的字咽回去,改口康叔,问: 您没喝醉吧?

    康先生让她喝。  她只好喝了。  她喝完酒,不解地看向她二姑,她二姑就跟她说,调查谁不调查谁,有没有人透口那一丝风声,有时候就是生死之别,她还说了嘴,老康这回差点栽跟斗。  有人透口风,事情做在前头,与没有人透口风,板上钉钉了才知道,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温徵羽又想到叶澈。要不是他这回的事证据齐全,样样坐实,叶家二房也不至于倒得这么快这么干净。  家业挣起来不容易,往往得要好些年的积累,可要倒,一夜之间,说倒就能倒。  温徵羽想到叶澈,又想起叶泠。这么多天都没再联系过,她发给叶泠的节日问候短信,叶泠也没有回。即使做不成恋人,生意伙伴朋友间还有个年节往来,因为她俩私下里曾经的那么些事,便是往寻常的人情往来也没有了。  温徵羽深深地呼出口气,收回思绪。有些人,有些往来,断了就断了。  温时缡女士打视频电话给老先生,父女俩聊了几句,老先生便问起温时熠。温时缡说: 他在我这,饿不着他,您老好好的,享点清福,一大把年岁了,就别再为儿孙操心,要操心,还是多操心点跟前这个。

    温徵羽凑过去,说: 大姑,我没什么好操心的。

    温时缡笑, 听你二姑说,快找女朋友了?

    温徵羽瞥了眼温时纾,对温时缡说: 你别听二姑乱说,没有的事。

    她不愿在叶泠的话题上多说,赶紧扯开话题,问: 大姑,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温时缡说: 过年。

    温徵羽愣了下才反应过来不是说过两年,而是说的过年,惊喜地问: 真的?

    温时缡说: 真的。

    温徵羽喜出望外,说: 那你赶紧回来,老先生把你的小院都收拾出来了。你小院里的梅花树每年冬天都开花,现在都快有房顶高了。

    温时缡顿了两秒,才应了声, 好。

    又说老先生,这么大把岁数,别太操劳。  温徵羽听着他们父女俩的谈话,感觉好像要握手言和。  她的表哥和表嫂还有侄女也都轮流上来跟温时缡通过电话,很是热闹。  中秋赏月吃月饼喝酒,一直到深夜,大家才散。  温徵羽稍微喝得有点多,走出的路都不成直线。  温时纾女士的小院,主屋给小康先生一家三口住,设成客房的厢房给了康先生,温时纾女士又来蹭她的床。  温时纾女士挤她的床,还想打听她的八卦消息。  温徵羽没理会温时纾女士,紧紧地抱着属于她的被子贴着最里面的床沿睡了。  中秋节,温时熠连通电话都没打,温时缡女士也不愿提他,温徵羽便知道温时熠肯定过得不太好,她大姑现在对待温时熠估计顶多就是那句不让他饿着。  对于这么一个连电话都不愿打给一心惦记着他的老父亲的人,温徵羽当他已不在人间。  温时纾看着这紧搂着被子像小猫崽蜷成一团已经睡熟的温徵羽,虽然什么都没问出来,但看得出来,叶泠肯定没戏了。温徵羽爱喝茶,不太爱沾酒,即使喝酒,每次顶多就喝半瓶红酒或二两白酒,今天却喝得连走路都在飘,可见是真难受了。  过完中秋,核算完中秋节的盈利情况,温徵羽总算能有点空闲。  温徵羽把画室、餐饮公司和食品厂的事都安排好,便向老太太请假,想出去采风写生。  老太太说: 去吧,散散心也好。带上文靖和马峻。你过几天再去,后天老蔡生日,你陪我去。

    温徵羽点头应下。能让老太太喊个 老

    字的,还亲自去的,那肯定是一大把年岁的老交情。老太太和老先生近些年时常生病,事情早交给了儿孙,平日还能走动的,都是这种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人了。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活一天少一天,不知哪天就又少一个,因此只要不是病得起不了身,对方办酒宴或者是有什么事,能去都会去。  上了年岁的老人家聚会,如果不是温儒老先生这种出于兴趣爱好凑到一起,都喜欢带上个儿孙在身边。一来,有个照料老人跑腿的,再来,小辈间也能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