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二

      孙悟空的飞行速度比太白金星快,因而先至南天门。南天门的守将不肯放他进去,孙悟空有点不满:既然请我,为何又让人挡着天门不让我进去?太白金星随后来到,道歉并加以解释。本来孙悟空想要走的,经过太白金星的劝谕,才肯与对方一起进去。

    入到灵霄殿,孙悟空不朝拜。玉帝问:“哪个是妖仙?”孙悟空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孙悟空学过礼节,从南天门到回答玉帝,其表现不卑不亢,被拒门外、被称妖仙也没有发怒。然而,众仙卿大惊失色,指责孙悟空不对玉帝朝拜。好笑的是,玉帝传旨说妖仙不知朝礼,姑且恕最,孙悟空不当一回事,众仙卿却叫“谢恩”。

    玉帝封孙悟空弼马温一职,即地位最低的养马官。所谓心猿意马,意由心出,孙悟空被封弼马温一职不是偶然的。孙悟空本来很高兴,不过得知弼马温是个什么样子的职位后才大怒,于是拿出如意金箍棒打出天门回花果山了。

    回到花果山,孙悟空发现自己上天只是半个多月,地上已经过了十几年。这表明,我国古时候的人已经知道时间的相对性。根据相对论,时间的流逝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时间变得越慢。由此看来,天挺物体的速度或许比地上的物体高,因而时间流逝比地上慢。猴子们为孙悟空抱不平,认为大王在花果山得到尊重和快乐,即使是上天庭,也怎么肯去做马夫呢?

    之后有两个独角鬼王带着黄袍来请求收纳,黄袍是君主的服装,孙悟空大喜,接纳了这两个独角鬼王。其中一个鬼王建议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让孙悟空喜不自胜,连说几个“好、好、好”。“齐天大圣”其实也是个蕴含心学思想的称号,心即理,所以说齐天,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说“大圣”。

    玉帝得知孙悟空打出天门,又立旗称自己为齐天大圣,于是封托塔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对花果山用兵。托塔天王派巨灵神为先锋对阵孙悟空,很快就被大圣打败。巨灵神比喻外在的权威仿佛很巨大,却非不能战胜。天庭一方又派哪吒三太子出阵。哪吒三太子能变做三头六臂,孙悟空见状也变做三头六臂与对方大战。这就是说,心学是根本,修习好自然能如三头六臂般能力出众。孙悟空在混乱之际,用假分身瞒过哪吒,真身绕到对方脑后一棒得手。孙悟空临危不乱、保持冷静、出其不意,可以看出其天赋异禀。

    托塔天王见儿子摆阵,无奈收兵。玉帝与仙卿商量后,再次决定招安这个齐天大圣。

    有鉴于大圣上天以来东游西荡、与众仙称兄道弟,玉帝下旨让大圣管理蟠桃园。嗯,做神仙、上天庭也是要工作的。大圣欢喜谢恩,毕竟受过教育,他也是认真负责的,一上任就找土地、园工询问清楚蟠桃园的情况,当日就查点了桃树的株数,还点看了亭阁才回府。

    之后,问题来了,蟠桃实在太诱惑了,叫大圣如何不吃?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大圣得知王母娘娘请吃大餐没有自己份,使得聪明一世的大圣糊涂一时,他骗赶去赴宴的赤脚神仙说这次宴会要先到通明殿集合,自己飞去瑶池大吃了。大吃大喝后的大圣已醉的差不多了,他无意中来到太上老君的兜率宫,猛吃丹房里的仙丹。吃饱仙丹,酒也醒了,即时发现自己闯下大祸。大圣虽然是天生圣人,只是正如人的本心虽然是中正、纯善的,但是也会被物欲蒙蔽,因而需要随处体认的功夫。

    大圣把心一横,立即飞回花果山。他发现,自己上天半年,花果山这里已经过了一百几十年了。众怪听大圣说了情况,还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虽然花果山的酒果没有天庭的好吃,不过“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其感觉还是难以替代的。

    玉帝得知大圣的恶行后,即派十万天兵去捉拿猴王。不愧为大圣,面对十万天兵也处变不惊,他命鬼王、妖王出阵,自己带领猴子的四健将随后,并一人战胜了多路神仙。大战一日,鬼王、妖王都被众神捉了。大圣见四健将因鬼王、妖王被捉而哭,又因自己回来而笑,说:“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何况敌人捉去的只是虎豹狼虫之类,同类未伤一个,何须烦恼。敌人现在虽退兵,不过还安营在我山脚下,我们且紧紧防守,饱吃安睡,养足精神。明天看我大显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

    龙场悟道之后,王守仁贯彻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之道。这不仅是心学道理、涵养功夫,王守仁还把它惯窃到军事上,他用兵如神,战胜了多个不可一世的对手,通过了千死百难。大圣用兵也仿佛有王守仁的影子。

    除了佛祖,玄奘最敬拜的就是观音菩萨,他觉得,自己入佛门、去西天取经,都是受了观音菩萨的感召。因此,收复心猿,少不了观音菩萨的出力,以至后来取经路上,管理心猿还少不了观音菩萨传授的咒语。

    话说观音菩萨不远千里从南海到天庭赴宴,来到后却被告知不仅宴会搞不成,玉帝还对凡间用兵。观音菩萨得知是一只妖猴破坏宴会,立即派同行的徒弟惠岸(即托塔天王的二儿子木叉)助战。不过,惠岸也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观音菩萨是成名大仙,不愿意自己出手,也稍有失手损害自己的英名,只是徒弟败阵下来,自己不作表示又很没面子,于是推荐了玉帝的侄儿二郎神出战孙悟空。观音菩萨认为这样一来,如果二郎神得胜,自己不仅挽回面子,除妖也有一份推荐之功。

    二郎神被边缘化很久了,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立功,当然欢喜地答应了。正所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三百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负。斗力之后,二郎神与孙悟空力又斗变化。二郎神也会七十二变,他与孙悟空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也是平分秋色。所谓法天象地,属于七十二变的一种,即使身体变大。法天象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指天地运行由“道”所推动,因而人们应该效法天地从而发挥人之性去帮助万物的化育。可见,法术暗含着哲理。在宋明理学史上,于明代中叶,有湛若水(甘泉)与王守仁各立门户、公开论学,使天下学子不学于王便学于湛的现象。二郎神与孙悟空的相斗,特别是法天象地的规模,与当年王湛两家的同时讲学并造成极大影响相似。

    二郎神额头上有一天眼,能看破伪装,所以孙悟空怎么变化也骗不过他。从这一点来说,当时二郎神是胜孙悟空一筹,后来孙悟空炼得火眼金睛,两人可谓各有千秋了。王守仁在初遇湛若水时,湛若水的学问也比王守仁高,也有随处体认天理的学术宗旨,直到王守仁经过龙场悟道,创立了自己的学说,才使一时学者分为王湛之学。天眼,正如湛若水所讲如明镜的中正之心,所有偏颇邪伪都能照得出来。火眼金睛,即有如王守仁所讲知善知恶的良知,能分清善恶真伪。

    正当二郎神与孙悟空打得难分难解,在天上观战的观音菩萨急了,他对身旁的太上老君说:“我所举荐的二郎神如何?果然厉害吧。现在他与手下已经把那个大圣围困了,我现在助他一臂之力,定可抓住那个大圣。”看来,观音菩萨还是挺爱面子的,太上老君也不说破他,于是问:“菩萨用的是什么兵器,怎么帮助二郎神?”观音菩萨告诉太上老君,他是想用手中的净瓶抛下去打猴头,就算不能打死也能打猴头一个跌倒,让二郎神捉住。太上老君想,这不是所有功劳你拿去了,妖猴偷吃我的仙丹的仇还未报呢,于是说:“你这个瓶是瓷器,如果打不中他或者碰着他的铁棒就碎了,你还是不要动手了,让我来吧。”观音菩萨无奈,说:“老君用的是什么兵器?”太上老君怕观音菩萨反悔,于是连忙说:“有、有、有。”太上老君挽起衣袖,从左膊子上取下一个金属圈子,骄傲地说:“这讲兵器,材料是优良的锟钢,加上我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变化、水火不侵,还能套物,名叫‘金刚琢’,也叫‘金刚圈’。当年我过函关,化胡为佛,也是靠它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

    什么是“化胡为佛”?话说,在道教中,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中人编造了一个老子去了印度化身为佛并创立了佛教的故事,还作了部《老子化胡经》。之所以编造化胡为佛这个故事,是为了宣扬道教对佛教的优势。老子化胡为佛的故事,也促进了佛、道一家之说。

    金刚琢果然厉害,孙悟空被打中头后跌倒,被二郎神手下捉住。在中国历史上,从汉末到唐初,由于佛、道两教的得势与联合,儒家也跌了一跤,到中唐时才站起来,在宋明两代大步前进。

    话说孙悟空被天兵押去斩妖台,绑在降妖柱上,受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也丝毫无损。这说明在理论上,本心是无惧物质上的打击的。太上老君于是请求玉帝要把孙悟空放在八卦炉里锻炼,玉帝准许。此时,观音菩萨早已离去,二郎神也受了赏赐回去。

    孙悟空在八卦炉锻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没有死去,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出来后,更是以开挂状态拿着金箍棒横扫天庭。这是个暗喻,天地万物不外于八卦,八卦炉象征着这个世界,孙悟空在八卦炉锻炼即是比喻人在事上磨练。王守仁当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在苦闷、困难、安静的环境下,忽然有了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之理。之后,王守仁更经过千死百难而得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上一章已经讲过火眼金睛是暗喻致良知)。孙悟空在八卦炉锻炼也是暗喻王守仁的经历。孙悟空出来后的威武,比喻心学的威力。那为什么是七七四十九天呢?这是因为,七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是重要数字,如儒家讲七教、七情、七事,道教讲七星、七魄、七门,佛教讲七众、七宝。值得一提的是,七在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中都是圣数。

    有诗为证: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心学道理,并明确指出道体与人心的统一,孙悟空正是心的隐喻。“大圣齐天非假论”是说心学讲的道理都是实在的,大圣官封弼马是暗喻意出于心,是心的声音。猿和马只是心和意的象征,意之所在便是物,因而求理“莫外寻”,而应该在心中求。心即理、心外无物,所以说“万相归真从一理”。最后一句的“如来”指万事万物,“同契住双林”即殊途同归之意。

    在玄奘心中,佛祖是最法力无边的尊者,因而最后收复心猿的任务交给佛祖了。佛祖很快就从西天来到天庭,他先礼后兵,询问了孙悟空的来历及本事。佛祖告诉孙悟空,说玉帝是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获得玉帝的位置的。孙悟空却说:“他虽然劫修长,但是也不应该长久占着这个位置。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孙悟空的话表达的意识是很超前的,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政府官员的连续任期都不能超过两届,不论是有多大功劳。“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也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口号。儒家认为有才德的人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即治理国家的人不应该是按出身、不应该是不变的,虽然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理想。

    佛祖得知孙悟空会筋斗云,于是与之打到,如果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出他的手掌就算孙悟空赢,把天宫相让,如果不能飞出,孙悟空还是继续下界为妖,不要再惹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飞不出佛祖的掌心,那为什么飞不出呢?所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孙悟空的筋斗云无论飞得多快、多远,都不能超出宇宙,因为佛祖的修心比孙悟空高,所以孙悟空不能超出佛祖的结界。另外,在我们的一生中,即使觉得自己走得很远、很快,或许都是在一个地方打转而已。

    孙悟空见自己输了,急忙要走,被佛祖翻掌一扑,把他打到下界,五指化作“五行山”把他压住。五行是构成大自然的五种元素,心猿被五行山压着暗喻本心被物质欲望所压抑。孙悟空在山下挣扎,还把头伸出来,这说明本心不可能完全被压抑,心有冲破物质欲望压抑的本能。佛祖似乎早有所料,他让徒弟把写有“唵、嘛、呢、叭、哞、吽”六个金字的帖子贴在五行山山顶的一块四方石上,孙悟空便不能再动摇五行山了。“唵、嘛、呢、叭、哞、吽”是梵语“莲花珠”的音译,这也是有喻意的。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很爱莲花,还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爱莲说》,“莲花珠”其实是指明代朝廷的统治哲学——程朱理学,“莲花珠”助力五行山压心猿,即暗喻明朝廷打压心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民间把“唵、嘛、呢、叭、哞、吽”说成是“俺把你哄了”,真有讽刺意味。佛祖这个帖子或许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帖子,常浏览贴吧的朋友应该膜拜一下。

    为什么孙悟空被五指山压住,不能变小出来?这是因为五行山压住的是精神,不是肉体,用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压力山大”。同理,后来孙悟空带的紧箍儿,箍住的是精神而不是肉体。

    注: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事: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七魄: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

    七门:天门在泥丸、地门在尾闾、中门在夹脊、前门在明堂、后门在玉枕、楼门在气管、房门在心窝。

    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

    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珊瑚、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