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侍读

      周俊成虽然有救援公主的功劳,但是在进入长安之后,还是按规定,将他送进了大理寺中,由大理寺少卿崔玄伟审理。

    大理寺的偏厅中,一个双眼深邃而有神的男人,笑着给身边的同僚在倒酒,他笑道:“呵呵,不过是他们周家想脚踏两条船嘛,现在大唐和吐蕃兵戈相见,他们周家商会的生意不好做,就想着派遣一个子弟投靠我们大唐,他们周家好两边有人,打起仗来,他们周家两边都可以讨好。”说话的这人名叫孙隐,乃是门下省侍中。

    “对,对,还是孙大人说的对,那姓魏的也真没眼色。不说周家在朝中上下的打点,就是这姓周的小子自己,也有着舍命救公主的功劳,那也可以是饶他一命的,昨天审问他,他也是老老实实把自己知道的吐蕃情报全盘托出,嘿嘿,连姓魏的他自己昨天都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是下令把他关起来。”现在说话的,就是大理寺的少卿崔玄伟,他个子不高,人却长的很结实,圆脸,不像是个当官的,倒是有几分商人的味道。

    “那就不知道崔大人准备如何处理这周俊成呢?”孙隐一边给崔玄伟进酒,一边笑着问他。

    崔玄伟宦海浮沉多年,什么事情没有见过,这门下省侍中孙隐,乃是天后一系的骨干人员,他都亲自过来询问这事情了,明显是上面有意要放过这周俊成,让自己来确认这周俊成可以赦免释放。

    “孙大人放心,明天我就会把审理的决议上奏朝廷,请朝廷赦免降臣周俊成,允许其归于王化。”崔玄伟小心地试探道。

    孙隐点点头,然后才说道:“这样最好,现在圣上龙体欠安,朝廷上面的事情多是和天后商议,这周俊成年轻且富有谋略,却上书说自己久居番邦,不习天朝礼仪,想入崇文馆中学习;只怕天后除了会同意安排其去崇贤馆学习外,还会更进一步让他与诸皇子一同学习,今日,他欠下崔大人的情,以后自然是会有机会报答的。”然后他微微一笑,便起身离开了大理寺。

    次日,在狱中的周俊成果然被传到大明宫麟德殿里。

    在这里,连周俊成也感觉到了压抑,他虽然是已经被赦免了,但是没有想到却突然被皇上和天后召见,周俊成跟着引路的小公公,低着头走进了麟德殿里,跪在了大殿之中。

    “你就是周俊成,去岁在吐蕃军中效力,大破我军的幕僚?”一个平和的女声响起来。

    周俊成低着头,嘴角偷偷的笑了笑,心里却在嘀咕,难道这就是天后?不过他还是立刻回答道:“降臣周俊成冒犯大唐天威,心中惶恐。”

    周俊成一边说着,一边直起腰来磕头,乘着这么一瞬间,他撇了眼隔在珠帘后面的那个女人,心里一个机灵,立刻把头磕到底,他知道自己刚才笑早了,现在把头埋下,尴尬地自嘲着。

    因为这女人散发出来的气质,让他感觉到了寒气,他不想和这个女人对视。

    “也罢,你既然不忘根本,心中还记得你是汉人,不远万里归乡而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情报,更不说你两次援救宣城的功劳了。如今已经是免了你过去效力吐蕃的罪过,自今日起,你就在崇贤馆侍读吧。”天后吩咐完毕,便起身准备离开,离开前她低声对孙隐说了些什么。

    而后,孙隐走到了周俊成的面前,笑着把他带去崇贤馆。一边走还一边对周俊成说道:“周小弟,看来还是你有运气啊。”

    孙隐满脸笑容地对周俊成说道:“你刚归化我大唐天朝,天后就将你派来给诸位皇子侍读,看来天后对你是十分的满意啊。”

    “哪里,小人得蒙天后厚恩,免去了过去的罪过,今后侍奉崇贤馆,一定会尽心尽力,不负天后和孙大人的期望”周俊成也是连忙笑着应声。

    说着说着两人就走到了一间庭院,上书“尽书院”。

    “尽书,尽是输,嘿嘿,这可不吉利,只怕这院子里的人日后都是些输家吧。“周俊成心里好笑了一下,脸上还是笑的那么阳光。

    “这里就是诸位皇子读书的位置,由大学士齐达赋任教,你在这里,也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的。”孙隐简单地介绍一下,便领着周俊成进了这院子。

    守在院门口的几个内侍也不敢拦住他们,推开一间房门,里面坐着四个年纪和周俊成相仿的少年,都在埋头写着什么,而中间,一个儒士打扮的中年人向着孙隐微微颔首见礼。

    周俊成心里一紧,他知道面前的这人是谁,在少林寺贞难,正一教张化世先后被自己设计之后,眼前这人,就是当今六绝高手中,在中原的最后一个,六绝之儒齐达赋,这人现在身穿着官服,手握着书本,也没有凌厉的目光和明显的威严霸气,神态反而倒是和一般的乡下学究相似,唯一的不同也就是那身官服了。

    “齐大人,这位是周俊成周公子,本为吐蕃谋臣,今归化天朝,天后开恩,赦免其罪,让其来崇贤馆侍读,日后,他就跟着您在这尽书院当差了。”听完孙影的话,齐达赋看了看周俊成,示意他坐下,几个皇子却是看都没有看他一眼,不过有个皇子倒是动了动身子,偷偷的看了齐达赋一眼,终是没有回头看周俊成。

    “那么齐大人,孙某就不打扰了,门下省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在下就先告退了。”说完,他也没有理会在座的诸皇子,只是给齐达赋拱了拱手,齐达赋也是点头回礼,由他去了。

    今天齐达赋说的是隋朝旧制,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的第二年,立即重新颁布了均田令,但是初时,效果并不明显,齐达赋问诸皇子,这是为什么,要怎么应对?

    几个皇子各自说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执行的不够好,下面的官员没有按中央的政策实行,有的说这种政策明显是不且实际的,齐达赋点点头,看见周俊成的嘴角上挂着笑容。

    “周侍读,你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听到齐达赋问自己,周俊成连忙起身回答道:“隋文帝的均田令,是其称帝后,开皇二年颁令的,当时中原并未一统,南陈尚在,也只有北方的部分地区得到了实行,效果不明显是因为阻力太多,太强,各地的世族豪门的反对,但是即便如此,均田令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至少是给隋朝南定陈国积累了力量。”

    “周侍读的见解也有一番道理。”齐达赋继续说道:“均田令一出后,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八十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二十亩;妇人每人受露田四十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

    然后齐达赋便是开始介绍均田令的制度:“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方官吏豪族都是虚报人数,空领了地,导致初时的效果不大,直到开皇十四年,又规定:京官、外官均给职分田,收入作为俸禄,以减轻国家负担。一品至五品,毎品以五千亩为差,多者五顷,少者三顷;六品至九品,以五十亩为差,到九品为一顷。各级行政机构可耕种一定数额土地,称为公廨田,收入可作为办公费用,这样节省国家的行政开支,情况才有所好转。”

    停顿了一下后,齐达赋继续说道:“不过周侍读刚才说的话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名门世家,他们若是不和朝廷合作,朝廷的政策就很难实行下去,如今我大唐一样也是沿用的均田制,也会遇到各地的名门世家不合作的问题,今日留下的论答题便是‘如何应对名门世家的不合作’,诸位皇子,下回上课前,差人交予老夫即可。”

    齐达赋既然如此说了,几个皇子也是各自起身,整理东西准备离开,周俊成这才看到各个皇子的样貌,他们的年纪只怕也是有些差距,诸位皇子也看了看周俊成,倒是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不过其中一位年纪仿佛比周俊成小一点的一位皇子,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还稍稍显得有些稚嫩,他穿着紫色的丝绸长袍,上面绣着的却是凤凰图样。

    这位皇子走过来说道:“阁下便是两次援救我姐姐的周俊成周大人吧,李素节在此谢过了。”

    周俊成这下子明白过来,面前这个还有些稚嫩的少年皇子,便是李伊人的亲弟弟,许王李素节,周俊成连忙回礼:“哪里,王爷言过了,都是小臣应该做的。”

    李素节咧嘴笑着说道:“天后既然放你出来当侍读,也就是免了你过去的罪过,这样吧,今日就来我府上,我替我姐姐给你接风洗程,也给你压压惊,更是我替我姐姐谢你一番,你切莫推辞,待齐老师向你交代完后,你便过来吧,晚上我许王府洒扫以待。”说完,他拱了拱手,也跟在其他皇子的后面出了这尽书阁。

    “许王殿下请你去他府上也是一片心意,你过去无妨。”齐达赋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周俊成的身后。

    “齐大人。”周俊成连忙屈身再次向齐达赋行礼。

    齐达赋用手推着周俊成的后背也走出了尽书阁:“随我来,我带你去你住的地方,这里还有不少的学子,但这尽书阁却是四位皇子跟我读书的地方,你虽然是派来当侍读,不过还是住在崇贤馆内的学子们的房间吧,大不了给你一个人一间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