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英聚会

      本来凌天四人看到如狼似虎的玄甲战士蜂拥而来时,就觉得状况不妙,再看到四名实力超强的同伴都陷入敌人的阵势后,莫不眉头深锁,深恐情势急遽恶化;其中最担忧者非封柔莫属,已是花容失色、惊惶失措。

    就在敌将被赵云逼退、正面朝向凌天的时候,后者的眼神恰与对方交会,让他惊觉对方有些眼熟,似曾相识,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同时间,敌将也觉得凌天相当眼熟,因而先退出打斗圈,站在一旁思索着。

    即使敌营少了一位实力最强的将领,却丝毫无损叁十多名玄甲战士的防御力,依然可以承受住赵云、太史慈、甘宁与杨再兴四人的强大攻势;虽然激烈的战斗持续着进行,唯双方的损伤则是微乎其微,看来一时半刻还难分出胜负。

    「凌公子?」

    敌将突然迸出叁个字,教凌天诸人闻言错愕;不仅如此,连交战中的赵云四人及玄甲战士们听到也受到影响,因而减缓攻击速度。

    没多久,凌天终於想起来敌将的身份,欣喜若狂冲出来,高声喊道:「住手!大家住手!阁下可是程咬金将军?」

    来者确是唐朝名将程咬金,闻言快步走向前,欣然答道:「正是程某。」

    接着,朗声喝道:「通通退下!」

    叁十几名玄甲战士闻令立即收起武器,转眼间,就退到程咬金后面;由於对方的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乾净俐落,这样的表现,看在赵云他们眼里,只能用匪夷所思加以形容,且个别心中不禁思量着对方的厉害。

    或许是封柔馀悸犹存的缘故,因而神色沉重地提醒道:「程咬金何许人也?凌兄还需小心为上!」

    此时,赵云四人已来到凌天身旁,以防状况有变时能够及时因应。

    听到有人质疑自己的身份后,程咬金忙解释道:「这位姑娘不用怀疑,在下可是货真价实的程咬金。」

    赵云神情严肃地问道:「凌公子,他是吗?」

    事实上,凌天与程咬金仅有一面之缘,使得他不敢肯定自己会否认错人?闻言犹豫不决地回应道:「子龙先生,应该是吧!」

    同样的话,却有不同的反应。

    在程咬金方面,虽然凌天的语气不够坚定,尚不足以完全证明他的身份,还是觉得可以接受,犹能露出满意的笑容;倒是对於赵云诸人来说,则是持着相反的认知,认定对方应该是假冒的。

    太史慈冷冷地道:「阁下是谁不重要,只要不自找苦吃即可!」

    宛若命令般的口吻,教程咬金感到忿怒,就在他要发作之际,薛仁贵带领着叁十名玄甲战士刚好赶到,正好看见双方剑拔弩张的情景,急忙制止道:「程大将,他们是自己人。」

    看到熟识的薛仁贵出现后,凌天终於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认错人;至於封柔不仅心中的疑虑及阴影尽除,更是喜形於色、眉开眼笑。

    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正是凌天一行人经过多日的战斗、奔波、躲藏后,他们心情的最佳写照。

    双方可说是不打不相识,且打从心底里敬佩对方的实力。

    经过凌天与薛仁贵两人的相互介绍后,不管是后者、或是动手打斗的程咬金、还是随后赶来的刘仁轨,甚至於百名神情冷漠的玄甲战士,莫不神情激动;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眼前四名身手矫健的的高手,赫然是鼎鼎大名的赵云、太史慈、甘宁,及纵横天下的无敌劲旅岳家军的重要将领杨再兴;所以,均感到既惊讶又兴奋,几近不可思议的境地而陷入静默中。

    相对於唐将的反应,赵云四名叁国时期的人物则是神情不变,只是用心打量着叁人的神态而已;至於杨再兴与岳云两人却是生出浓厚兴致,毕竟眼前的叁位唐将都有值得称道的丰功伟业。

    缘於外人太多之故,使得薛仁贵看到佳人就在眼前,还是不敢将兴奋之情表现於外,只能将喜悦情绪藏在心底;同样地,爱侣近在咫尺,脸嫩的封柔只能笑容迎人,却不能独锺前者。

    身为晚辈的岳云首先打破沉默,神色敬重地道:「能够在此见到各位的风采,晚辈深感荣幸,终於明白贵方何以能够击败群雄、一统天下了。」

    杨再兴接续道:「不仅统一天下而已,犹能降伏突厥、扬威西域,难怪贵皇唐太宗可以荣获天可汗至高无上的尊崇。」

    对程咬金来说,两人称誉的事实,他或多或少有亲自参与及贡献,当然听得很过瘾,於是自吹自擂地回应道:「虽然程某不才,只是皇上麾下的锋将之一,却也能尽心尽力,奉献付出,与有荣焉。」

    倒是资历尚浅的刘仁轨无缘参与盛事,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赵云诸人身上,不禁好奇地问道:「子龙先生,你们不是……」

    话一出口,刘仁轨就觉得不妥,於是急忙打住。

    虽然如此,凌天还是听得懂他的问题,神情轻松地答道:「南宋的敌人不再是蜀汉或东吴了,而是中原霸主曹操。」

    叁名唐将闻言愕然,才知道另一边的战事早已结束了,只是无法预估这种情形对天下局势会有多少影响而已。

    在洛阳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忽然出现这些不速之客,难免让薛仁贵他们感到突兀,同时警觉到此战将会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换句话说,在大势未定之前,想要逐鹿中原的各国,一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洛阳争夺战上。

    为了证明自己的推论,薛仁贵只好硬着头皮地问道:「子龙先生,你们可是要前往洛阳,探究曹魏及我方的状况。」

    在是友非敌的态势下,赵云不想欺瞒盟友,欣然答道:「我们确是要到洛阳附近走走,以掌握最新形势的演变。」

    接着,意在弦外地反问道:「不知那位可以为在下说明目前的情势呢?」

    薛仁贵与刘仁轨两名副将闻言,不约而同地以眼光徵询程咬金的意思。

    程咬金沉思片晌,坦然答道:「实不相瞒,目前洛阳的形势已超过预期,不是我方所能掌握的状态了;所以,程某难以说得明白,请先生见谅!」

    这样的答案,赵云诸人不觉得的意外,也不再追问。

    此处离洛阳城不远,本应属於曹魏重兵集结之地,理当不该出现唐军的踪迹;因此,凌天神情疑惑地问道:「程将军,你们怎会在此呢?难道不怕遇上魏军吗?成为名副其实的战俘。」

    程咬金闻言摇头笑道:「实不相瞒,在见到你们之前,我们已和魏军交手不下十次以上了,幸好每次皆大获全胜;虽然如此,在历经多次战斗后,我方还是不幸牺牲了叁名战士。」

    讲到这里,虽然程咬金语气略感凄然,神情却是傲然自若,很明显他极为满意皇帝亲卫的优异表现;其实,在领教过玄甲战士攻守有序、雷霆万钧的攻势后,太史慈、赵云、甘宁与杨再兴四人皆点头认同前者的说词。

    薛仁贵接续道:「当子房先生说凌公子失踪……」

    话还没有说完,封柔听到张良的消息,就急切地问道:「薛兄,你是说老大和你们在一起,是不是呢?」

    薛仁贵猛然点头答道:「子房先生是我方的贵宾。」

    凌天与封柔两人闻言喜出望外,雀跃万分。

    既然谋圣张良在太谷,凌天一行人当然与程咬金叁人一拍即合,乐意在玄甲战士的保护下,堂而皇之地前往太谷,不仅可以免除魏军的威胁或骚扰,还能省去漫无方向的游荡,减少时间的浪费。

    一得到凌天回来的消息,张良、李靖、长孙无忌与秦琼四人均喜形於色,立即策骑前往伊水畔亲自迎接,其后则有百骑亲兵护卫。

    离伊水南岸一公里处附近,四人已看到负责营救凌天的亲卫菁英归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是精神抖擞、笑意盎然,足见他们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后,内心的喜悦尽显於外,乐於和同袍分享。

    未几,在前方五十丈外出现数道身影,而张良骤然瞧见一道相当熟悉的身影,肯定不是凌天,倒是像极了九妹封柔;然而距离实在太远,且后者应该仍留在大骁山,所以他还是以为自己眼花了。

    当双方距离逐渐拉近的时候,张良与李靖两人已看到封柔走在两位壮汉之间,其后则是凌天、程咬金、薛仁贵、刘仁轨及四名气势勇猛的壮汉;至此,前者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只是封柔突如其来地出现,让他始料未及。

    正在和赵云、薛仁贵诸人交谈的凌天,没有想到军务繁忙的李靖、长孙无忌他们会出营亲自迎接,更欣喜见到张良果真安然无恙。

    片刻,张良、李靖、长孙无忌与秦琼四人自坐骑上飞身而下,分别与封柔、凌天、程咬金等人亲切寒暄。

    随着凌天前来的六位陌生者,其中四人身上散发着非比寻常的强大气势,让长孙无忌心生警觉,於是慎重问道:「凌公子可否介绍一下这几位朋友?」

    其实,张良、李靖与秦琼叁大高手早已察觉到来者实力不弱,甚至於认为他们的身手不在自己之下,闻言全都将目光集中在四人身上。

    不止李靖他们有此感觉而已,赵云、太史慈、甘宁与杨再兴四人也觉得为首的唐将气势不凡,每位都是独当一面的悍将。

    程咬金难得有机会在张良、李靖诸人面前卖弄识见,焉能轻易放弃,於是迫不及待地抢先答道:「他们分别是……」

    才开口讲话,就被凌天打断道:「程将军,不用急!」

    接着点头微笑,却故意卖关子地答道:「长孙大将,他们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阁下愿否猜猜看呢?」

    李靖目光先停留在赵云的“青剑”上,接着移到杨再兴的“惊虹剑”上,最后停留在甘宁的“吴钩刃”上,神情自若地道:「凌公子,姑且不论他们的身份,仅从各位随身武器皆非凡品来看,即可略知一二。」

    接着,意有所指地反问道:「连子房先生都不认识你们,表示各位应该是来自蜀汉、东吴或南宋的知名人士;凌公子,不知在下的推论是否正确?」

    听到李靖的推论,赵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赞道:「讲得好!果是一名才智兼备的名将;既然阁下不是名留千古的子房先生,就该是如雷贯耳的李靖元帅吧!在下常山赵子龙,请各位多多指教!」

    除了张良之外,李靖、长孙无忌与秦琼叁人闻言眼睛全都为之一亮,并流露出敬慕、讶异的神色;原来他就是举世闻名、单骑救主的赵云将军,难怪浑身气势这么强大,确实名不虚传。

    不待叁人消化完毕,凌天就已飞快地介绍过太史慈五人;由於来者均非泛泛之辈,倒是让李靖他们听得惊讶不已,出乎意料之外;不仅如此,饶是智比天高的张良亦感到不可思议,居然南方叁大强权的名将会同时出现。

    来者全是身份非同小可的贵宾,使得长孙无忌神qing动容,微笑道:「在下长孙无忌,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接着介绍张良、秦琼两人与各位来宾相识;对赵云四名叁国时期的将领而言,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前者身上,反而忽视了秦琼的重要性;至於杨再兴与岳云两位后生小辈,则是眼神在张良、李靖四人身上流转。

    能够同时齐聚蜀汉、东吴、南宋、秦末四个时期的知名人士於一处,对唐朝来说,或许不是绝后,却肯定是空前,史无前例的伟大盛事。

    唐太宗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当然要善尽地主之谊,於是特别指示左仆射房玄龄,选择在前线举办一场盛大的国宴,不仅为众贵宾洗尘,还可以慰勉夙夜匪懈、劳苦功高的将士们;如此举动,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己礼贤下士的诚意,让贵客们宾至如归,一方面能够展现出坚强、厚实、盛大的国力,且可震慑洛阳守军,耀武扬威之意。

    离正式宴会还有两个时辰之久,在凌天的牵线下,包括李靖在内的数名唐将,特别选在太谷西北侧的高岗上,可以边遥望北方的宏伟都城洛阳,边解说眼前的最新局势,让叁国的贵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切。

    听完诸唐将的解说后,太史慈兴致勃勃地问道:「既然贵方对洛阳情势、魏军部署了若指掌,何以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一举攻克洛阳呢?」

    不待李靖回答,甘宁已经意犹未尽地接问道:「元帅阁下,奸贼曹操纵使有战神韩信助拳,实力如虎添翼,也不该是贵方按兵不动的理由吧!」

    无论是不懂军事的凌天,还是名将赵云、杨再兴诸人,均对两位同伴的疑问深感兴趣,因而将目光集中在李靖身上。

    面对众名将谘询的目光,李靖洒然答道:「各位确实不凡,仅从在下的述说,即可看出我方对曹魏有所顾忌,不得不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由於凌天不解李靖的意思,乃神情疑惑地回应道:「虽然曹操是难得一见的不世枭雄,其麾下有许褚、张辽、徐晃等战将,佐以司马懿、lb程昱等谋士,确实卡司坚强、阵容浩大,其能称霸中原,当非侥幸。」

    接着话锋一转,皱眉续道:「然而,即使他们实力再强,对贵国来说,终究是属於历史人物了,应该不具威胁性才对;除非,还有其他朝代的高手隐於城内,暗中擘画,才会让元帅感到棘手,而踌躇不前。」

    听到凌天这一席话,教李靖更加认定前者来到目前的时空,绝非偶然,而是天意如此,於是欣然回应道:「凌公子不愧是智识丰富的未来人,轻易地就看出问题关键点;仁贵,由你跟大家说清楚吧!」

    事情居然和薛仁贵有关,倒是让凌天感到惊讶。

    一直站在李靖身后的薛仁贵向前一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推论,钜细靡遗地讲了一遍,听得众人神色为之动容;其中,杨再兴与岳云两名宋将则是神情凝重,直觉认为事情并不单纯。

    一直默默聆听的赵云终於掌握住问题关键之处,於是郑重问道:「杨将军,你的看法为何?」

    因为还没有想到对方是谁,使得杨再兴只好摇头答道:「对不起!在下不清楚,还要想想看。」

    对於杨再兴的答案,众人闻言显得有些失望,於是将目光转移到凌天身上;由於后者也没有明确答案,仅能耸肩表示自己不知情。

    当众人陷入沉默的时候,太史慈却是自言自语地道:「秦大人若是南宋时期的官员,没有回朝廷报到而改投曹营,显见此人是个夤缘攀贵的投机份子,绝非是忠君爱国的节义之士……」

    听到太史慈的说词,让杨再兴灵光一闪,骤然打断前者的话道:「在下想起一个人,是朝中大臣秦桧,他本是出使金国……」

    杨再兴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凌天打断,众人只听到后者惊呼道:「秦桧!他不就是害死武圣岳飞的刽子手吗?」

    上自叁国时期的赵云六人、到唐朝的李靖诸将、下至杨再兴与岳云两人,全都闻言错愕,尤其是后者感受特别深刻,因为事情牵扯到其令尊。

    话一出口,凌天就感到很懊悔,因为自己实不该说出「当世者」的结局。

    未几,忍受不住心中疑惑及忧虑的岳云心情沉重地问道:「凌公子,事关家父的安危,在下很想知道详情?」

    凌天面有难色地答道:「岳将军,对不起!时空已变,历史不再,个人实在不想谈及,以免影响大家的情绪。」

    听到凌天委婉的拒绝,岳云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央求道:「凌公子若是觉得不便的话,可否私底下告知小弟呢?」

    由於凌天迟迟没有回应,使得岳云不知要如何追问下去。

    事实上,与岳飞有数面之缘的赵云也很想知道前者的事迹,於是呼应岳云,剖析道:「凌公子,虽然在时空错乱之后,历史不会重演,唯每个人的存在是不变的;所以,当大家知道岳元帅的事迹后,就能窥知秦桧的性格,也可以判断出他的为人处事作风,对洛阳争夺战会有正面的助益。」

    因为关系着洛阳大战的成败,使得长孙无忌渴望清楚秦桧为人的期盼神情全写在脸上,於是神色凝重地道:「凌公子,在下虽然不认识岳元帅,倒也耳闻他所向无敌、纵横天下的丰功伟业;因此,个人实在想不通,何以区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秦桧能够害死岳元帅?除非此人具有满腹的坏主意,算是一位狡猾奸诈之辈;若是如此,阁下更须让我方明白,才不会吃闷亏。」

    李靖看着凌天低头沉思的神态,显有意动的现象,乃微笑接续道:「凌公子,在时空错乱的环境里,若我们可以知道得更多、准备得更充分、计划得更周详,则不会重蹈覆辙,且可创造历史新猷。」

    当赵云表示意见的时候,凌天就不再坚持己见了,已有全盘说明的打算;而再听到李靖的讲法后,终於明白自己的考量是多馀的,不仅不会影响到同伴的情绪,还可让他们认识敌人的真面目,有助於未来的战斗。

    不再犹豫不决,凌天的心情变得相对轻松后,缓缓地道出秦桧如何利用宋高宗的矛盾情结,暗中陷害岳飞,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父子於风波亭,显现出秦桧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厉害角色。

    听完凌天详尽地述说后,众人莫不对岳飞父子的不幸际遇,感到扼腕及不值,同时对秦桧几近禽兽不如的行为则是紧握拳头、咬牙切齿,认定此僚实在是个心狠手辣的恶徒,皆想亲手制裁他。

    众人原以为杨再兴与岳云两人听毕凌天的说明后,应会神情激动、悲痛莫名,甚至於情绪失控,结果却非如此。

    首先,岳云神色如常地回应道:「凌公子,谢谢你!在下明白了。」

    接着,杨再兴语气坚定地续道:「原来秦桧是个城府深沉、腹中藏剑的奸人,还好时空已变犹时未晚,仍可免除一场劫数;凌公子,谢谢你!」

    从两人的话意听来,众人可以体会出他们内心的感受,是既痛恨且庆幸,算是非常的矛盾,且有如释重负的意味。

    李靖竖起大拇指赞道:「很好!两位可以看清楚现况,不受尚未发生的历史所影响,的确很不容易。」

    或许杨再兴与岳云两人早已释怀,唯众人仍察觉到气氛有异,因而提早结束这次历史性的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