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话

      李隆生见二人道来,欣喜不已,重提祈福求雨之事。枯木合掌说道,“和尚正是为此事而来!”惠能高兴地补充道,“枯木大师精通祈雨之术。”李隆生将信将疑,问道,“不知大师如何祈雨?”枯木用手指着惠能,严肃说道,“明日午时,骄阳最甚,可将其绑于城墙之上,以干柴灼烧。待其肉身毁灭,天雨自会降临。”

    李隆生大惊,只道,“大师若不通此术,李某亦不强求。”

    惠能更是毫无防备,愣在原地。

    枯木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人以为和尚是在说笑?新州之祸,祸起一宗冤案,如今嫌犯二人均已不在人间,而祸乱不止,何也?真凶尚未伏法,正是一年前出走新州的第三个嫌犯!以其一命,还之公道,则怨气散去,福泽新州。”

    惠能惊讶地打量着枯木和尚,他是如何得知个中曲折?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这和尚当真有通天之本事?

    李隆生先是一惊,而后说道,“五祖洞悉天机,如果他是真凶,又岂会将其收至门下?大师年事已高……”

    “唐语蓉的确是我所杀!”惠能长嘘一口气,面色平静,终于说出这句藏在心底的话。

    李隆生更加惊讶,望着一脸微笑的枯木,走到惠能面前劝道,“你怎会是杀人凶手?和尚的祈雨之术闻所未闻,未必可信。切不可为救百姓之苦,妄自牺牲。”

    “此案已无任何人证物证,当日处斩罗晟证据确凿,亦不能因你一面之词而定罪。”黄主簿在一旁劝道。

    枯木见众人对自己心生敌意,不以为然,胸有成竹道,“看来诸位并不相信和尚之言!他若清白,自会有天雨降临,浇灭火势。他若有罪,待其化为灰烬,雨水自会润泽新州。诸位又有何愁?”

    袁朗拔刀相向,只道,“妖言惑众,哪里来的天雨?若是有,为何和尚不自缚于城墙之上,难不成你才是真凶?”

    枯木仍面带微笑,从怀中取出几株嫩芽,说道,“此乃雷公藤之芽,如若他之清白引来天雨,又或他之为灰烬而不降雨,和尚自当全部服下。”

    袁朗上前仔细观察,凑到鼻旁闻了闻,的确是雷公藤。如若全部服下,必然毒发身亡。这老和尚到底是疯癫,还是真有通天之本事,奈何以命相搏?李隆生和黄主簿也开始动摇,来回打量枯木和惠能二人,不知如何是好。

    “我愿自缚于城墙之上。”惠能坚定地说道,随即离开县衙,回到白云山。

    其实他并不相信枯木的祈雨之术,如此天气怎会下雨?他只想以命偿命,求得解脱。上山时,凤娘已做好饭菜,整理好床铺。惠能一边吃,一边试着问道,“日后有何打算?”凤娘只道无甚打算,如今柳大人不知去向,唯愿跟随公子,好生服侍。惠能嘱咐道,“我乃出家之人,你还是另寻人家,过些安定日子。”凤娘问道,“公子要离开新州?”惠能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吃饭。

    凤娘去到一旁,从抽屉中取出一封书信,说是柳大人离开之前,来看过李大娘,两人在房中交谈甚久。走的时候,大人要了些文墨书信一封,嘱咐于她,待惠能再次离开新州之时交给他。惠能欣喜不已,想必是柳进元特地留下书信,告知去向。索性放下筷子,盘坐在门口拜读,这才想起不识字,赶紧又叫凤娘念给他听。

    “文溪亲启:吾一身抱负,未能造福家乡,心生忏愧。如今出走新州,不能继续供养汝母,有负所托。每念及此,心常惭愧。今吾有一事相告,汝母虽然失明,却能分辨子丑。当日劝汝赴黄梅求佛,定是此间缘由。愿汝不负所望,早日成佛。”凤娘不明其中缘由,好奇道,“大娘的确能分辨子丑,我也是与大娘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可是柳大人为何要特地将此事告知公子呢?”

    惠能深埋着头,身子微微颤抖。凤娘觉察到异样,蹲下去一看,惊讶地问道,“公子,究竟何事?”惠能满是泪水,低声抽泣,脑海里闪过无数场景。

    当夜,他本打算进屋救唐语蓉,没想到唐语蓉逼他杀掉熟睡中的马四。如若不然,定将二人偷情之事公布于众。想来李氏身体虚弱,如何承受得起这般打击?奈何唐语蓉咄咄逼人,几近疯狂,惠能捂住其嘴,她却挣扎地更厉害。惠能又怕吵醒马四事情败露,只好捂得更紧,哪知唐语蓉就此殒命。便去到柴房,偷偷解开罗晟的绳索后,一路狂奔回到白云山。

    李氏虽然不问,夜里却听得他梦话,知道事情缘由。柳进元前来询问时,故意隐瞒真相。罗晟亦是偶然听见惠能梦中之语,无意间得知真相,无辜送命。惠能出狱后,日夜心神不宁,直到遇见弘忍说经,方才有转好的迹象。李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故劝其北上黄梅求佛,离开尘世的纷纷扰扰。

    柳进元心生怀疑,探出真相后,亦装作不知。二人知其心性纯良,必有苦衷,虽知其罪行,仍不问缘由而相信他。如今一个离开人世,一个不知去向,真可谓无以为报。

    漫漫长夜,不知如何度过;

    日落日出,岂能尽如人意?

    太阳正在头顶,稍站一会儿便叫人汗流浃背,城门附近却几乎聚集了全城百姓。从他们的议论中不难听出,惠能定是无辜,而枯木就是一疯和尚,但相信谁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要的只是一点希望,下雨的希望,真相永远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将近午时,万事俱备,唯独不见惠能前来。众人纷纷议论,该不会是后悔,不敢来了吧?

    万众瞩目中,惠能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上到城墙之上。面无表情,没有看任何人一眼,只是走到枯木跟前,恳求道,“无论结果如何,上人万不可服下这雷公藤。”

    枯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惠能甚至都没看那祭台一眼,任士兵将自己捆绑住,闭上眼睛,万籁俱寂。城墙上下,围观者无不屏息凝声,只听李隆生高喊一声,“点火!”

    天气枯燥闷热,那火甚至都不经蓄势,“砰”的一声就窜起来。柴火堆的三尺有余,竟不过转眼之间,已烧至惠能脚下。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和唏嘘,交织在一起。惠能依然面色平静,好像真会有天雨降临一般。

    “我得上去救他!”袁朗见火势已经点燃惠能身上的衣服,而天空依旧艳阳高照,哪里会有天雨?分明就是草菅人命,就是有罪,也得衙门来审判。

    黄主簿一伸手拉住他的左臂,袁朗回头看去,黄主簿摆了摆头。袁朗正准备挣脱,突然天降一声惊雷,不知从哪儿漂来漫天的乌云,新州城瞬间变为黑夜。大雨倾盆而下,浇灭惠能身上火焰,袁朗趁着一点火光冲上祭台替他解开绳索。人群陷入彻底的狂欢,黄主簿和李隆生连连摇头,难以置信。

    惠能也是毫无防备,当真会有天雨?

    他立刻寻找枯木和尚,可是四下无任何光亮,哪里寻得到人?正焦虑间,只觉右手被人拽住,那声音略微熟悉,“跟我走。”惠能一边走,一边向四处呼喊,“上人,枯木上人!”

    也不知走了多远,来到一座山洞中,那人生起火光。惠能定睛一看,正是枯木,欣喜万分。正要问明这祈雨之术,忽见枯木嘴角流着鲜血。心头一紧,赶紧上前搀扶。近看那血呈黑色,分明就是中毒,急切地问道,“上人为何要服下那雷公藤?”

    枯木面相虚弱,平静地说道,“新州之祸,确因汝而起,非取汝命无以复天道。和尚救汝之命,乃是逆天而行,当以吾命偿还。故火势升起之时,服下雷公藤,祈天雨以降临。”

    惠能闻此,既惊又悲,问道,“我乃有罪之身,罪有应得,上人何苦毁灭佛陀肉身换我一命?”

    “天取汝命,系天意;弘忍度汝,系天意;和尚救你,亦是天意。奈何汝始终看不透红尘,心生执念,枉费和尚一片苦心!”原来,枯木听惠能说起求佛始末,已知他是真凶。而弘忍当初云游至新州,一眼看破他心事,故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予以点化。见其根性大利,一点即悟,遂生门下之心。枯木又闻弘忍秘授其自性法门,知其用心良苦,方才相助点化。

    “弘忍见汝之罪行,却不思恶;和尚闻汝之罪行,亦不思恶,奈何汝自己生起分别之心?汝于虚空山上,见万物皆空,唯独不能见自我之空。慧纪禅师无力点化,故命汝下山,去弘忍处学自性法门。奈何汝心结难解,因往昔之罪念罪行,对真如自性生起怀疑心。纵使弘忍以一行三昧之法予以点化,仍不能解汝心结,方才借机命汝回新州,万般机缘凭汝造化。”枯木又为之指点道。

    “惠能罪孽深重,何至于上人以命点化?”惠能感念诸位上人之良苦用心,更加自责。

    “世间作恶之人数不胜数,上天何至于非取汝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和尚肉身将灭,于凡间功德圆满,化作佛陀,此乃修行之福报。何悲之有?汝亦不必自责,和尚能成佛陀,正是因度化汝之功德。阿弥陀佛!”枯木靠在山洞一侧,闭上双目,就此圆寂。惠能为其整理好袈裟,找来树枝堆砌洞口,从外面见已没有山洞模样。

    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恢复正常模样,惠能淋着雨一步一步朝东禅寺走去。在他身后,新州百姓欢呼雀跃,迎来久违的宁静,又变成偏僻的小城。只是县令从一个儒生变为另一个儒生,谈资从严唐两家换成新的乡绅富商。