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雪里乾坤大 金弓射天狼

      十月的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地之间一片银装素裹,好一个妖娆清新的世界。可在滴水成冰的苦寒之地,牛羊不敢出厩,走兽匿于洞穴,只有王孙贵族,尚有心思走马飞鹰,在雪地中狩猎取乐,普通百姓,都冷得在家中瑟瑟发打抖,纵有千般美景,谁又有心思欣赏?上都,这座处于北方大草原上的城市,此时正是蒙古国的首都,在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励精图治下,四处殿宇宫阁,亭台楼馆栉次鳞比,俨然已是一座大城,在冰雪覆盖之下,显得蔚为壮观,别有一番美丽。

    蒙古兵马大元帅府第,与宋朝建筑如出一辙,高大气派的朱红府门,门口八名彪悍的蒙古武士手中执刀,肃然而立。这一天一大早,天寒地冻,头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此时虽雪霁初睛,但天空仍阴霭沉沉,街道之上积雪甚深,足有两尺有余,人踏上去便陷出一个深深的雪坑来。街上来往行人稀少,帅府中的仆人阿禄正弯腰“唰唰唰”扫着门口大街上的的积雪。

    朱红的帅府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叽叽喳喳嬉笑着跑了出来,跑在前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见他身穿一件纯黑的连帽貂裘,后面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身穿一件纯红的连帽貂裘,两人都足登麋鹿皮靴,衣饰在白雪的映衬下熠熠生光,显得华贵之极。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跑得甚是迅速,后面一男一女两个仆人气喘吁吁在后面追赶,口中叫道:“公子,小姐,慢一点儿,小心摔倒了!”说的却是汉话。

    此时蒙古南侵大宋已久,已占领了汉人长江以北的地带,忽必烈孺慕汉人文化,是以蒙古王公贵族自小便学习汉语汉话,就连普通牧民也太半懂得汉语。门口的卫士见男孩和女孩出来,急忙上前躬身施礼。那男孩、女孩连理也不理,前面的男孩飞身跃下门口的汉白玉石台阶,回头向身后的女孩嘻嘻笑道:“三姝,你真差劲,怎么总是追我不上?”后面的女孩小脸被冻得通红,一面追,一面喘气说道:“二哥,你……你耍赖,专门欺负我,回头我告诉……告诉大哥。”口中说着,已经追到门口的大街上。

    原来这两个孩子是蒙古兵马大元帅伯颜的子女,男孩名叫伯丹,女孩叫伯英。那跟在后面的是府中仆人,为两夫妻,却是当地的汉民。两兄妹嬉戏追逐跑到府第前面的大街上,伯丹兄姝俩人孩童心性,你追我赶地嬉戏了一阵,便抓起地上的积雪打起雪仗来,伯英天性要强,刚才被二哥奚落了几句,心中大大不服,现在抓起地上积雪向伯丹接二连三掷去,极想争个上风。伯丹见她老毛病又犯,知道自己姝姝小小年纪争强好胜,心中有意相让,见她手中雪团一个个扔了过来,便假装不敌,用手护住头脸步步急向后退,一步步退到府第院墙一角,正后退中,突然脚下被东西一绊,一屁股坐在雪地中。挣扎着站了起来,见一物件被积雪盖了厚厚的一层,用手将雪拔开,伸手一摸,感觉软软的一团,却是一个身穿灰色衣服的人,想是天气寒冷,被冻僵了。

    伯丹心中一惊,大声叫道:“昌伯,昌婶。”哪两个不远处侍候他们的男女仆人闻声赶紧跑了过来,躬身道:“小公子,发生了什么事?”伯丹用手指着被雪堆埋着的哪个人,颤声道:“雪里,雪里有个人。”伯英听闻二哥如此一说,也丢了手中雪团上前观看。哪叫昌伯的男仆捡了根木棍,将那人身上的积雪扒开,见这人衣衫破烂,蹲下身子伸手一探鼻息,并未冻死,尚有呼吸,登时面现喜色。这时阿禄也闻声走了过来,看到这人面容,失声叫道:“这不是每天在这扫雪的瞎婆子吗?”

    原来这人近日每天早上都来府前扫雪,问她是家乡名字,来这里干什么,却叽哩哇啦说不清,竟是个哑巴,阿禄见她是个残废,并且来路不明,便想将她赶走,谁料今天将她赶走,第二天她又来,并且来得很早,待阿禄每天出来时,街上的雪已经扫得干干净净,近十余日都是如此。今天一早没见她来扫雪,阿禄以为她已经离开了,想必是因为昨天晚上雪太大缘故,将她冻僵在雪地之中。

    昌伯听阿禄说完,对昌婶道:“快去取碗热水来。”昌婶应了一声,飞跑进府去了。不多时,昌婶手中端了碗冒着腾腾白气的热水,颤巍巍走了出来。昌伯将水接过,左手将那人扶了坐起,叫昌婶将那人嘴巴掰开,右手将热水慢慢灌了下去。过了片刻,只听哪人“吚呀”一声叫了出来,随即睁开了眼睛。几人听她发出声音,皆高兴地说道:“醒了,醒了。”

    那人睁开了眼睛,看了看几人,心中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挣扎着起来,翻身向伯丹五人“扑扑扑扑”磕了几个头,将面前的积雪磕下一个坑去。几人这时才看清她身上灰色棉衣又破双旧,头发又脏又乱,左眼眇了一只,却是一个女人,大约有四、五十岁左右年纪。昌伯赶忙将她扶住,口中问道:“你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为何会被冻僵在此?”

    眇目女子嘴里只哇啦哇啦地乱叫,又砰砰地朝几人磕头,几人都不明所以。昌伯见已经将她救醒,不想多找麻烦,挥挥手对她说道:“走吧,走吧,天寒地冻的,快回家去吧!”哪眇目女子拾起昌伯扔在地上的木棍,在雪上歪歪斜斜写了两个字“收留”。伯英识得这两个字,叫道:“二哥,昌伯,昌婶,原来她想求我们收留她!”昌伯摇了摇头,对哪女子说道:“我只是个下人,可没这个权力收留你。再说,你这个样子,能做什么呢,元帅府可不能白白养着你。”眇目女子听得昌伯如此一说,站起身来,一瘸一拐跑到阿禄身前伸手夺过他手中的扫帚,唰唰唰地扫将起来,不时便扫出了一大片空地,动作极为麻利,丝豪没有受到瘸腿影响。几人知道她想证明能干活,不会白吃白住。眇目女子扫完一大片雪,然后重又过来,连连向几人磕头,眼中尽是乞求之意。

    伯英见她又瞎又哑又瘸,小女孩心软,不由动了恻隐之心,看了看伯丹,软语相求道:“二哥,昌伯,她好可怜,收下她吧。”那女人听见伯英如此一说,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又向她磕了几个头。伯丹见她衣衫破旧,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说道:“昌伯,看她样子真是挺可怜的,再说,她也能做事情,不会白吃白住,跟管家说说收下她吧。”昌伯听公子小姐代这女人求情,见她也着实可怜,当下说道:“好,那我得向管家禀报,须征得他同意才行。”说完,转身走进了帅府。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昌伯出来说道:“阿管家说,既然公子、小姐都应允了,就留下她吧,帮着府里做些杂事,一切交由老奴安置。”伯丹、伯英听得如此一说,高兴地对那女子道:“管家同意留下你了,你快起来吧。”可能是跪得太久腿被冻木的缘故,这女人竟挣扎着站不起来。昌伯昌婶忙将她搀起,慢慢走进府内。

    此后那女子就居住在府里,昌伯安排她住在府中后院堆杂物的一间破旧厢房里。平日里吩咐她做一些扫地、劈柴,洗衣、清洗马桶、修剪花木之类的粗重杂活。府中人见她又瞎、又哑,还跛了一条腿,问她姓名家乡又呜呜哇哇说不清楚,于是都管她叫“三残婆”。其实三残婆并不算老,细细一看,也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只不过瞎了一只眼,又一脸的悲苦,是以众人都以为她很老迈了。

    “三残婆”在府中每天做些粗重低贱的杂活,倒也是手勤脚快,让人省心。但她身有残疾,在府里地位又极其低下,众人都不愿和她接触,时间长了,便慢慢将她淡忘了。“三残婆”也不以为意,在闲暇之余,或独自坐着发呆,或用那只独眼呆呆仰望着天上的飞鸟云霞。

    冬去春来,光阴茬苒,转眼过了几个月,倏忽间到了白节。帅府里上上下下喜气洋洋,都在洒扫庭院,置办年货,挂起灯笼,三残婆自然按也跟着里里外外忙活起来。

    这一日帅府上下都在忙碌着准备过节的事务。忽听外面一阵喧闹,只听有人说:“元帅爷回来了。”又有人说道:“元帅爷此次南征一去就将近两年,终于在今年白节之前回朝。现在凯旋班师,肯定会得到忽必烈大汗的重赏,我们这些下人赏钱也会多一些。”正说间,只听锣鼓喧天,号角呜呜,响彻云宵。昌伯大声说道:“奉夫人之命,传管家话语,府中全体上下到帅府门口迎接元帅爷回府。”伯颜夫人安童氏是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与伯颜乃忽必烈汗御赐婚配,身份尊贵。

    众人一听,都放下手中事情急急忙忙向府外奔去。此时昌伯跑进后院,叫道:“三残婆,三残婆,你也要去,快点。”三残婆伊伊啊啊答应着,一跛一拐跟在众人后面出了帅府。

    出到帅府门口,大街上早有两排蒙古武士列队昂首而立,个个腰悬佩刀,甚是雄壮威武,沿着大街延伸足有一里有余。不多时,但听牛角号声又再呜呜响起,声传半空,响声方息,道上便传来的的的的的的密集的马蹄声,直震得地面微微颤抖。不多时,一队人马从大街另一头驰了过来,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穿铠甲的中年男人,大约四十出头年纪,腰悬金刀,相貌英武,胯下黑马极其雄骏,周身无一根杂毛,鼻孔周围却有一圈白毛,马上之人正是名盖一时的蒙古元帅伯颜。跟随其后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将军,唇上微髭,身形健壮魁梧,是伯颜的大儿子伯武,他已经几次跟随父亲出征,极为勇武彪悍,战场上屡立功勋。两人后面跟随了一队盔甲鲜明、兵刀灿烂的武士。街上行人见到伯颜元帅及众武士到来,急忙一个个俯首在街道两旁跪下,莫敢仰视。

    伯颜在马上目不斜视,神情威严,控辔而行,很快驰到帅府门口,早有卫士上前接过马缰,牵过黑马,伯颜翻身下马,身后的伯武也随即下马,身手矫健敏捷。这时,伯颜妻安童氏及一众侍妾早围拥上去,嘘寒问暖。

    伯丹、伯颜久别之下见到父亲,欣喜若狂,高声大叫着:“额赤格,额赤格。“双双扑到伯颜怀里,伯英撒娇道:”额赤格,斡勤好想你啊。”伯颜哈哈大笑道:“好讷温,额赤格也想你们,走,回家吧。”说着,一手拉着伯丹,一手拉着伯英,大踏步走进帅府。伯武也走上前去,牵着她额客,众人跟随在后,鱼贯而入。

    三残婆站在迎接的人群之中,当她看到伯颜骑着黑马出现之际,独眼蓦然发出了一丝恶毒的光芒,她透过人丛,狠狠地盯着伯颜,她的牙齿紧咬着嘴唇,紧紧握着拳头,那只独眼象是要喷出火来,将伯颜吞噬。在拥挤的人群中,谁也不在意她这样一个又盲又哑的下等人,谁也没有留意到她的一举一动。

    原来伯颜南征归来,便径直到了宫中,参见了大汗忽必烈,向他禀报南征战况。忽必烈汗在大明殿接见了伯颜,行过君臣之礼,忽必烈命人赐座,伯颜谢了恩,方才坐下。

    忽必烈哈哈笑道:“爱卿此次南征,本汗日思夜盼,爱卿劳苦功高,一举攻破襄阳,我蒙古挥师南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爱卿所立功勋,将标于我蒙古史册。”伯颜起身禀奏道:“襄阳一城,劳我蒙古大军许多年月,耗费良多时财,到今方能得破,实是有赖大汗天恩,襄阳一破,宋朝顿失屏障,开春以后,臣当请奏大汗,一鼓作气,乘势而出,直捣南宋巢穴临安。”忽必烈闻言大喜,又说了许多嘉勉的话语,后命赏赐伯颜黄金百两,金弓两张,金箭十余只,其余将士各有封赏。伯颜叩头谢恩,告退出宫,方率亲兵回府。

    伯颜进得府邸,到了府中大厅,只见大厅中早已经布置妥当,团团安放了几十张桌子,围成几个大圈,这是蒙古人的习俗,饮宴时围成一圈。厅四角炉火熊熊,将整个大厅烘烤得温暖如春。那元帅夫人安童氏早知道元帅班师,提前吩咐准备好丰盛的晚膳,专等伯颜回府相聚。

    伯颜率先在正中椅上坐定,然后示意众人等坐下,安童夫人及伯颜几名侍妾、伯武、伯丹和伯英三兄姝分别坐于两侧,其余诸人按序入坐。待得厅中众人坐定,早有仆役们一一将酒菜端将上来。但见席上摆满了大块牛肉、羊腿、乳酪,配上醇香辛辣的马奶酒。

    伯颜见众人都已坐定,便端起马奶酒,亢声道:“连年以来,本帅领兵南征,常年在外征战,家中老幼及一应事物,便无暇过问,一切全仰仗各位,才能家泰安康,大家多有辛苦,本帅在此表示谢意,我敬各位一杯。”说罢举杯一饮而尽。众人齐声道:“多谢元帅。”都举杯喝了。伯颜心中高兴,手一挥,早有两名武士走上前来,每人手中持着一副黄澄澄的金弓,另有两名武士手捧两个托盘,每个托盘里面却是金光闪闪的金箭。伯颜站起身来,伸手武士手中拿过一张弓来,用手轻轻一弹弓弦,只听哪弦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在座之人大都能征惯战,不由得都称赞道:“好弓!”蒙古人常年生活于马上,用的最多的兵器却是弓箭,所以,能拥有一张称心如意的弓箭,却是人人梦寐以求之事,当下见了这等贵重的金弓,当然人人都大为羡慕。

    伯颜哈哈一笑,说道:“今天我到宫中谒见大汗,禀报南征战事,于是大汗便封赏于我两副金弓,金箭十余枝;另有黄金百两。这两张金弓,一副我自留用,另外一张须有胆有识之勇士方配拥有,我欲明天到西郊狩猎,看何人所获猎物最多,此弓就归何人所有,诸位意下如何?”众人一听,都齐声道:“元帅英明,多谢元帅。”于是人人都跃跃欲试,产生了欲得此弓的雄心。

    伯颜又朗声笑道:“那此事就如此定了,明天天明此弓当归何人,看各位的表现了。”说罢,又举杯道:“今天入宫叩见了大汗,大汗赏赐黄金百两,列位跟随于我,平日少有犒赏,现在我就将黄金赏赐于诸位。”说完,命人将忽必烈所赏黄金托出,一一分赏众人,众人高呼谢赏,人人脸上尽是喜色,

    接着伯颜吩咐众人开情畅饮,众人轮流上前给伯颜和伯颜家人敬酒,喝得高兴,有几人竟到了大厅中央摔角取乐,蒙古人生性豪爽,不似大宋拘于礼法,等级秩序甚严。大家玩得高兴,又唱又跳,不拘于礼,伯颜也不以为意,与大伙同舞同乐,又闹又笑。

    众人正喝得热闹之际,忽宫中使者来到,却是忽必烈汗传召伯颜到宫中共饮“诈马宴”,原来每年白节,蒙古汗必要召百官进宫饮“诈马宴”,喝马奶酒,接受百官朝贺,以示普天同庆之意,这是蒙古王族世代传下来的习俗。伯颜叩拜谢恩,跨上黑马,带上随从,同使者进宫去了。是晚伯颜在宫中饮到深夜方归。

    次日一早,伯颜领了亲随武士一百余人,起程往西郊狩猎,伯武自然跟随,不料伯丹、伯英两兄妹知道父亲要率从出去狩猎,便去了大早,早早候着,见了伯颜,死缠着要跟父兄前往,伯颜经不住两兄妹软磨硬泡,便同意二人同行,两兄妹得到伯颜允许,都心花怒放,各人骑了一匹小马,携了自己的的小弓小箭,跟随伯颜一众百余人气势奔驣地向西郊驰去。

    蒙古族本是游牧部落,蒙古人从出生起,便与马啊牛啊等动物结缘,自幼便在马背上长大,骑射也是最基本的生存之术,蒙古贵族子弟又骑射更为重视,是以伯丹、伯英从四五岁起便开始学习骑马、射箭、狩猎。伯颜文武全才,对子女的期许又比常人高了一筹,伯丹兄妹对父亲是既敬又怕,平日的训练付出了多于常人几倍的功夫,虽然年幼,在骑射方面却不亚于一般成人。

    一队人马出城直向西行,伯丹、伯英两兄妹马小人幼,但却不甘示弱,挥动鞭子催马急行,居然未曾落下。大约驰了五、六十里,但见前面一大片宽阔的草原,此时正值年关,正是多雪的季节,但见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到处白雪皑皑,横无际涯,天地之间只见一片白色,哪里有野兽的半点踪迹。伯颜命令了几队武士到四处搜寻兽踪。不多会,有武士回禀道:“报告元帅,东南面有一片树林,料想里面定有野兽出没,正是狩猎的好去处,只不过……只不过…。”说到这里,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伯颜一听有这么个好去处,心中欢喜,伯丹、伯英更是拍手称好。伯颜当下控马提缰,率一众折向东南方向,驰了十余里,果然见前面好大一片树林,远远望去,仿佛是无数身穿白袍肃然林立的士兵,在平坦的大草原来陡然见到一片树林,伯丹、伯英兄妹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快马加鞭,率先向林中驰去。

    随行的武士见兄妹二人欲进入树林,都脸色大变,皆高声喊道:“小公子,小姐,不可进林,里面危险!”伯丹两兄妹哪里肯听,早张弓搭箭,冲进入林中去了。

    众人紧随到了林前,伯颜勒马驻足而视,见整座森林全是参天古树,每棵均径余尺许,皆是合抱之粗,又高又直。不由得暗暗称奇,寻思道:“此处竟有如此大好森林,怎么我竟然不知?”伯颜自幼在西域长大,对上都本就不甚熟悉,只因十多年前代父进京述职,表现得雄才伟略,深得忽必烈汗赏识,就此留在身边,以谋大计。伯颜进宫后,太半时间又在外领兵打仗,在南方时日多于在上都时日,不知道此地还有偌大片森林也不足为奇。

    当下环问左右道:“这是何地,这片林又称何林?”伯颜的近身侍卫巴尔音连忙答道:“回元帅,这片林名叫黑森林,只因林密丛深,白天连太阳都照不进去,故叫黑森林;更有传闻说多年来林中闹鬼,曾有不信邪说的牧民进去查探,结果一去不回,几天后,发现都死在林边,全身上下却无一处伤痕。久而久之,再无人敢靠近,更莫说再敢进去了。”

    伯颜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之人,再加之见闻广博,文武兼备,自不信鬼神之说,现听巴尔音说来,当下斥道:“什么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全是无稽之谈,你等不要在此妖言惑众。”巴尔音及众武士听元帅如此一说,哪里还敢吭声,只得唯唯诺诺。

    伯颜命众武士在林边搭了帐篷,摆了猎阵,以俟进林畋猎。然后又派了十余名武士进入林中专程保护伯丹、伯英两人。准备停当,一众武士按照预先部署,纵马入林开始围猎,伯颜率十余名武士坐阵帐中,大口喝着马奶酒,抵御严寒,专等众人猎兽归来。众武士皆欲得金弓,故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围猎的嗬嗬吼声、野兽的嗥叫声不时从林中隐隐传来。

    约摸一、两个时辰,众武士陆续携着所猎取的兽物,回来复命。伯丹、伯英也同众武士归帐,二人均有所获。伯颜见伯丹猎到了两只野兔,一只野狐,还有两只彩翅山鸡。伯英年纪幼小,又是女孩,也得了一只野兔,一只野鸡,不由得大加称赞。兄妹二人虽然周身是汗,又疲又累,但由于实在好玩刺激,加之狩得猎物,得到父亲嘉许,心中激动不已,都兴奋得小脸通红通红的。

    伯颜又叫众人将猎物一一摆出,但见有鹿有狼,还有一头花斑豹子,不由心中大喜,也自跃跃欲试。当下说道:“你等先将猎物清点,待本帅也进入林中一试手脚,看能否遇上老虎,猎取一只让你等见识一番!”接着又朗声笑道:“刚才你等不是说林中闹什么鬼吗,纯系庸人自扰,即使有,也被我蒙古拔都儿声威所吓,逃得无影地踪了。”众武士恭维道:“大帅虎威,鬼神自是不敢接近。”伯颜又哈哈大笑。

    伯颜于是命伯武相随,又带了十余名武士一同入林,伯丹和伯英又吵着要与父亲同去,伯颜只命伯丹相随,而伯英因年纪太幼,加之适才奔波半晌,小女孩子身体吃不消,伯英只得含泪同其余人等留下。

    伯颜意兴勃发,手执金弓,腰悬金箭,纵马而行,当先冲入林中,伯武、伯丹等一从人等紧随其后。进入林中约摸一、二里许,伯颜见该处地势平坦,积雪微薄,正是围猎的好去处,便命伯武率武士四处赶猎,而自己却领了伯丹留在原地专等猎物出现。

    不多久,只见一阵马嘶人吼之声,从林中窜出一枝梅花鹿来,但见这鹿鹿角峥嵘,身形硕大,却是一只极健壮的公鹿。伯颜心中大喜,但见他轻舒猿臂,款扭狼腰,迅速伸手从腰间箭壶中抽出金箭,吱呀一声拉开金弓,瞄准梅花鹿腹部,伯颜会挽金弓如满月,只要手一松,那梅花鹿必定中箭倒地无疑,而那梅花鹿还在原地踯躅,仰头四顾,浑不知大难即将临头。

    就在这当口,突然“嗖”的一声尖啸,一枝黑色利箭不知从何方流星般直奔伯颜面门射来。

    (注:在古代蒙语中,额赤格即父亲之意,额客即母亲之意,斡勤即女儿之意,讷温即孩子之意。白节即汉人的春节,也称“希恩吉勒”,蒙古族与汉人只是叫法不同;拔都儿即勇士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