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一,灭绝的年代 下

      这次战争对于厄伦斯来说是突如其来的,而结束的速度也出乎寻常的迅速。尽管精灵和矮人意图阻止人类的屠杀行为,但仅仅2年零5个月之后,这片战场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个活着的厄伦斯人了,精灵和矮人即使想阻止也无能为力。奇怪的是,这次闪电一般的迅猛的战争,在帝国史书上仅仅记录了四个字:“迅速胜利。”这显然隐瞒了很多实事。白塔的相关记载都非常少,甚至连战争当事人的日记和回忆录也被删去。因此,历史学者们很难从人类留下的历史记载中找到战争的真相。但是厄伦斯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多的证据可以勾勒出这次大屠杀的一些细节。

    第一个证据来自哈穆东北方。经过几周的挖掘,考古学家发现这里有一个长宽超过20米,深达50米的矩形坑井。从坑井土壤和岩层来分析,即使在当时,这个巨大的坑井也深达30米左右。坑内填满了骨骼、骨灰和土壤的混合物,有些泥土表层还覆盖着一层釉质,说明曾被高温灼烧过。综合这些证据可以推测,这是一个用来焚烧尸体用的巨大深井。

    挖掘这个深井的很有可能是留在哈穆的黑德默尔之剑后续部队。在攻占哈穆之后,他们的首领拉莫尔意识到厄伦斯还有超过三十万人口,之前的“净化”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命令战士们利用一年的时间,在这里挖一个深井处理尸体。挖掘出来的土壤、岩石和矿物则被运输到圣维多利亚用来建设城市。这个工程在当时来说相当复杂。因为其深度很容易产生透水事故,所以战士们在挖掘之前,首先打井眼确定地下水水位,将挖掘出的胶泥保存下来,用来填补透水点。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深井完成。拉莫尔集结部队,将4000人的黑德默尔之剑分成了四队,拉开一条修长的包围圈向厄伦斯中心挺进。历行纪48年3月初,斥候报告拉莫尔,发现了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拉莫尔调遣战士完成了包围网,同时通知后勤和运输部队准备囚车。3月中旬,拉莫尔告知詹姆斯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詹姆斯带领着2500名锡西斯的战士急速冲向了包围网的中心。

    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厄伦斯农奴数量超过两万人,有三个大型的村镇和数十个定居点。这样规模的区域如果在和平时期,仅用2~3年就可以发展成大都市,但这个机会显然没有了。锡西斯仿佛风暴一般突然出现在厄伦斯农奴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战术很简单:冲刺、击杀、转移一个目标。他们并不追赶逃跑的农奴,因为他们知道黑德默尔之剑已经将这片区域包围得水泄不通。锡西斯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战斗力,他们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他们都毫不畏惧,更不用说四处逃散的厄伦斯农奴了。詹姆斯知道时间是突袭行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他不会分散军力,也不会在定居点停留太久,战士们也都是在转移目标的路上休息的。这样的战术保证了突袭行动的高质量完成。仅过了12天,包围区域就完全被占领。锡西斯在战斗中杀死了大约1.1万名厄伦斯农奴。其余的农奴在逃亡的途中被黑德默尔之剑抓获。仅有大约3000名逃出生天,其余的大约6000名农奴被一部分战士或者囚车送往深井。拉莫尔和詹姆斯则马不停蹄地向新目标行进。

    守卫在深井中的战士已经在井底添入了干草和煤块。当农奴到来时,他们在井底点燃火焰,把农奴的衣服脱下,蒙上他们的眼睛,塞住嘴巴,把剩余的衣服丢入井中。在祭司唱诵完净化的经文之后,战士们把囚犯分成八队,让他们沿着井边搭建的八条木跳板走到靠近深井中心的位置跳下。从这样的高度坠落一般不会有人能活下来,即使有极少数囚犯没有立即摔死,也会在顷刻之间被火焰吞噬。在前线战士闪电般的攻势下,厄伦斯的定居点迅速瓦解,源源不断的囚犯被送往深井。所以即使井底的柴草和煤块燃烧殆尽,囚犯的衣物和脂肪依旧可以保持火势。

    然而,这个深井从没有记载在任何埃洛斯的正史之中。帝国似乎希望其臣民刻意忘记厄伦斯战俘的命运。有为数不多的战俘从前往深井的途中逃走,并幸运地穿过北方边境抵达特里尼亚。当时(历行纪48年),乌瑟克雷的剧变已经结束,夜族三族在黑塔建立了新秩序。特里尼亚也已经回到了纳迦族人的怀抱,他们欢迎人类在下层特里尼亚生活。因此农奴只要能够顺利穿越边境就可以安全抵达特里尼亚定居。他们的故事也被收录在纳迦的官方记录之中。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在战争的末期,深井已经堆满了烧焦的尸体,其深度已经无法将战俘摔死了。因此,黑德默尔之剑将油脂涂抹在战俘的身上推下井口,让他们活活烧死。执行这项工作的战士们也在战争结束之后不久被派往战场进行最后的清剿工作,可是没多久,整个军营的战士都因传染病而死。为了阻止传染病扩散,他们的遗体没有送回中洲,而是当即火化并埋葬于他们死去的地方。这如果不是巧合就太可疑了。因此有少数严谨的学者提出了阴谋论,并试图寻找那段被刻意遗忘的历史真相。可是岁月已经将为数不多的蛛丝马迹几乎全部消除了。

    除了这个深井之外的第二个证据来自黑塔。是的,从中洲学者的角度来看,即使是黑塔的官方记载也属于邪门歪道,完全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但从学术的严谨性来说,这些记载是真实可靠的。黑塔继承着斐弥斯王朝的文明遗产,尽管在乌瑟克雷的几次剧变中,这些宝贵的遗产受到了损害[1],但黑塔的后人却能够历尽艰难将它们一一收集归案,这就是黑塔学者对待学术文卷的态度。因此,在我看来,很多中洲学者刻意无视黑塔史料的行为是狭隘的、偏颇的。

    言归正传。在出示这些证据之前,必须要解释一下这些证据的真实性。这与乌瑟克雷的商队有很大的关联。众所周知,大部分乌瑟克雷的土地被积雪覆盖,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极夜时,夜族人集中在极圈之内依靠于商队生活。而在极昼时,影族亡灵选择沉睡,吸血鬼和莱肯斯则从北部向南迁徙,走出极圈,这样他们依旧可以在夜晚活动。因此,乌瑟克雷的民族具有很强的迁徙性,道路、运输都极其发达。同时,极圈之内的冰层下还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等珍稀矿产,夜族人不畏寒冷,可意轻松在冰原采掘矿物。南方民族用廉价的谷物即可换得。以至于不少诺曼人和矮人都组建了自己的商队,进入乌瑟克雷“淘金”。

    在中洲军团的威胁下,越来越多的厄伦斯人跋山涉水来到乌瑟克雷,加入商队或在特里尼亚等重要城市定居。这些厄伦斯人在适应了乌瑟克雷的生活之后,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软弱。因此他们绝大部分都抛弃了原本的身份,有些在身上打上亡灵标记被转化成影族人,有些则通过血誓转化成吸血鬼或莱肯斯。黑塔把这个颇具代表性的行为称为“夜族化(nigrify)”。这些夜族化了的厄伦斯人获得了不同寻常的寿命,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在黑塔进行学术研究,而他们的课题往往与厄伦斯文明的湮灭有关。这就为这次大屠杀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证据。

    综合所有材料中客观的、能够交叉证明的事实看出——在历行纪46年哈穆被攻陷的消息传来之后,由于黑德默尔之剑的压力放缓,厄伦斯的社会内部产生了三项必然的变化。第一,厄伦斯大帝法尔泰拉.丹茂德命令各贵族大规模征兵,并把所有精灵投入到战士的训练和武器生产上,这个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厄伦斯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个贵族拥兵自重,为了保护其领地的资源,他们对其它贵族产生了敌意。第二,由于贵族奴隶主的实力日益强大,厄伦斯皇室反而日趋衰落。仅仅过几个月,在战争的逼迫下,法尔泰拉.丹茂德就大权旁落,贵族奴隶主开始各自扩大领地。第三,由于敌我差距的悬殊,为求自保,贵族奴隶主开始寻求联合/兼并。历行纪48年2月,在中洲军团重新展开攻势的时候,各贵族首领正在冷战热斗之中,对法尔泰拉.丹茂德的劝阻充耳不闻。大军到来时,贵族被打得措手不及,有些放弃抵抗弃军而逃。有些带兵后撤,与其他贵族联合,共同抵抗气势汹汹的入侵者。

    詹姆斯.诺马克迫不及待敌人集结兵力与自己展开会战。这是锡西斯的战士的长项,也是士兵们最期待的。因为这不但能够充分发挥重甲狂战士的威力,更省去了他们行军的麻烦。而厄伦斯联军显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规模的会战。带领厄伦斯联军的是萨赫纳城的城主艾蒙,随军的还有索林.丹茂德亲王——法尔泰拉大帝的族弟。他们从各城市和村庄集合了大约三万名士卒,其中仅有5000名亲兵,其余的都是临时征召入伍的农奴。他们的战士和猎人是丛林和草原中的好手,但在会战中肯定敌不过经验老到的中洲军团。因此,这场会战的结局和哈穆之战的结局一样不言而喻。

    拉莫尔让自己的战士们分别排在战场的两侧,在战斗打响的一刻分别冲向厄伦斯军团的两侧和后方,把整个战场包围起来。詹姆斯则将队伍排成尖刺状,以极快的速度刺入了厄伦斯军团的心脏。

    从没有打过会战的艾蒙和索林天真地认为只要人数多就可以获得胜利。但现在庞大的人数成为了他们的噩梦。前排的战士因为不敌敌人的冲锋开始后退,后排的战士完全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事,还在保持着前进。当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士加入战斗之后,三万名厄伦斯人四面受敌,队形不断向中间积压,顿时就乱成了一团。在中洲军团的刀剑刺入敌人身体之前,厄伦斯人已经有数百人死在了挤压和踩踏之中。尽管厄伦斯军团人数众多,只有外圈的战士能够抵抗,所以整个军团仿佛洋葱一般被层层剥皮,然后彻底瓦解。三万厄伦斯士卒几乎全部被杀,艾蒙和索林也当场死亡。

    获胜之后,锡西斯的战士们没有停步。詹姆斯命令锡西斯狂战士抓紧时间休息,轻装的游骑兵则继续行军,冲入艾蒙的萨赫纳城。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士们则留下负责照顾伤者,清理战场。当拉莫尔统计完杀敌数和死伤数与詹姆斯汇合之后,萨赫纳城已经沦陷。锡西斯的战士正在虐杀手无寸铁的农奴取乐。

    拉莫尔的在自己回忆录的开篇不久就提到了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杀伐并不高尚。即使对面的敌人是恶魔。”战后,他还很委婉地写信告诉自己的祭司“自由和信仰并不会令杀伐变得高尚。杀伐本身即是恶魔的伎俩,如果我们不能战胜内心的阴影,就会被敌人的鲜血和哀嚎拖入深渊。”他所指的就是詹姆斯和锡西斯那些失控了的战士们。他们在萨赫纳城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凌辱女性,然后将她们剖腹杀死;他们割掉农奴的舌头和耳朵、刺瞎他们的眼睛,然后放走他们充当箭靶。像这样的描述在黑塔的史料中举不胜举。

    拉莫尔与詹姆斯当时爆发了一场争吵。也许说成是拉莫尔责备詹姆斯更为恰当。锡西斯的每一个战士在战斗时都有战死的觉悟,他们一旦在战场上兴奋起来,就会战斗到至死方休。但他们的敌人实在是太弱,而他们的胜利又实在是太轻易了。他们无法像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友那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在拉莫尔面前犯了重罪。尽管很多锡西斯士兵以“厄伦斯人总要被杀死”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拉莫尔则毫不留情地斥责了他们。拉莫尔的回忆录提到:“钢铁只是工具,真正的武器是我们的信条。只要拿起兵器,我们与恶魔就仅有一线之隔。”

    “如果你的战士不能约束自己,那就给我滚出这个战场!”拉莫尔对詹姆斯说。

    “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让我离开这里,那就是体面的胜利。”詹姆斯回答,“但再呆下去,我和我的人就都要发疯了。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瓦解厄伦斯城,不能再这样数着人头一天一天等下去了。”

    以上这段非常宝贵的对话被拉莫尔的祭司记录下来,连同他的遗嘱一同被寄回家乡。逃过了被消除的命运。这封信几经辗转,最后被保存在灰塔。帮助学者们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信中并没有描述拉莫尔是怎样回答詹姆斯的。但事实证明拉莫尔也同意詹姆斯的意见——他们都希望尽快赢得这场战争。因此詹姆斯告诉锡西斯的战士,他准备与黑德默尔之剑“较量较量”。双方分别从南部和西部向厄伦斯城进发,每条路大概有约三万人的城市和村庄。两军之中,最快到达厄伦斯城的队伍就可以获得胜利。拉莫尔指挥后勤部队全力帮助锡西斯,而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士则分成两队,一对负责进攻,一对负责后勤。

    历行纪48年11月。冬季到来,双方在厄伦斯附近汇合,并且建立了厄伦斯的最后一个据点。拉莫尔和詹姆斯在一起讨论了攻城的策略,至于他们比赛的事情,他们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其实最初他们就没有当真比赛的打算。比赛只是给战士一个动力,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以最高的效率杀死敌人。这个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代价是越来越多的农奴逃向了乌瑟克雷,而联军并却没有能力包围和追捕他们。

    12月,詹姆斯打算全军在厄伦斯据点集合,围攻厄伦斯。但拉莫尔认为这会增加后勤部队的工作,把两支军队都拖垮在前线。他建议詹姆斯让一半的锡西斯回到圣维多利亚待命,2/3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士也被转移到哈穆的深井处理囚犯。他们挑选了最精锐的3000名战士,留在厄伦斯城。以小队分散,在城外攻击他们的猎人。

    历行纪50年2月,没有农作物也没有猎物,厄伦斯城濒临崩溃。城内的贵族煽动农奴公开反抗,法尔泰拉.丹茂德号召亲兵镇压。拉莫尔和詹姆斯继续按兵不动,观望这场内讧。3月,众叛亲离的法尔泰拉.丹茂德无法支撑,自杀在自己的宫殿里。叛乱的厄伦斯人分成了两派,平民和农奴认为应该突围逃到乌瑟克雷。贵族和士兵则认为他们必须留在自己的家园,与入侵者战斗到底。整整一个月,他们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没有任何行动,这给了他们的入侵者一个极好的机会。

    3月底,天气回暖。拉莫尔和詹姆斯突然向厄伦斯城发动了攻击。城内的居民完全放弃了抵抗,拼命逃跑。不过,拉默尔留意到一小部分逃跑的厄伦斯人依旧装备着武器,逃跑时还维持着秩序。因此他明白厄伦斯人在战争中学会了“游击战”。他把自己的观察告诉了詹姆斯,让锡西斯的战士与厄伦斯士兵作战。他则指挥黑德默尔之剑拦截逃亡者,完成最后的“清洗”。不过他和詹姆斯都遇到了麻烦。厄伦斯城有五万人,战斗结束之后清点人数,除了俘虏了3000人之外,拉莫尔在这次进攻中仅杀死了6000人;追击贵族亲兵的锡西斯也仅仅杀死了28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大约3-4万厄伦斯人逃出生天。他们之中大部分逃向了北方,一小部分猎人和战士留在了厄伦斯,以游击战的形式不断骚扰着联盟军的据点。

    当然,詹姆斯和拉莫尔还在4月中旬集合全部战士在厄伦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和清理。但这次成本高昂的行动仅仅让他们俘虏并杀死了大概5000厄伦斯人。虽然拉莫尔要求詹姆斯再次清查。但詹姆斯选择了放弃。5月,詹姆斯基带领锡西斯回到圣维多利亚。6月,詹姆斯抵达圣都埃洛斯,从东征胜利凯旋,受到了所有人的仰慕和称颂。

    7月1日,詹姆斯.诺马克在埃尔达帝国的高等精灵女王苏菲娅.格洛琳、以及埃洛斯祭司的支持下加冕登基,使诺马克王朝成为了埃洛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他自己成为帝国的第一任大帝,被后人称为“詹姆斯一世[2]”。

    拉莫尔则留在厄伦斯,又开展了两次清查行动。但都一无所获。他意识到厄伦斯人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些荒蛮愚蠢的奴隶了,因此他在第二次清查中,烧毁了这片土地上所有与厄伦斯有关的东西。他在这期间完成了自己回忆录的第一部分。6月底,他在大祭司的要求下回到埃洛斯,并参加了詹姆斯.诺马克的加冕典礼。又过了一周,在送别了苏菲娅.格洛琳之后,詹姆斯一世召见了拉莫尔。他封拉莫尔为“洛德公爵”,收回了他的指挥权,并让他回到东南部,与自己的亲属团聚。根据拉莫尔回忆录的第二部分。这是他主动向詹姆斯一世提出的。在回忆录中他说:“如果湮灭之门再次开启,我有与恶魔鏖战到底的觉悟。但我现在却已经无法拿起长剑了。这几年来一直追随我的战士们也都有同感。因此我恳求陛下解除我的职务,让我能够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也请求陛下能够准许黑德默尔之剑战士们的请求。至于这次东征所发生的事情,我希望能够被世人彻底遗忘。”

    詹姆斯一世对拉莫尔的决定感到非常遗憾。虽然在两年的战斗中,詹姆斯一世与拉莫尔总有各种分歧,甚至还为此争吵过,但詹姆斯一世依旧希望拉莫尔能够留任。面对固执的拉莫尔,詹姆斯一世只好放弃。他按照承诺让愿意回乡的黑德默尔之剑战士自由行动。这使得大约2000名战士离开了埃洛斯。大祭司切尔尼洛则把其余的战士重编,称为“圣殿武士(templars)”,仅听从教会的调遣。

    黑德默尔之剑的解散成为了厄伦斯战争结束的标志。但拉莫尔依旧担心着帝国的边境的安危。他在几个月之后又写信给詹姆斯一世,要求时刻戒备厄伦斯人。詹姆斯一世在接到这封信之后立即派遣了1500名游骑兵驻军在圣维多利亚,时刻巡视着厄伦斯的土地。这些忠心耿耿的游骑兵一直留在圣维多利亚守护着帝国的北方边境。

    厄伦斯整个文明在短短几年中迅速瓦解。关于它的话题总是充满了谜团。这其中最多被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埃洛斯人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历史学家费尽心机想找到所有关于拉莫尔的记载,但毫无进展。可是,抛开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因素,也不去考虑拉莫尔发动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对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研究的话,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回答——

    是“恐惧”。

    恐惧——这是全中洲联盟在南迁旅途中的共同心态。这场在神话中持续了千年的终焉之战让他们失去了家园,残存的魔族士兵散步各地,对落单的旅行者垂涎三尺。历行纪这仅仅1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洲联盟三族在未知的旅途中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记录下来的。恶魔的威胁无时无刻都在提醒南迁的成员保持警惕。因为他们知道,已经失去了乌瑟克雷的他们,已经不能再失去中洲了。因此,在这个时期,中洲联盟(尤其是人类)对一切“威胁”都异常敏感,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这一点可以从边防战士的行为中看出,厄伦斯落后的文化习惯在他们眼里,成了恶魔崇拜。甚至连大祭司海尔格格都认定厄伦斯人“把灵魂卖给了恶魔”。其实不单是人类,连精灵和矮人也对厄伦斯荒蛮落后的文化感到迷惑。因此在厄伦斯人被屠杀的几年里,精灵和矮人却没有加以阻止。

    他们的迷惑在战争的末期被打破。尤其对黑德默尔之剑的战士们来说——是他们最初把厄伦斯人定义为恶魔并毫不留情地处决了他们。但在几年的战斗中,这些“恶魔崇拜者”自始至终都表现得极为天真愚蠢,并没有像传说中的恶魔那样危险。当他们带着这个疑问攻占了哈穆之后,他们的心开始动摇了。如果厄伦斯人不是恶魔,也没有从“恶魔崇拜”中获得邪恶的力量。那么他们所做的就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其行径与恶魔无异。

    这一点,拉莫尔意识到了,詹姆斯一世也意识到了。可为时已晚,厄伦斯人已经在屠杀中凋零,因此他们选择将错就错,把厄伦斯文明彻底湮灭,把所有关于屠杀的描述彻底删去,让等待英雄凯旋的民众永远蒙在鼓里。

    对于厄伦斯文明来说,这场悲剧是必然的。即使没有黑德默尔之剑,厄伦斯农奴也会在几年之后为了争取自由而反抗。但是,在联军的压力下,厄伦斯无法居住,幸存的农奴只能投靠其他的先进文化并融入其中以求生存。据估计,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大概有超过6万名厄伦斯人先后逃离边境。这其中约有一半人安全抵达乌瑟克雷,抛弃了厄伦斯荒蛮的文化习惯,融入了夜族人社会。这之后的几百年,除了保存在各魔法塔中的历史记载,厄伦斯文明——包括其语言、文字和风俗,已经被彻底遗忘了。

    (全文完)

    ——————————————————————————————

    [1]《亡灵书》的故事里描述过这样的事例。在菲勒西斯与涅索斯战斗的时候,被涅索斯控制的幽灵龙奈德霍格破坏了黑塔的图书馆——玛索尔塔楼。保存在塔楼中的书籍和资料被烈风卷入天空,消失在冰原里。新秩序建立之后,夜族人进入冰原,找到了大部分丢失的文档,并重新安置回玛索尔塔楼之中。

    [2]在加冕的仪典上,大祭司切尔尼洛赠与他教名“哈维(harvey)”,他的亲友从此就称呼他哈维。但他的盟友和臣民还叫他“詹姆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