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侠义之志

      这老老少少一群弟子,拥着夫子聚在院内的大树下。师徒一起回味过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

    孔子已经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在回家之前要先随子路去卫国看看。到时候,他的弟子们一部分将要留在楚国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有一部分要回到自己的家乡造福相亲。子路要留在卫国辅佐卫君,而冉求则要先行返回鲁国交差。这样一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志同道合的一伙人很快就要分开了。

    离别之前,过去的种种回忆都是甜美的。曾点拿出一张古琴,遍弹起了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李懿也随着这乐曲的意境,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想当年自己跟着妈妈和爷爷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是那场祸乱,毁了他的家庭。自己即将垂死之际,被夫子一行人救起,遍带了回去。醒来后和夫子一见如故哦,而且还探讨了一些他想不明白的问题,随后遍被夫子收为了弟子。

    随后在卫国的三年多,每天聆听夫子的教诲,是他过的最性福的几年。之后由于卫灵公的猜忌,他们不得不周游各国。

    在这游学的过程中,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也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有几次都是生死考验,他们都是靠着坚定的信念携手同心挺过来的。

    李懿回忆着过去的种种往事,心中觉得,夫子给自己的太多太多了。既有知识,也有关爱。

    在这个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心目中,夫子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

    孔子看弟子们在这即将离别之际,心里都很是心酸,以至于一伙人的气氛都有些闷闷的,遍率先开口了。

    这老老少少一群弟子,拥着夫子聚在院内的大树下。师徒一起回味过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

    孔子已经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在回家之前要先随子路去卫国看看。到时候,他的弟子们一部分将要留在楚国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有一部分要回到自己的家乡造福相亲。子路要留在卫国辅佐卫君,而冉求则要先行返回鲁国交差。这样一来,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志同道合的一伙人很快就要分开了。

    离别之前,过去的种种回忆都是甜美的。曾点拿出一张古琴,遍弹起了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李懿也随着这乐曲的意境,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想当年自己跟着妈妈和爷爷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是那场祸乱,毁了他的家庭。自己即将垂死之际,被夫子一行人救起,遍带了回去。醒来后和夫子一见如故哦,而且还探讨了一些他想不明白的问题,随后遍被夫子收为了弟子。

    随后在卫国的三年多,每天聆听夫子的教诲,是他过的最性福的几年。之后由于卫灵公的猜忌,他们不得不周游各国。

    在这游学的过程中,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也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有几次都是生死考验,他们都是靠着坚定的信念携手同心挺过来的。

    李懿回忆着过去的种种往事,心中觉得,夫子给自己的太多太多了。既有知识,也有关爱。

    在这个没有见过父亲的孩子心目中,夫子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

    孔子看弟子们在这即将离别之际,心里都很是心酸,以至于一伙人的气氛都有些闷闷的,遍率先开口了。

    “你们平时都叫我夫子,但是今天,我们以朋友的身份聊聊天。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畅所欲言了。你们平时常常说自己怀才不遇,如果有贤明的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不足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时常被外国军队侵犯,又经常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使这个弱小的国家强大起来。目前的卫国就是这样的情况,我要在卫国实现我的这个理想。”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问冉求:“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冉求在富国强兵上十分在行,但是如何让一个国家既富强,又能礼乐升平,他自己也承认自己不在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随后孔子又问曾点:“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穿着春季那凉爽舒适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那样的生活多么美好啊。”

    孔子笑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最后又问李懿:“李懿,如果有贤明的人了解你,你又会怎么样呢?”

    李懿仿佛方才因回忆往事而引起的心理波动已经慢慢的平静下来“我并不需要贤明的人了解我,我需要的是我自己了解自己。”

    孔子显然对这个新奇的回答微微惊讶,便问李懿:“你有什么样的理想,相对于别人的了解,会更需要自我的认知呢?”

    李懿先是仰望天空,又慢慢收回目光,看着孔子说:“自幼我就崇拜侠义之心的人,手持一把长剑,游历在五湖四海。天当作被子,地当作床。遇到不平事,不管恶人是强是弱,都要拔出长剑伸张正义。如果没有不平之事,手中的长剑就成了鱼叉。在河滩上拢一堆篝火,一边烤鱼,一边喝酒,和星星交谈,对月亮把盏。”

    孔子长叹一声说:“曾点的想法,是我所赞同的,而李懿的想法,是我都不曾体验过的啊!”

    孔子也对李懿所向往的江湖游侠生活来了兴趣,因为李懿所向往的这种侠,并不是以往人们认识的那种仗着武力横行霸道的强者,也不是以武力之长寄居在权贵门下的那种以游侠自居的打手。他所向往的侠,是正直不屈的,是逍遥自在的!

    孔子遍继续问李懿所向往的这种侠义之道的深层含义。他的态度十分谦虚,并不以师长自居。他常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这些弟子来说,他不仅是老师,更是好朋友。

    孔子说:“既然你不需要别人的了解,那么当人们都在误解你的时候,你又如何能忍受这种孤独呢?”

    李懿看着蓝天:“如果内心刚正而又向往自由,即使被全天下之人误解,又怎么阻挡的了我对侠义之道的向往呢?就像一直雄鹰,即使被猎人射伤关在牢笼里,它的心里依然是蓝天,永远都不会变!”

    李懿小时候就总是看着天上的鸟儿发呆,只不过那时候他只是相当于一只没有长全羽毛的雏鹰,而现在,他一直在茁壮成长着。

    孔子欣慰的点点头:“遇到不平事,不管恶人是强是弱,都要拔出长剑伸张正义。那么自己的生死就完全不顾了么?”

    李懿的眼神中渐渐显露出一种坚毅:“遇到强大的敌人,也许很多人都会有退缩的想法,但是对于一个心存正义的侠客来说,即使死在行侠的路上,自己的尸骨也会流露出芳香。”

    孔子听后哈哈大笑:“好!说的好!我一直有着理治和大同的治国理想,然而到现在奔波了大半生却终究没能实现。虽然我的理想很美好,但是却并不是所有当权者都可以接受。也许我这礼仪仁和并不适和现在天下的形势,究竟什么更适合如今的形势,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去摸索。既然你有这样的理想,不放去走走试试,我虽然是你的老师,然而你真正的老师确实这天下万物啊。”

    孔子边说边走到李懿面前,拍了拍李懿的肩膀,有递了个眼神,说:“既然有侠义之心,就要有行侠只能才可以啊。”

    大家没过多久就各自散去,毕竟多数人就要离开了,大家都去忙着整理行囊。而跟随夫子多年的李懿却隐隐约约感觉到,夫子最后拍拍自己的肩膀,又递给自己一个眼神,仿佛有着一些别的什么用意。

    究竟孔子拍拍李懿的肩膀是在暗示着什么呢?而李懿走上自己的侠义之道,孔子又这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引到作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